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雨水管网系统很难支撑因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下垫面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城市内涝。本文分析了造成北京中心城内涝的原因,阐述了政府在加大力度建设雨水管道和雨水排除设施的同时,需将重点放到雨水源头控制、利用和建设城市蓄滞洪区建设上来。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雨水排除与利用的系统建设,才能使雨水在源头得以控制、在雨水管道中正常排放、在尾闾进行蓄滞,真正起到提高城市排涝标准,确保城市防洪和雨水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变化翻天覆地。各方面建设日新月异,但水利工程建设仍然依旧如故。显得滞后。许多城市地上建筑搞得热火朝天,到处高楼林立。广场纵横,但下水道系统。尤其雨水收集系统。还是20年乃至30年前的样子。有的地方老城区七成管网是设计保守的前苏联模式.有一些城区甚至“民国年代的排水管还在发挥作用”……每当洪涝肆虐时。造成排水不畅。内涝渍水的严重灾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3.
我国属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伴随着我国缺水干旱的同时,个别城市内涝情况频发,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然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相关的实践经验都比较匮乏。在面临城市排水管网负荷过大、旧有排水标准与海绵城市理论相悖、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居住区推广难等问题时,相关的研究并不完善。文章针对性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下低影响开发技术策略,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来缓解城市当中出现的内涝等水环境问题,为今后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梓墉 《价值工程》2019,38(23):157-159
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排水体系与内涝防治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安全的要求,对城市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文章从自然气候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角度对城市内涝的成因进行深度分析,指出了传统排水设施的局限性,探讨了城市内涝带来的诸多危害。由此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含义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城市内涝问题二者结合进行分析,说明海绵城市对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晓斌 《价值工程》2019,38(23):104-105
从气候等自然因素、城市过度开发、排水设施设计及管理、应急宣传等多角度对城市内涝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内涝通过成立专职管理部门效仿消防管理、提高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加强基础设施管理并完善监测监控系统、推进新技术新理念的研发、建立雨洪管理系统适时推进防洪保险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内涝、雨水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分析了美国利用雨水营造雨水景观的成功案例如"雨水花园"和"绿色街道"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园林景观的手段和材料加强城市雨水蓄滞能力,提高雨水下渗量的景观途径,并分析了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市中的排水设施既能够推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又能够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中的排水设施逐渐成为了居民关注的重点。当前城市雨水、污水分流改造技术较为成熟,能够较好地分离污水与雨水,建设美丽城市。文章主要探讨了城市雨水污水分流排水管道的改造技术,希望能够对城市建设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频发的城市暴雨内涝,我国许多城市加大雨水管网系统的投资建设力度,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从我国常规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入手,确定径流系数、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为城市暴雨实际径流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影响因素随城市化进程的变化趋势,从而揭示我国城市暴雨内涝形成的影响机制,为城市暴雨内涝科学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城市内涝频发但灾害防控措施单一而薄弱的问题,通过应用城市内涝规划防控新理论,结合降雨情景模拟技术和实际案例,提出了利用精细模型开展城市内涝规划防控的新思路。不仅探索了对内涝成因、内涝应对现状以及规划防涝效能的甄别、评估技术,验证了精细模型与规划防涝结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也为城市雨涝系统中源头控制措施、排水措施及防涝措施的高效衔接提供了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徐丹 《科技与企业》2014,(4):123-123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各种城市问题也随之凸显,其中城市内涝成为城市化发展中最难治理的一大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并对排水规划的发展进行考虑,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城市内涝防治措施。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城市内涝城市内涝灾害的现状与成因进行分析,并在基础上提出城市排水规划发展趋势及城市内涝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全面提高城市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各项措施全面提高雨水蓄渗程度,进而削减配水设施运行费用、减小洪峰流量、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内涝问题,达到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详细论述了城市雨水浅层地下蓄渗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雨水利用的角度应对城市内涝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洪强 《价值工程》2014,(10):310-311
近年来,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城市雨水内涝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城镇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阻碍了城镇的发展。降雨超出城市排水系统能力,形成洪涝灾害,造成极大的损失,影响城市安全与正常的运行。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城镇的内涝问题,从雨水利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内涝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6,(30):139-14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20%。城市内涝等灾害一直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就像海绵一样,能够把雨水留住,并让其被循环利用。不仅能有效地解除城市内涝对人们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威胁,还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排水设施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否能及时、迅速地疏通城市的污水、雨水,是关系到城市生产及人民生活能否有秩序地正常进行的大事.所以如何结合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诸方面因素,确定一个解决和改善排水系统排水不畅等问题的方法,使排水设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使用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绿色街道是城市可持续雨洪管理的重要措施,在改善雨水内涝问题的同时,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更多绿色空间.在梳理美国绿色街道建设实践基础上,从技术体系、改良设计、协作平台、法规体系、社区参与、激励机制等方面,总结了美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住区海绵建设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从技术革新提升经济效益、雨水设施景观化设计、多方协作与公众参与、法规与政策保障等方面,寻找突破点和着力点,力求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给排水管网建设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的污水和雨水的排放和收集需要通过排水管网来进行,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安全不仅仅在于高楼大厦,还在于那些处于地下的给排水管网。给排水管网的建设是人们提高生活品质和造就一流城市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本文就城市规划给排水管网设计的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内涝会极大地影响到城市的安全以及人们的生活,因此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理。文章从两个方面对广西防城港市城区内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内涝成因从降雨量、排水设施以及蓄水能力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考虑,进而找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开发》2016,(20):143-144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越发受到关注,初期雨水的污染与危害也逐渐受到重视,传统"重地上、轻地下","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正在逐渐改观。传统雨水基础设施存在的种种弊端正在逐渐暴露出来,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内涝、径流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新理念。文章以新景路工程为例,主要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设计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2):15-17
雨污分流这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是以后内涝防治的发展方向。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分析了马鞍山市向山镇社区居民对当地雨污分流项目的认知与配合意愿,指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因在于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民意并未纳入到政策中去,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扩大宣传力度、增加群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到"城市看海"似乎成了每年中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雨季的保留节目,城市内涝问题越发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大软肋。当前我们应如何协调城市快速化扩张中凸显的难题和绿色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海绵城市"建设思路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将城市建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