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目标:要素错配对经济增长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提出的测算框架将经济增长分解为部门全要素生产率、要素禀赋和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构建反事实框架重点探讨要素错配如何影响区域经济的非平衡发展。研究发现:2000~2013年要素再配置仅能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9.2%,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积累和部门全要素生产率;部门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错配和要素禀赋分别可以解释区域非平衡发展的56.5%、30.7%和12.8%;要素完全有效配置将使得人均真实收入年均增加31.4%,但提升空间趋于缩小。研究创新:拓展传统经济增长分解方法并构建反事实框架研究要素错配的经济效应。研究价值:有助于深入理解要素配置在经济增长和区域非平衡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史千禾 《价值工程》2023,(25):35-38
文章基于Kaya恒等式将城市群发展对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作用分解为4大驱动要素,应用LMDI构建了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解模型,并对中国6大城市群2012-2020年间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总体上,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中国城市群物流业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力量,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4大要素对各城市群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展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物流业碳排放增长推动作用明显,对其他城市群推动作用较小,人口增长对长三角、珠三角物流业碳排放增长推动作用显著,能源强度对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等城市群的作用比较显著,且波动较大,能源结构对各城市群物流业碳排放增长作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标: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的测定与分解。研究方法:构建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并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不但在区域和省份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存在明显的内部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变化分别是提高和阻碍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和障碍;除技术进步均为正值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在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中异质性相当明显;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仍未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创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及其异质性。研究价值: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推动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9—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产融结合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相对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产融结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产融结合增强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程度,由此促进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这表明产融结合通过资本配置效率驱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产融结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本文将劳动分为低技能劳动和人力资本,利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1997—2012年30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在引入要素价格的基础上,借助 Kumbhakar 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后发现:(1)配置效率不高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配置效率表现出物质资本和劳动低配,人力资本高配;(3)报酬结构调整对配置效率改进模拟结果表明改善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最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4)发挥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优势,还需进一步扩大教育规模。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转变,区域一体化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区域一体化能否对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值得关注。论文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随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增强;第二,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个体层面上具有异质性,这一促进作用与城市规模正向相关;第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区域一体化能够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生产率提升和要素分配效率提升三个维度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理论,对京津冀城市群制造业转移现象进行研究,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区际间制造业转移是否促进河北省产业发展效率提升。研究结果显示,从空间维度来看,京津冀各地的制造业对外投资逐渐从城市群以内向城市群以外转移,尤其是2015—2019年制造业向城市群以外地区转移趋势显著,制造业并未就近转移;京津冀城市群以外地区逐渐成为京津冀制造业新增企业的主要投资来源地,政府行为会对企业的长期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制造业的类别差异会导致企业区位选择差异,保定、廊坊依托区位优势成为城市群内都市型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域;北京、天津两地的制造业转移对河北省地级市制造业TFP的当期促进效果较为显著,而河北省内地级市之间的制造业转移对各地级市TFP的促进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北京、天津的技术交易市场目前尚未对河北省制造业TFP的提升起到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制造业转移对制造业TFP的具体作用效果产生显著变动。  相似文献   

8.
习明明 《企业活力》2013,(5):95-100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武汉、长沙和合肥三个中心城市作为参照,从空间发展的角度讨论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的发展战略。通过比较分析,提出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快推动南昌与"丰樟高"地区的一体化建设与融合,实现南昌与新余、吉安、抚州地区的无缝对接,提升南昌在赣中南地区的辐射和影响力;(2)继续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发挥南昌、九江沿江两个重要增长中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城镇组团发展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促进和实现昌九一体化发展;(3)打造大南昌城市群,以南昌为中心,以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为依托,构建"1+5"模式一小时经济圈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文引入“资源环境约束”因子,运用规模收益可变的BCC模型静态对比1980年与2014年制约各子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采用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动态研究1980—2014年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演化动力。研究发现:(1)中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大体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演化轨迹,演化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制约因素是规模效率恶化;(2)分行业看,交通运输制造业技术创新显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最快,而金属制品业能源消耗最大,技术效率提升最慢。装备制造业应结合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无效率成因与各子行业特点,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提升、管理优化等方面推动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基于DEA分解的Malmquist指数法分解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制造业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技术效率的提升。就影响因素而言,FDI以及汇率波动对东部地区制造业TFP变动的影响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则对西部地区制造业TFP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市场化进程也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雪芹 《价值工程》2023,(20):166-168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区域经济增长能力也排在前列。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解决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群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均衡发展问题。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同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基础设施和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本城市创新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本市的经济增长水平,对其经济、地理相邻城市的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经济增长压力间矛盾的必然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在构建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算了2000年、2006年和2011年的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剖析了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区域间的效率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城市群土地要素投入的非集约值大、非集约度高,与综合效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运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基于Tobit回归探析要素价格扭曲、技术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要素价格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抑制作用,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均存在滞后效应;技术创新水平有助于缓解要素价格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东部地区要素价格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技术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向促进作用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据此,应优化顶层设计,双轮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的商品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之高,而要素市场化配置仍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市场效率的提升。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叠加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紧迫性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之下,《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应势而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何重要意义?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本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又有哪些亮点?本期文章从多个角度进行立体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新的增长动力从哪里来?从全球和中国经济的改革、创新和调整来看,经济一体化可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增长动力. 经济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效率.经济一体化也可以发挥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上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使各区域形成不同的分工,在分工基础上展开交换,这种交换将增加彼此利益,从而加快经济发展.全球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一体化将激发区域市场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扩大贸易,创造新的需求和就业,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能够便利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隔阂和刚性约束,增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析信息技术扩散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构建测度信息技术融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衡量指标,利用DEA方法测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采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扩散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融入程度越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普及计算机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1987~2005年中国28个省区市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构造区域制造业生产前沿,考察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分析期内制造业的生产要素结构经历了一个资本相对密集化的过程;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表现为负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在1988~1990年和1994~1997年两个时间段出现了负增长,1987~2002年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没有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1991年~2010年、1991年~2000年和2000年~2010年三个阶段全国八大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与分解,并将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效率与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2010年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发展水平在八大区中始终处于中下游,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且效率提升较慢。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不足是阻碍1991年~2000年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效率的"追赶效应"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同时负向作用是导致2000年~2010年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素配置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农业要素配置效率是实现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本文回顾和整理了国内外关于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从要素配置效率的概念内涵、测度与分解、影响因素、改进措施等方面逐一进行梳理,总结了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总体而言,国外对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相对成熟,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应该加强农业要素配置效率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基于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结构-效率-速度为逻辑框架,在分析 “服务业成本病”与“结构性减速”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成本 曼奎斯特模型与传统径向曼奎斯特模型相结合的非参数方法测算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配置效率及技术进步和价格效应的增长率。研究表明:(1)“服务业成本病”和“结构性减速”实质上一脉相承,以“服务业成本病”现象来反驳经济增长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是自相矛盾的;(2)中国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增长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决定性作用,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增长减缓使得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从而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3)在全要素生产率层面上,服务业并非是“技术停滞”部门,但服务业内部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大异质性,生活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而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4)中国各产业的配置效率增长总体上比较缓慢,进一步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