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不断加剧,交通供需不平衡矛盾日益尖锐的现实问题,在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针对交通出行车与交通管理者之间的拥挤收费进行了博弈分析,以期对我国实施该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根据不同群体出行方式构建两种模型,定量测算并比较分析其交通拥堵成本,结果表明:时间价值越高的出行者交通拥堵成本越高;私家车出行者拥堵成本较高;低收入群体拥堵成本差异性较大。因此,从公交优先、技术创新及经济杠杆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群体交通拥堵成本降低机制,进而提出同步强化公共交通软硬件建设、推动"移动互联+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差异化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并完善停车收费政策等对策建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中的交通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拥挤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路网扩张作为传统战略对减少交通拥挤作用不大,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定价逐渐成为有吸引力的交通管理措施。本文探讨了拥挤收费政策对交通需求的影响,采用多项logit(MNL)模型和广义选择logit(GNL)模型分析拥挤收费导致出行者效用函数变化所引起的交通需求结构的变化,给出了交通需求关于拥挤收费标准的弹性计算公式.为拥挤定价政策下的城市交通规划提供需求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4.
北京的交通拥堵治理已经进行到关键阶段,交通拥挤收费管制政策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新加坡、伦敦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实施背景、实施方案、实施效果及延续措施的介绍和分析,得出一些经验和启示,希望对缓解北京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崔铭 《活力》2011,(3):166-167
北京的交通拥堵治理已经进行到关键阶段,交通拥挤收费管制政策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新加坡、伦敦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实施背景、实施方案、实施效果及延续措施的介绍和分析,得出一些经验和启示,希望对缓解北京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TDM)政策对缓解交通拥挤的概念性分析框架,通过对道路拥挤收费的效益成本分析,提出了制定拥挤定价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居民出行对交通赖程度的加大和城区中心地带土地开发强度的增强,大城市中心区交通堵塞问题日益突出.拥堵收费这种交通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中心地区交通拥堵现象.本文在分析大城市中心区拥堵收费实施条件与方式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交通堵塞收费现象对于居民出行行为以及中心区动静态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智能出行     
在解决城市拥堵方面,智能出行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交通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通过在纽约、旧金山等城市的发展证明,智能出行在缓解私家车拥堵以及服务公交方面作用巨大,单是一项汽车自动收费系统就比人工收费速度快5倍至10倍。纽约智能交通信号系统这是出行和交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套系统拥有86台闭路电视,负责对全市五个区的主干道交通状况进行监控。此外,它还负责管理纽约市6600个交通信号灯和4000个用于测定车流量的环形探测器,并且还拥有一个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23):43-46
长期以来,国内城市的交通规划中"车本位"理念占据主导地位,对行人、自行车的关注度不高,居民整体出行环境品质恶劣。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的大形势下,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非机动车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提倡绿色出行。本文在总结国内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存在问题,借鉴国外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从完善慢行交通基础设施,优化慢行交通设计,营造慢行交通舒适环境,保证安全,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加强交通管理等方面分别提出优化建议,并应用到浙江省嘉兴市慢行交通系统的优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宿建乐 《价值工程》2013,(33):182-183
目前的交通现状,使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交通拥挤、事故频发、尾气过度排放、能源供给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障碍。智能交通方案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场信息化革命,动态最优路径规划策略作为智能交通出行者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问题,非常有必要值得研究。本文首先建立单车辆动态数学模型,采用基于周期的自主车辆规划算法,有效的避免拥挤的交通路段,使车辆出行代价降低,提高了车辆路径规划的实时效果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减少汽车出行的政策分类及交通管理的软措施机理,回顾了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三国的软交通政策及其减少汽车出行的实践,并分析了三国的共同举措。结合中国的交通发展趋势,认为发展绿色交通是中国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对三国交通政策实践的分析,针对中国促进绿色出行的交通政策导向需求,总结了四项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当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背景下产生,旨在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运用于交通运输中,以解决交通拥挤、保证交通安全、提高交通网络使用效率等问题。智能交通涉及到交通领域的多个方面。最优路径的选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主要通过Dijkstra算法来研究浙江交通中最优路线的实现,目的是能为出行的人们提供参考,节省更多时间和交通费用,同时也为其他省市交通系统中最优化路线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文芝  何勤  于丽娟 《价值工程》2014,(34):101-103
占道施工使原本就很拥挤的道路拥堵情况加剧,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正常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运转。因此,对这些占道施工进行一定的收费,无论是从占用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补偿的角度,还是从影响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都是必要的。本文分析总结了占道施工分类情况及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结合目前北京市占道施工收费特点,依据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道路交通受影响程度,提出了占道施工收费标准调整的思路与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城市车辆和出行量的增加,导致交通供给量高于交通需求量。如何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成了市民普遍关注的重点。而合理规划绿色交通是改善交通拥挤状况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对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中小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蕊  雷熙文  滕佳焱  毛保华 《物流技术》2011,(11):107-109,125
以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各出行方式的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分别进行了分布拟合。研究发现,采用k阶爱尔朗分布拟合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在出行距离方面,小汽车与自行车的出行距离分布随机性最大,常规公交次之,城市轨道交通相对来说出行距离随机性最小;在出行时耗方面,自行车的时耗分布最为集中,小汽车与出租车次之,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时耗分布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6,(7):190-193
非集计模型的效用函数在实际标定过程中会出现"逆向选择"结果。作为现代信息经济学行为理论的两大重要成果,非集计模型和"逆向选择"行为广泛应用于交通方式选择预测、交通政策制定等领域。本文从两大理论基础出发,通过模型假设过程,对效用函数"逆向选择"的原因作出分析,提出"第一类逆向选择"和"第二类逆向选择"的概念,并提出有效消除效用函数中"逆向选择"的方法。最后通过昆明交通出行意愿调查数据位基础作为案例研究,论证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服务质量日益改善、运行速度逐步提高的交通技术正不断地"压缩"着人们的时间和空间,本文旨在分析这一现象的普遍意义,试图提供一个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支撑点。以交通技术革新最活跃的沪宁交通走廊为例,分析其间的运输方式因交通技术革新带来的时空收敛现象,测度其时空压缩速率,分析其时空收敛具有的特征。最后指出,交通技术革新造成的时空压缩会带来如下效应:交通出行综合成本的降低、城市居民活动时空棱柱的扩大、参与活动的共轭时间会增加以及沿线城市的区位效用会提高等。  相似文献   

18.
低碳交通作为日常出行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成为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趋势。当前,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作为一种健康短程的低碳出行方式受到广大杭州市民的青睐。但是,近年来由于杭州市慢行交通公共产品在不同时空维度上的需求存在差异性特征,导致政府供给与居民需求出现脱节。论文针对不同区域居民出行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现状特征,提出了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供需状况失衡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各出行方式的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分别进行了分布拟合.研究发现,采用k阶爱尔朗分布拟合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在出行距离方面,小汽车与自行车的出行距离分布随机件最大,常规公交次之,城市轨道交通相对来说出行距离随机性最小;在出行时耗方面,自行车的时耗分布最为集中,小汽车与出租车次之,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时耗分布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20.
关于焦作市低碳交通建设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霞 《城市问题》2011,(6):52-54,75
分析了焦作市交通能耗及碳排放特征,探讨了焦作市低碳交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目标,并从控制私家车过快增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绿色交通、改善非机动交通出行环境及倡导居民绿色出行等方面,提出了焦作市发展低碳交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