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大股东的减持时机可以分为三类:第Ⅰ类型为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前减持;第Ⅱ类型为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到增发公告日之间进行减持;第Ⅲ类型为增发公告日后到定向增发股份解禁前减持。本文研究发现:(1)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率最低,第Ⅰ类和第Ⅱ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增发过程中存在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率相对较高;(2)第Ⅱ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增发预案公告后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完成后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3)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具有最高的套利收益。本文的研究阐述了大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高价减持低价增发的全新套利模式,为监管层加强大股东行为监督,提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公告日及正式实施前后的短期股价效应,研究了其增发后12个月的长期股价表现。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在公告日前有显著的市场预期反映,投资者普遍看好定向增发这种融资方式并认为此事件为利好事件,定向增发实施后一个月内也产生了正的市场效应,但定向增发中长期却呈下滑趋势,说明定向增发在长期并没有创造财富价值且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公告了公开增发预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行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公告了公开增发预案的公司中,增发后3年,成功增发公司的经营业绩总体上显著高于未成功增发的公司,但股票的市场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证监会增发条件更严格的阶段,成功增发公司的经营业绩、股票市场表现均显著高于未成功增发公司。这表明,证监会对公司增发新股的干预,特别是实施更严格的增发条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筛选优质上市公司、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保护投资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A股市场跌宕起伏,2011年更是再现08年金融危机时的"股债双杀",挣钱难成为众多投资者头疼的问题。不过,笔者发现,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资金平均收益十分丰厚,过去5年的平均年超额收益高达80%以上,获利高,投资胜算大,受到机构和"有钱人"的持续追捧。如果说伴随着股市的低迷,直接融资市场不进反退,那么可以说,随着对直接融资市场的重视,增发,定向增发下的投资逻辑值得研究,只因直接融资正当时。目前A股市场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笔者认为,投资定向增发正当时,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跨越高高在上的门槛,获得参与定向增发高收益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9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形式进行资产注入所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和购买并持有的长期超额收益的研究,区分股权全流通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发现:股权全流通后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比股权全流通前有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上市公司的达标需求因素和保壳因素后,股权全流通后的资产注入前后业绩有下降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的机会主义动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年至2008年5月末期间进行过定向增发预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规模和公司业绩是影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的主要因素,即:公司规模较小和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定向增发动机。  相似文献   

7.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到来,定向增发日渐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再融资的主要工具。文章从发行条件,发审要求以及内幕交易程度对定向增发和普通增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分析上市公司更多选择定向增发的原因和交易状况。发现定向增发发行要求低,发行价格可选择性,发行股本无限制等优点,导致定向增发的发行规模远远大于普通增发;同时也发现定向增发的内幕交易程度普遍高于普通增发,而定向增发后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占事件区间总超额累计收益率的比例也远远高于普通增发。  相似文献   

8.
郝文 《财会通讯》2008,(12):50-5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及其现状,结合2006年至2007年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定向增发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手段。在介绍定向增发融资方式的概念、种类、特点,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并提出了完善定向增发融资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造了一个公司管理者利用信息优势,通过选择最优股票增发策略来最大化现有股东发行收益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公司管理者拥有的信息优势导致了逆向选择——股票增发公告不仅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回归其基本面,而且回归速度是公告的股票增发量的增函数,本文得到了公司管理者在这种逆向选择条件下的最优股票增发策略,公司管理者不仅需要挑选公告的发行量,还需要挑选公告的时间来最大化股票增发所得的收益。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非对称信息的市场中,上市公司不仅存在着高价增发股票的动机,而且确实可以通过选择较好的发行策略获取超额发行收益。这些结果可较好地解释股票增发中的热发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股票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短期公告效应和较长期的增发实施后一年内的市场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在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比公开增发更加积极且显著。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实施公开增发还是定向增发,都能带来正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且统计显著;但定向增发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会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内明显超过公开增发。这种对象选择的市场效应差异背后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参与各方行为逻辑的变化。对金融监管的启示在于,通过市场建设保证利益兼容要比纯粹限制对象范围更能降低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0年在沪深两市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9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不同增发对象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总体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仅大股东参与认购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不佳,而在增发后得到改善,但这种效果在短期内不会持续;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组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表现良好,而在增发后下滑。说明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定向增发日渐规范,有效地抑制了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2006~2008年成功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定向增发公告效应在牛市、熊市中的异化现象。研究发现在牛市周期中仅仅公告日当天存在显著的正公告效应,公告日前后都不存在显著的正公告效应;但是在熊市周期中不仅公告日当天存在显著正公告效应,而且从公告日前两天开始一直到公告日后10天都存在显著正公告效应。在不同市场态势下,公告效应与折扣的关系也不相同:在熊市周期中,随着定向增发折扣的增加,公告效应相应减弱,而在牛市周期中公告效应增强。最后,论文给出了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理论解释以及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实施定向增发融资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立足中国制度环境,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政治关联与定向增发融资决策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政治关联对定向增发后长期业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拟实施定向增发融资时,存在政治关联的公司更容易通过证监会的审核批准,并且可以获得更大的融资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定向增发后,长期的会计业绩好于无政治关联企业。文章为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和股权再融资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和定向增发项目融资后的成长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总体上看在定向增发两年后,定向增发项目融资的上市公司成长性要显著的高于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同时研究也表明,在定向增发后两年,控股股东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和项目融资其成长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注入资产从控股股东的动机来看,不仅存在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的可能性,也可能是政府出于国有资产重组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5.
定向增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馨  李双杰 《企业经济》2012,(3):175-178
以2006-2009年在我国A股主板市场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2005-2010年的年度财务数据,按照增发年份分别使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后绩效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虽然对上市公司改善股权结构有着积极的影响,且有70%左右的上市公司在实施增发后绩效有所提升或保持持平,但也有30%左右的上市公司绩效较增发前出现下降。对于前者,政府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而对于后者,政府则应加强监管,避免盲目圈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年1045家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样本公司2008年现金股利分配数据及2007-2008年非定向增发数据,检验了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非定向增发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非定向增发行为对其现金股利分配倾向有显著影响,进行了非定向增发的公司比未进行非定向增发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取私人收益,转移上市公司现金,侵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增加了代理成本。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8年1045家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样本公司2008年现金股利分配数据及2007-2008年非定向增发数据,检验了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非定向增发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非定向增发行为对其现金股利分配倾向有显著影响,进行了非定向增发的公司比未进行非定向增发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取私人收益,转移上市公司现金,侵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增加了代理成本。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长期业绩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回报率业绩和长期经营业绩后发现,经市场调整、行业调整和规模调整的定向增发公司长期经营业绩和长期回报率均呈现下滑态势;长期回报率下滑并不是市场对定向增发公告时市场过度反应的修正,而是投资者对成长机会不确定的投资项目过分乐观,定向增发后公司并没有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投资者对公司预期盈利能力失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希亚 《会计之友》2012,(33):91-93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和经典的融资优序理论结论相反,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我国的股权再融资中,又以定向增发方式最为上市公司青睐。文章通过整理国内外定向增发相关的研究文献,从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折价发行,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定向增发前后的企业绩效,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价值及投资,定向增发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等方面对定向增发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了从2005年9月26日第一条股权激励方案开始,截止2010年12月31目的共198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了的222个股权激励方案作为初步样本进行整体分析,得出虽然熊市下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动力更大,股东希望借此激励管理层提升公司业绩,但是基于市场行情和未来的悲观预期,股权激励方案停止实施的概率也很大。从总体样本中筛选出98家公司公布的98个董事会预案公告作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公布董事会预案事件所引起的短期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股权激励事件有显著为正的短期市场效应,投资者将其视为利好消息。而公告日前两天就出现了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说明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提前泄露和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