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的土地财政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其中也包括失地农民问题。土地财政产生有其内生因素和外部因素。土地财政不仅扭曲了政府、农民与企业的分配关系,而且使农民边缘化,造成了农民内部及城乡收入分配的差异。农民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社会群体其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当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选择是:对土地财政行为的产生进行事前控制;加快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进一步明淅产权,逐步推行耕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农地非农化问题,进而导致了农地功能变异、生态和粮食安全问题以及粗放的发展方式等累积负面效应。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构建可持续的城镇化融资机制,注重私权和公权相互制衡下的土地资产开发,从而实现农地非农化向正常态的回归。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心将转移至郊区和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乡村进行更新建设和对城镇进行棕地再开发将成为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土地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交易机制尚未健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交易程序混乱,流转形式不规范,一些地方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甚至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地用途等。下面笔者就以永州市蓝山县为例探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形成土地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手段的保留和发扬,在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筹集到“第一桶金”的同时,也伴生着严重的社会后果,亟待改革调整.在理性认识土地财政的体制和制度诱因的前提下,应有破有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基点,顺应建设法治国家的既定目标,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允许农村非农用地进入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做出了新的部署,农村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次会议的突出亮点是让农民享有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而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以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切入点,可以说抓住了推进农村改革的"牛鼻子",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关键所在。透视土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正确地理解这一点。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外管理》2014,(2):22-22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1月19日发布。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一号文件最抢眼的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农民在土地上的财产权利。在明确权利的基础上,既启动了农业市场化改革大幕,为农业改革注入了持久的活力,又为农村建设用地规范入市打开了通路。这对房地产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长远来看,会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一级开发的垄断。大幕已启,农业改革的长征已经上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一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但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入,存在土地流转服务有待完善、 农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土地流转管理机制不健全、 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就需要,在农村流转的过程中,优化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作为宣传员与引导者、 制定政策者、 服务者、 管理者、 监督者的作用,从而规范土地流转,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健康流转.  相似文献   

8.
农地经营权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德宏州为调查地,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探索推进德宏州农地流转合理有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农地规模化经营趋势日趋显著的背景下,中央为了保护土地流转关系稳定、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等问题,提出了进行“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土地经营权制度构建是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通过对土地经营权的根源进行分析,发现应当将其定性为二元化的土地经营权,从而提出在《民法典》适用背景下土地经营权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财政收支情况看。有的地方在预算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将部分的应属预算内的行政事业性收入、罚没收入作为了财政预算外收入管理。而预算外资金占财政收入的份额较大,在分配和使用上实际处于监控不力的状态。滥用预算外资金不仅县市级财政有,乡镇一级财政也滥设预算外资金,如在乡镇设一个“某某土地开发办公室”,然后将乡镇一级收取的土地收益金、土地补偿金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全部缴入该土地开发办公室,开发办便将此款缴入该乡镇的财政,乡镇财政便将此款作为该乡镇的财政预算外资金,这样,乡镇政府便可以“堂而皇之”地支配该项本就不属于乡镇财政预算外收入的资金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农村集体产权住房开发与流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和发展农村集体产权住房的开发与流转,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管理与产权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对城市住房保障市场也可以形成有益补充。目前农村集体产权住房开发经营与流转交易受禁受限,问题实质主要还在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及其形式未得到真正解决。其实在理论和实践上,只要符合四不原则,即不改变农村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地性质(确属集体建设用地),不损害土地集体所有者(农民)权益,不违反城乡统一规划,农村集体产权住房包括已有小产权房就应具有合法性而得到发展。同时,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包括进城农民的住房保障问题,可以而且也应允许通过农民(户)自有房屋及宅基地和其他农村集体产权住房的合理流转来予以解决。因此,应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积极、有序进行农村集体产权住房的开发与流转。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开发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在地理学界已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体系,但在中国土地财政背景下,政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的实际推动者,其在空间开发中的具体行为选择却少有学者进行专门剖析.从竞租理论出发,结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最新精神,通过对比不同土地管理制度下城市政府在“新城开发”和“城市更新”中的收益情况,进一步揭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动力机制和“新城开发”快于“城市更新”的结构差异原因,并分析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对政府空间开发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下,政府更有动力进行新城开发而非旧城更新,城市呈现出无限蔓延的趋势;“同权同价”下,城市更新将更有可能取代新城开发,成为主要的城市土地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介     
正《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华生著东方出版社2013年11月版定价:55.00元本书指出,目前城市化转型面临的已不再是"农村、农民、农业"的老三农问题,而是"农地流转、农民离乡务工、农地非农用"的新三农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要从"土地城市化"真正走上"人的城市化",并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其核心是  相似文献   

14.
就地城镇化与三农问题、城乡统筹一体化实践息息相关,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现实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就地城镇化问题在都市边缘区更为突出,开展其相关研究尤为必要。以南昌市边缘区为例,建立农地流转与就地城镇化两个模型,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开展都市边缘区就地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而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1)性别、家庭年收入、种田意愿程度是当地村民农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可间接作用于农民的就地城镇化选择行为;(2)农户家庭中外出务工人数越多,留守的中高龄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越强,但却不愿放弃所耕种的土地,凸显了土地在农村的重要社会保障功能;(3)谋生能力强的农民倾向于土地流转,但却不愿意进城居住与生活,农地流转意愿与就地城镇化意愿相冲突;(4)生活环境、居住方式的改变以及农民就业生计的转型等来自城镇方面的制约,令农民对能否融入城镇生活缺乏信心。研究结论可为当地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及类似区域的就地城镇化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农地(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房,以下同)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重要财产,以农地作抵押进行融资,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是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破解农村资金短缺难题的有效途径。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最早在贵州省湄潭县试行,在中央和地方资金、政策的支持下,该县于1988年成立土地金融公司,向土地经营者发放农地使用权抵押信贷,1997年因乡镇企业破产倒闭形成大量资金沉淀,亏损严重而被撤销。随后,全国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6.
一、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成本概述 土地一级开发成本,是指土地一级开发主体开发一定数量土地达到可售或可用状态,即实现由"生地"向"熟地"的转换,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和准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开发成本是在一级会计科目"开发成本"中核算的。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土地问题是影响"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而如今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本文在对宿州市当前土地流转调研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宿州市土地流转的现状、运行特点、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政策宣传,保障土地流转依法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抓紧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以及出台种粮补贴返还新政策等促进宿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已经不仅仅是企业或农民的生产要素、生活要素,其商品或资产属性己逐渐显现出来,并呈观出强烈的市场需求特征。这种以出让、转让(含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联营、兼并和置换等)、出租和抵押等形式,自发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现象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何看待这一在现行法律中被禁止、在理论上争论不休而在实践中自发地发生和发展的现象是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法律规定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种类主要有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包括企业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涉及到的国家征地所带来的土地价格机制扭曲、补偿机制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在承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地位的前提下,重点考虑了土地价格的形成及利益分成,在此基础上对矿产资源开发中土地使用权转让、环境优化治理及环境产权分配进行了探析。研究表明: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土地价格机制的完善是土地市场有效调节的基础;土地流转应充分体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国家在征地过程中应将负外部成本、民众的主观价值损失反映到土地价格中;要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需要赋予农村集体一定的环境产权,且须与政府在环境治理、环境监督的公共服务定位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逐渐增大,权属与收益争议日渐增多,且土地管理规范也日显不完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已成为中央工作的重点之一和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角度出发,反窥农村土地确权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困境根源.将目前政策执行方式与农民认知相结合,探讨解决方案,为政府今后更好地推行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及制定农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