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职业球员国际流动的类型及其案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职业球员国际流动多种类型的结合,在几乎所有的例子中,球员都属于两个或更多的类别。职业球员国际流动的类别会随着移民球员职业生涯阶段的变动而变动。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5,(3):94-98
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性特点的基础上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拥有49个民族的内蒙古自治区为期3个月的实地调查个月的实地调查,从代际差异的视角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代际差异的视角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代际流动存在着:两代劳动力职业分布由传统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集中三产业集中,两代劳动力职业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等特点。文章同时分析了文化程度、家庭成员影响、就业质量等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量等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畅通少数民族劳动力职业流动渠道、建立健全就业机制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工作初衷、工作经历、工作现状,研究其职业流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流动特点、流动原因、流动途径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明显不同。针对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自身、企业、政府提出了建议。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用资源获取、政策争取和行动鼓励等介入方法,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出现的这样一种现象: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中,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近10多年来,农民工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群体。本文主要是从关系强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农民工怎样实现职业流动。  相似文献   

5.
高管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和风险判断,是企业创新投入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必然受到高管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而职业流动是高管知识和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因此其职业流动的路径及结果,必然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投入的规模和方向。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跨企业的职业流动经历、跨企业的职业流动频次以及“跨界”职业流动经历都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职业高原期”员工的自我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娟  曾云 《企业活力》2007,(4):54-55
<正>职业高原的概念是Ference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提出的,是指个体在当前组织中的一种职业生涯状态。Veiga认为职业高原是指个体由于长期处于某一职位,从而使得其未来的职业流动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变得不太可能,即职业高原不仅包括晋升的可能性很小(垂直流动的停滞),而且还包括水平流动(横向运动)的停滞。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在职业生涯的某一阶段处于一个职位变动相对缺失的时期,并且与个体的工作晋升和变动密切相关;二是个体在职业发展某一阶段接受进一步挑战、承担更大任务的可能性很小,即职业发展“向上运动”中工作内容、压力的相对静止或者终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会计职业判断与准则的互动,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的职业判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认为本来研究应加强对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内容深化和研究角度多元化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轮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从工资收入决定和留城意愿两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与时点间的比较。回归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决定与留城意愿两个层面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农民工整体仍倚重职业流动来提升其收入水平。具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2008年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但其教育回报率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也没有随时间而"水涨船高";两代农民工均倚重职业流动来提高其收入水平,在2008年表现得更为突出;两代农民工在两个调查年度均表现出很高的留城意愿;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时点差异而非代际差异;迁移型职业流动不利于2008年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提高;除城市可提供的收入水平外,养老、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民工整体是否留在城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取自15个省(市、区)403位青年公务员为样本,对其职业倾向及对工作满意度、职业满意度、工作投入和创新行为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青年公务员的职业倾向呈现多元化,但因其个体人口特征的不同而不同。同时,青年公务员的不同职业倾向对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满意度、工作投入和创新行为产生不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侯吉歌 《价值工程》2012,31(4):221-222
本文从职业高原理论和分析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性出发,综合结构高原、内容高原和生活高原这三个主要维度,立足于对西安高新区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流动状况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数据处理和研究,并结合西安高新区的经济和地域现实,总结出该地区应用型外语人才流动的状况的一般性规律。最后,针对正确引导适度流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课程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效果,本文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评价机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评价内容强调综合化、评价过程强调动态化、评价主体强调多元化、评价方式互动化.这种评价机制的创新有利于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7,(7):99-104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别设计家族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版调查表来收集相关数据,借助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交叉表、皮尔逊卡方检验和皮尔逊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退出补偿意愿总体上契合性不高,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退出补偿意愿以冲突为主;家族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退出补偿意愿的强弱与各自所处的区域、企业规模、企业经营年限、任职经历等属性、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后,从建立和完善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退出补偿若干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退出补偿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经理人退出补偿法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现行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与此同时也对会计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会计准则并没有给定职业判断的标准,因此研究如何对会计职业判断绩效进行评价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会计职业判断绩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会计职业判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会计职业判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因此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现代国家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关键的作用。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业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实现了一个飞速发展繁荣的阶段,但是其中也夹杂着一系列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本文结合中国区域经济的特点,主要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人口流动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解释力,对房价的预测和调控具有借鉴意义。首先,本文回顾中国房地产业自1990年至今的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参考其他学者的以往研究,提出作者观点。第二部分对房地产领域中的住宅价格进行经济分析,将外来人口流动因素加入回归分析模型,构造简单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但根据各区域人口流动的集中度和发展水平的相应变动,房价变动幅度会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10):35-36
推进高职教育"双证书"制度,可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和快速发展。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入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选取和多元化的评价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职业标准的对策建议,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代际流动进行研究,分析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试图找到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流向优势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实现社会的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经出现了社会垂直流动渠道堵塞的问题。劳动力市场上分为好职业和坏职业。工作者很少有机会从坏职业转为好职业。白领容易成为中产阶级,蓝领很难做到。西方经济学界对职业技术培训、劳动市场的生产条件、增加好职业岗位、鼓励工人创业等方面很重视。  相似文献   

18.
科技人才职业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科技人才职业测评体系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职业潜能和职业兴趣四个素质要素进行研究和论述,提出了构建科技人才职业测评四要素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员工流动是现代企业管理方面一个影响很大的问题,并且正越来越成为国家、企业倍感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制造业中员工流动的特点,对制造业员工流动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能否拥有适应新的世界环境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关注和研究人员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运用人员流动理论——库克创造力曲线阐析人员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人员流动与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