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明皓  李捷 《物流技术》2011,(11):113-114,143
在交通出行过程中,仅通过提高道路设施水平无法达到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在基于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原始指标进行分析,选取了13个主要的居民出行心理影响因素。公共交通的发展应考虑到居民的出行心理,可以以这些指标作为主要的发展和改进目标,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公共交通出行和小汽车出行是城市交通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城市整体交通状况和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出行成本主要包括:提供者成本、使用者成本、社会成本。其中,使用者成本是人们在选择出行方式时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公共交通出行的使用者成本包括:公共交通票价、出行时间成本、舒适性成本;小汽车出行的使用者成本包括:出行时间成本、舒适性成本。本文旨在对公共交通和小汽车的使用者成本做出对比研究,以石家庄为例分析使用者成本对出行者在选择交通出行方式时的影响。一、出行使用者成本构成分析1.公共交通票价。公共交通票价主要是指出行者选用公共  相似文献   

3.
合理规划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极为重要.合理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减少私家车辆出行、降低人们出行成本,同时也减少城市机动车的拥堵情况.通过优化城区公共交通和城际公共交通、保障短距离非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几个方面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了上海郊区的快速发展,人口在外围大量集聚,也促进了郊区商业的发展,大型超市已经成为居民购买日常用品的主要场所。与此同时居民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提高,规划需要抑制人们日常生活对小汽车的依赖性,避免社会分异和城市蔓延式发展。首先研究商业网点分布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藕合关系,可以看出在郊区两者之间缺乏配合。通过对上海近郊两个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居民大型超市购物出行的调查分析,研究站点地区空间规划设计及公共交通服务对人们购物出行的距离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在城市近郊地区TOD建设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大型超市选址、居住区设计与地面公共交通的整合及换乘的规划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也有助于我们的规划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北京市近郊的两个大型居住区--回龙观和天通苑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了有关居民上班出行的原始数据.基于对职住空间关系、上班出行距离、上班出行交通时间和预留时间的分析,探讨了两个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的基本特征,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住分离",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两居住区居民上班及其他出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中,网约车作为新兴出行服务方式在市场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通过构建城镇居民出行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同时将网约车相关数据与其他公共交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网约车的出现使得城镇居民出行方式得以丰富,替代了部分出租车需求,并使居民的出行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行能耗。  相似文献   

7.
在住房市场化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中观尺度空间作为一种特定尺度的城市空间,其功能与空间结构优化对减少居民出行距离、提高交通效率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关山口街区为研究案例,将出行需求作为核心因素,以减少私人长距离出行为导向,结合街区的空间布局特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街区居民出行行为的数量、类型和频率,指出2km是居民出行活跃程度的临界尺度,该尺度在非机动出行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存在大量长距离、高频率的工作出行。中观尺度空间的规划布局应注重2km尺度内匀质的功能混合,将一部分的长距离出行内化于非机动出行可接受的尺度范围内。最后,从交通与功能空间协调的角度提出大城市中观尺度空间布局优化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出行信息服务能够便于出行者制定出行计划,减少其出行过程中的时空消耗。为了科学评价居民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对策,从出行者角度对居民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出行信息服务分为出行前信息服务、静态出行信息服务和动态出行信息服务三大类。依据出行行为特征建立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评价指标,通过居民出行信息服务调查来采集实际数据,并利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昆明市居民的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进行了评估。评价结果表明昆明市的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较差,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5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其2000~2010年的样板数据,分析人口密度与居民出行能耗的关系,并通过STIRPAT模型评估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城市空间形态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居民收入是影响我国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能耗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城市空间形态要素。2人口密度与人均出行能耗呈显著负相关,与欧美城市相比,我国典型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更显著。3当人口密度大于200人/hm2时,其对出行能耗的抑制作用迅速增强,建成区面积对出行能耗的影响不显著,万人公交车保有量的提高会导致居民出行能耗升高。4当人口密度小于200人/hm2时,建成区面积是影响居民出行能耗的关键因子,建成区面积越大,居民出行能耗越高;万人公交车保有量的提高能有效抑制居民出行能耗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轨道交通成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轻轨运营公司如何根据客流量调整发车频率降低出行者的出行成本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Vickrey提出的瓶颈模型,通过对重庆轻轨三号线的实证调研,采用多起点单讫点模型计算早高峰出行者的出行成本,得出与经典瓶颈模型假设不同的结果,并根据结果对轨道交通运营者如何调整发车频率做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