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冀一体化离不开产业的协同发展,创新要素的流动在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其他城市对中关村科技资源的导流、创新创业要素欠缺影响产业转移、信息技术弱化区位对科技产业限制等新形势,本文从京津冀项目落地的筛选机制、京津冀产业的转移机制、京津冀创新要素的协同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关村参与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3.
2015年5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炉,使京津冀地区再次成为国家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北京逐步实现"非首都功能"转移,这对天津市和河北省承接转移,转移后产业升级都有极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区位熵的算法,对京津冀三地的三次产业代表数据进行计算,并结合三地物流业发展状况,分析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物流及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25):79-80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性规划,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骨架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推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主要开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加速产业转移、公共服务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环保协同、人口调控七个方面的推进工作,工程建设机会主要集中在产业转移、交通一体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转移产业承接的现状研究,指出其在承接转移产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评价河北省转移产业承接力的指标体系,对于合理承接京津产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河北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河北经济中心城市的唐山,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唐山市质监局不断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真正主动作为,提高站位,以"五侧重"助力唐山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有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更多由政府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区域环境联防联治,基于市场共赢的产业协同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持续支撑。以天津、河北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共建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为例,通过分析梳理其主要特征,发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主要面临中关村企业较难实现转移、津冀产业承接能力弱、中关村企业转移缺乏持续性、北京新布局以及雄安新区建设等导致中关村企业更多处于观望状态等发展困境。发展与完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可以从中央统筹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创新先行先试;构建权责匹配,多层次的制度化合作机制;找准产业创新协同对接点,构建高效优质服务体系;聚焦重点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规模增长快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且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式发展特征。京津冀装备制造业R&D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河北省处于科技创新链条的最低端。与产业梯度转移与承接相匹配的协同创新模式包括产业链整合模式、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和产业联盟合作模式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河北省应该从交易成本、公共服务、市场建设和协作体制4个方面提升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速。公司总部与分公司之间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已引起关注。在信息化时代,会计档案逐渐由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会计档案的产生与管理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对会计电子档案实行安全管理,是财务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发展天津都市圈成为天津深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天津都市圈建设的互动关系基础上,借鉴日本东京都市圈发展经验,依据“核心—边缘”理论,构建“禀赋差异—制度冲击—经济集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天津都市圈建设逻辑框架,分析天津都市圈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天津都市圈发展路径与对策:一是加快推进天津都市圈规划编制,完善都市圈协同治理机制;二是以优化产业分工推动产业链发展,提升转移产业对接能力;三是强化点对点交通与市郊铁路建设,提高都市圈空间通达性。  相似文献   

12.
王璐  次世琦 《价值工程》2021,40(34):19-2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是京津两地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方面作用巨大.由于特殊的地缘优势和发展实际,河北省环京津县域成为产业承接的首选地.文章分析了县域在现阶段产业承接中的重要地位,并从承接基础、政策梳理和承接成效三方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环京津县域产业承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理论,对京津冀城市群制造业转移现象进行研究,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区际间制造业转移是否促进河北省产业发展效率提升。研究结果显示,从空间维度来看,京津冀各地的制造业对外投资逐渐从城市群以内向城市群以外转移,尤其是2015—2019年制造业向城市群以外地区转移趋势显著,制造业并未就近转移;京津冀城市群以外地区逐渐成为京津冀制造业新增企业的主要投资来源地,政府行为会对企业的长期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制造业的类别差异会导致企业区位选择差异,保定、廊坊依托区位优势成为城市群内都市型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域;北京、天津两地的制造业转移对河北省地级市制造业TFP的当期促进效果较为显著,而河北省内地级市之间的制造业转移对各地级市TFP的促进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北京、天津的技术交易市场目前尚未对河北省制造业TFP的提升起到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制造业转移对制造业TFP的具体作用效果产生显著变动。  相似文献   

14.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生需要。京津冀产业协同面临产业周期不同步、产业环境不协调、产业协同创新不平衡、产业协同动力不充分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历史定位差异、行政区域分割、社会组织发育不全。化解这些结构性困境,需要中央政府增强产业协同统筹力度,地方政府改善产业协同市场向度,社会组织强化产业协同深度,以实现京津冀产业平衡且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段铸  程颖慧 《民营科技》2014,(10):209-210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省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三地经济均衡发展。产业转移过程中,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河北省金融制约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研究产业转移中的金融支持效应,认为金融市场能够聚敛资金、优化配置、调节需求、反映信息、推进产业转移。对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时金融制约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了全面贯彻落实的新阶段,但京津冀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大、水资源短缺和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制约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程。三地如何守住资源环境门槛,确保发展质量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保定市发展不可错过的机遇,其有利于我们承接首都的功能疏解,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有利于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接受首都的要素外溢,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一、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历史从2002年以来,一些不符合北京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环境要求的产业,陆续搬迁到河北具有较强产业基础的地区,有如下特点:1.转移的产业以传统制造业最多。主要是钢铁、机械冶  相似文献   

18.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能全力吸纳和集聚高端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对于打造全球化、区域化的地方创新生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助推雄安新区产业聚集过程中应该摒弃零和博弈思想实现正和博弈,构建京津冀政策协同机制,实现雄安新区产业园区带动作用。本项目结合京津冀内在协同机理,分别从京津冀三地政策协同的外部保证条件、京津冀三地政策协同的具体实施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京津冀在助推雄安新区产业聚集过程中的政策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从理论上探究了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内涵。基于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地区内与地区间、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动关系,运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低下,各地流通业仍以服务本地生产生活为主。为推动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紧密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京津冀流通业“点—线—面—网”的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随着京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河北省环境治理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新背景下河北省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