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根据中国2003-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业绩指数的省际数据,采用Dagum(1997)的方法测算了中国OFDI来源的地区差异及演变态势,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影响OFDI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OFDI来源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比较平稳,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但地区间差距一直都是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而超变密度贡献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进一步的FGLS估计结果表明能源需求的增加、平均工资的上涨以及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影响OFDI的主要因素,且东、中、西三个区域影响OFDI的因素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差异演变新特征及未来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区域差距演变呈现出新特点:以2003年为拐点,省际差距、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趋于缩小。但从中长期看,能否保持这种趋势充满不确定性,它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国际环境。总体来看,在考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优先次序时,应把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作为优先政策目标。逐步实现国家对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能源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对收敛问题的几种常用分析方法进行了梳理,然后对1986~2006年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差异进行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的总体差异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σ收敛,而是表现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率收敛特征各异:东部地区差异缩小且较为稳定,中部地区经过小幅波动后也趋于收敛,而西部地区差异呈现出三个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总体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巩固和发展这一趋势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其在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可分为1978—1987年、1988—2001年、2002—2014年三个阶段;省际差距整体趋于扩大,且两极分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南部的发展态势明显优于北部,呈现明显南(或西南)向迁移态势;省际层面的空间分布以随机模式为主,改革开放初期呈现过短暂且不显著的集聚态势;与地区经济发展在省际层面上有较为显著的协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工业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个社会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地区间的差距经过了先缩小再扩大又缩小的过程。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我国省际区域间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初步分析,运用锡尔系数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分解研究,以深入探求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地区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东、中、西部三大地带①间以及西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近年来则有所反弹,但二者占总体差异的比重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伟 《重庆财会》2003,(7):9-10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优先发展的梯度发展战略,生产要素大量向东部地区流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地区间发展程度差距拉大,特别是西部与东部沿海的差距扩大,地区间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导致的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越来越明显。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是政治、经济稳定的需要,要缩小差距,就要着力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使西部经济发展有一个合理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8.
应用Bootstrap纠正的共同前沿DEA方法,测算2000~2012年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并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呈现梯状空间分布;技术差距拉大导致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群组前沿效率下降也是制约东西部能源效率改善的重要因素;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不仅造成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而且使得各地区内部省际能源效率也发生明显分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城市化、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资本深化、经济开放、能源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2010年以来,中国省际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态势和新特点.省际交界区域与省域中心区域经济的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缩小,不同类型省际交界区域发展呈现趋同趋势,第二产业增长乏力导致产业结构"虚高度化",欠发达型省际交界区域人口减少的趋势明显,行政壁垒由显性壁垒向隐形壁垒转变.促进省际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要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中寻求新突破口,促进省际交界区域由"合作不经济"向"合作经济"转变、由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变,充分发挥次区域合作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实现省际交界区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以来,中国省际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态势和新特点。省际交界区域与省域中心区域经济的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缩小,不同类型省际交界区域发展呈现趋同趋势,第二产业增长乏力导致产业结构"虚高度化",欠发达型省际交界区域人口减少的趋势明显,行政壁垒由显性壁垒向隐形壁垒转变。促进省际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要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中寻求新突破口,促进省际交界区域由"合作不经济"向"合作经济"转变、由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变,充分发挥次区域合作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实现省际交界区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5年和2008年两个特征年份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城市排水行业省级政府管理绩效的省际、区域和分指标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排水行业的省际政府管理绩效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省际之间差异较大,但差异有逐渐缩小的趋势,总体上东部地区的绩效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省(市)是我国城市排水行业政府管理的领先者;区域间差异较为显著,但是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不断减小;监督管理水平及内部人员培训水平等指标稳步升高,行业与技术法规建设水平指标提高幅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1990~2010年教育对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情况。计量结果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一临界点的左侧,现阶段平均受教育年限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教育基尼系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呈"U形"曲线关系,由于处于临界点左侧,教育基尼系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对于不同区域来讲,曲线的临界点有所差异。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对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则存在差异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教育支出有效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西部地区的教育支出则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利用泰尔指数的测度方法对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小城镇公共服务的三大类五项指标的区域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及区域内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城镇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的区域总差异正逐步缩小,社会保障类公共服务的区域总差异则有扩大之势,教育类公共服务中的中学学校数呈缩小趋势,小学学校数呈扩张之势;四个区域内的小城镇公共服务差异大于四个区域间的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各省份小城镇公共服务的差异正在逐步扩大,而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差异则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针对东西部地区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 ,早在 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 2 0 0 1年远景目标建设》就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 ,并在 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以加强东西部经济联合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间差距。时至今日 ,经济高速增长的东部地区的“扩散效应”、“涓滴效应”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带动影响甚小 ;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人民的福利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是不同步的,地区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此对我国地区差距的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东快西慢"的工业经济空间格局助推中国走出了低水平的"均衡"发展,并稳步走向世界,但也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东快西慢"的工业化推进格局逐步向"西快东慢"转变。进入新常态后,工业经济活动加速向南部转移,"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逐步强化,区域间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1978年以来,省际工业经济发展差距经历了四个阶段:缩小(1978—1986年)→扩大(1987—2003年)→缩小(2004—2013年)→扩大(2014—2016年)。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地理版图变迁过程中,区域性塌陷与地区崛起并存,主要可分为衰退型塌陷、发展型塌陷、开放型崛起、承接型崛起等4种典型类型。至此,中国工业经济的地理版图由改革开放初期显著的"东西分异"转向"东西、南北分异"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刘芳  王培暄 《企业活力》2013,(6):103-108
采用人均GDP、GDP和人口指标对2002年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MLD指数和泰尔指数来描述这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得出的结论是: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自2005年开始呈缓慢缩小趋势,苏南、苏北、苏中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是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从2005年开始逐渐缩小,对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程度在下降。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在扩大,尤其是苏南内部的经济差异最明显,对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程度显著增强。苏中及苏北地区发展相对均衡。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2002-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9省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和交通便利程度对其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会导致9省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交通便利程度的改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交通通达度的增加与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这两者相结合的作用效果,却会使9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以上实证分析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与加快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必须相互结合,以创造更多机会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从而缩小区域内城乡收入差距。这对于西部地区借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机遇,实现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义,也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本质要求.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进而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收敛.基于2013 ~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U"型关系,且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为缩小效应,东部地区有略微扩大效应,东北地区效应不明显.鉴于此,各地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助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1978年~2010年中国3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金融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实证结果同时也表明城市化进程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不显著;对外开放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就业结构的改进和升级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市场化进程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