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8月15日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末,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565亿元,比第一季度末增加了182亿元。  相似文献   

2.
加快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有些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操作上还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不良贷款的处置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了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这一内控制度,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把关守口,提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虽然商业银行的经营项目日趋多元化.新的盈利来源,例如衍生工具带来的收入占总利润的份额越来越突出,但是信贷业务仍然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事实上,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来获取利润,因此违约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管理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突出地表现为过高的不良贷款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逐渐剥离出售。其中,2005-2011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基本保持平稳下降的水平。然而,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却出现上升态势。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会严重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同时,阻碍经济增长。笔者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形成原因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风险,以期为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必要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的因素很复杂.本文试通过分析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提出可供参考的国际经验,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而在目前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下,不良贷款仍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因此,有必要深入对不良贷款的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初步研究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制度规定,收取的抵债物在变现前即可冲减不良贷款,但又未将抵债物纳入不良贷款一并进行考核,这就造成有的基层商业银行将以物抵债科目作为掩盖不良贷款损失的“防空洞”。最近,我们审计建行时,发现部分行处将一些不符合规定范围和条件、质量低劣及未取得所有权的物资进行以物抵债,从而达到掩盖不良贷款的目的。如某市建行2001年底以物抵债资产共计19398.21万元,收取时未报上级行自行入帐的有11855.82万元,占总额的61%;未取得所有权的有8325.95万元,占总额的43%;未通过评估部门…  相似文献   

8.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发展中的一个全球性难题。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也累积了大量不良资产。截至2003年12月,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为17.8%。其中,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2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21.4%;2004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剥离可疑类贷款2787亿人民币,四大国有银行尚有不良贷款近2万亿元人民币,占全部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80%,不良贷款率达21%。巨额不良贷款不仅使信贷资金循环严重受阻,迟滞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进程,而且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在竞争激烈,风云变幻的金融领域,女性领导屈指可数,德阳市商业银行董事长李琦便是其中之一。从2002年出任德阳市商业银行行长,短短八年时间,凭借着魄力和创新,李琦带领着德阳市商业银行从仅仅20亿的存款规模,不良贷款率高达25%到如今,全行总资产超过200亿元,实现利润1.8亿元,不良资产率下降到1.56%,提前一年实现了“双百亿工程”。在李琦的带领下,德阳市商业银行正向着打造“百年商行”的目标奋进。这位锐意进取的“琦”女子,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至此“三八”节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金融行业中的巾帼英雄,感受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王建伟 《经济界》2002,(1):75-77
一、不良贷款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风险意识大大增强,对不良贷款的催收、保全、管理成效明显。贷款风险随着作为商业银行主导业务一贷款业务的发展而伴生。而风险程度的大小则始终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信贷管理与企业经营两大方面的优劣。近年来无论是商业银行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还是从中央银行实行大监管以及创建金融安全区的角度,都始终把信贷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作为核心和主线,且卓有成效。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使实施内部控制、调整把握投向、防范堵塞漏洞与催收、保…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宏观、 行业、 银行经营因素三个方面出发,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因素,发现国民生产总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成本收入比、 拨备覆盖率对上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贷款利率和银行资产规模对不良贷款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对上市商业银行和外部政府、 监管部门提出了一些针对防范不良贷款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不良贷款的增加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巨大的包袱,影响了其正常经营运转,也对国家经济有序运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分析后,指出其形成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滨燕 《企业经济》2004,(12):151-152
“前清后溢”、信贷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使商业银行清收处置不良贷款的难度增大,制约着信贷资产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必须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建立预警机制,加大清收处置力度,以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4.
一、江苏太平洋建设集团严介和贷款风波余音 据2007年2月1日《上海证券报》报道,一度债务缠身的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宣称将彻底退出商界。严表示,经过摸底,太平洋建设集团全部银行贷款不过3.82亿元,其中的1.34亿元为不良贷款,全部集中在南京当地,包括中行江苏省分行7000万元、南通中行2500万元以及华夏银行3900万元。严告诉记者,太平洋建设集团将尽快还清所有银行债务,集团1.34亿元不良贷款已全部以资产或现金方式偿还完毕,其中以连云港江苏红公司和太平洋酒业400亩土地对中行江苏省分行的7000万元贷款进行了保底抵押,其余2.48亿元银行贷款将在上半年尽快还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国有企业净利润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关系来刻画我国金融抑制的程度,利用OLS检验证实国有企业净利润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从而验证各级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将银行贷款资金贷放给资金利用率并不高的国有企业阻碍了要素在行业之间的流动,造成了金融抑制,阻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降”的态势已然终止。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0个季度上升,不良率也已突破1%。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必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不良贷款是银行危机的根。商业银行由于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近年来,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不断扩张,相应的信用风险也显著升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3年6月,我国四大银行公布的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总数为2007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比例达22.19%。这些数字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我国企业财务状况的担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不良贷款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在正常贷款向不良贷款的转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预警信号。因此,及时捕捉预警信号、尽早发现不良贷款,对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产生派生存款进行信用创造,扩大了社会货币供应总量。以往的研究注重了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损、超额准备金,以及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等因素对信用创造量的影响,这些因素与货币创造是负相关关系。我在调研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时,发现逾期未还的不良贷款对银行的信用创造有很大影响。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大。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根据典型抽样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无法收回的贷款约占6%~7%,不良贷款比例远大于这个数字。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