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汇率政策选择的含义及汇率政策目标 1、一国在采取什么样的汇率,政策上可以有多种选择.按照浮动程度,划分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在固定汇率中分为调整钉住和爬行钉住;而在浮动汇率中分为管理浮动和自由浮动.理论上看,在资本流动条件下,浮动汇率有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固定汇率则削弱了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上的自主性.但在各国实践中,汇率的浮动性的选择有所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国际经验表明,汇率浮动程度的选择并无绝对的优劣可言.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应与本国的经济与金融结构相适应,并有利于实现该国的汇率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不同汇率制度的特征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探索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指出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VAR模型测算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建立中国经济联立方程系统进一步分析其传导机制以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长期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最后,针对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的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独立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相对稳定的汇率三者不可兼得,即存在所谓“不可能三角”关系。我国奉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意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条件下的基本稳定。事实上,汇率管理有余,浮动有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兴起的"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已成为主流经济学界判断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理论依据.它建议发展中国家应实行汇率制度的端点解.通过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证实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管理水平、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压力以及金融市场不完善等现状不允许中国在中短期内实行"端点"汇率制度;现行的人民币"软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应是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根据传统国际金融学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不可能三角”假说,人们普遍认为在有资本流动的前提下,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不能对外独立,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对外自主性。但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大规模冲销操作,中国可能在人民币盯住美元和人民币对美元浮动期间都保持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利用中国1996年1月~2012年4月的月度数据,考虑到汇率制度调整的结构性突变因素后,我们发现,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是考察期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因素,而中国利率相对美国利率上升则仅在浮动汇率时期是中国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因素。这意味着,虽然中国汇率制度弹性有所扩大,但人民币单边升值过程对管理货币供给造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7.
汇率选择问题基本上为固定或者浮动之争,虽然国际学术界并无定论。但是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汇率制度搭配。本文在梳理我国宏观经济与汇率制度下,寻找现行人民币汇率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美国经济因素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了1993~2007年中美经济关系、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汇率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的影响。通过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中美经济交流和互动对中国汇率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产生了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因素弱化了汇率政策的短期效应。人民币名义汇率能够浮动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国内外供需矛盾,减小实际升值对外贸顺差的负面效应,但加剧了产出衰退。  相似文献   

9.
声音     
哈继敏:人民币短期不会升值日前,央行发布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4年第4季度》后,业界纷纷对2005年中国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做出预测。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敏认为,由于升值预期依然过高,且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因此,短期内,中国不会改变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哈继敏指出,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在论及2005年汇率政策趋势时着墨甚多,所提及的具体措施也明显比以往更多。并首次提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提法比以往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语气更肯定。相信央行越来越感觉到大量外汇的流入加大了央行货币对冲的成本和难度。但可以肯定的是,  相似文献   

10.
游滔 《总裁》2008,(10)
央行票据是人民银行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央行票据发行以来发挥的各项货币政策职能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就央行票据在实际运用中所起的负面作用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大力发展短期债券市场,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历史,然后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外汇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外汇市场发展的相对滞后,难以适应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增强货币政策主动性的迫切需要,最后指出了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双向波动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经济背景,通过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产生显著的冲击影响,且三者之间呈现显著的同方向波动,即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人民币升值、市场利率上升;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而中长期内影响有限;货币政策通过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冲击的传导机制是有效的;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联动机制是显著的,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1994年1季度至2004年1季度。研究表明,当前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较为严重的低估现象,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对人民币汇率失调背后的经济原因分析表明,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失调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出现长时期的失调,建议央行进一步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改变汇率过于固定的现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实行更加积极和更具应变能力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企业家》2005,(12):17-23
罗伯特·蒙代尔一个靠借款完成学业的人,一个改变国际金融格局的人,一个被誉为经济预言家的人,一个对中国情有独钟的人.他认为,艰苦的学习环境并不是阻碍人们成才的一个因素,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客观条件而把自己的兴趣放在首位.要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对现在的人民币汇率,他认为,固定汇率和弹性汇率两者本身并没有可比性;对于人民币是否要升值,他的结论是:人民币不要升值,不要贬值,不要浮动,也不要增加浮动幅度,保持现在的固有水平,人民币现在已经达到了均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开放经济DSGE模型及包含汇率偏好的泰勒规则,运用贝叶斯模型估计参数,考察了中国在汇率改革前后的经济环境及产出、消费和价格的冲击反应。结果显示:中国经济环境在汇改后更加开放;货币政策在汇改后从稳定汇率为首要目标过渡到稳定产出和物价;灵活的浮动汇率制能吸收部分冲击;汇率传导机制要发挥稳定器的作用离不开中国开放经济环境的支持;放宽人民币浮动区间有助于改善贸易条件。  相似文献   

16.
汇率波动的金融风险表现在因汇率波动导致金融机构现金流和经济价值的可能损失。文章从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一般分析出发,研究了从汇改到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基本特征,并对人民币货币政策的走向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演进历程的三个阶段,并结合中国的贸易收支、国内外利差和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三类经济基本面因素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分析发现近期人民币汇率已经不存在大幅低估甚至可能高估,无需一次性大幅升值。因此,中国必须认清升值压力的本质,继续坚持"自主性"掌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路径,必要时可实施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克鲁格曼三元悖论告诉我们,一国要想获得独立的货币政策,必须放开资本市场并实行浮动的汇率政策。但在放松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汇率经常会遭受各种投机热钱的冲击,这同样会使一国独立的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本文结合我国的经济特征及实践经验,从理论上阐析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受到干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缓解升值压力,加快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真  李启玲 《价值工程》2004,23(4):105-106
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升值压力巨大,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已经不符合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但是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让其自由浮动在现有条件下也是行不通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才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辰 《中外企业家》2009,(24):112-112
以"三难选择"理论为基本框架,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回顾及对不同汇率制度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制定不是简单的选择哪一种汇率制度,而应是在"三难选择"下区分不同阶段进行汇率制度选择的战略安排。在迈向开放经济的背景下,我国汇率制度的取向应该是从固定盯住逐步走向独立浮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