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心理契约与薪酬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7(10):39-41,38
文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入手,研究企业的薪酬管理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对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心理契约进行相关生分析。研究发现,薪酬结构、薪酬沟通以及薪酬水平与员工的心理契约类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由此,建立了一个相关模型来反映心理契约与薪酬管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如何有效进行薪酬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行开发的心理契约量表,对浙江杭州地区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内容进行实地调查,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员工认为的"组织责任"有13项、"员工责任"有14项,其心理契约结构由"发展责任"、"基本责任"和"情感责任"三个维度构成。同时,对心理契约内部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的"情感责任"对员工责任的三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作用,说明企业充分尊重和信任员工,增进相互沟通和了解,有利于双方建立长期友好和稳定的关系。最后,总结了心理契约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组织之间的除雇佣合同之外的一种重要关系。实践证明,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心理契约的忽视和破坏将直接导致员工的不满与流失。笔者在本文中不仅介绍了心理契约理论,还探讨了心理契约对民营企业员工管理带来的影响,引进心理契约的概念作为民营企业员工管理的新视野,为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员工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需求也日益复杂多变。企业劳动关系的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契约中员工经济需求的满足.还包括建立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能够互相感知和期望双方权利义务的心理契约。因此,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之间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对于促进组织内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3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盈余管理与企业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但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没有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程度与债务成本之间的负向关系主要存在于制度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并不存在类似结论。说明我国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和薪酬考核体系使银行缺乏识别债务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相反甚至为其提供了主动寻求规则漏洞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复博弈的心理契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组织和个人都倾向于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容易陷入“囚徒困境”,给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本文通过阐释重复博弈条件下企业和员工双方心理契约的缔结过程,尝试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探讨促进双方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雇员和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文章从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出发,对心理契约的概念、特点、类型和理论基础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出新时期背景下的心理契约的时代特点,进而对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制定有效的薪酬福利政策,完善雇员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员工与雇主之间的承诺.  相似文献   

8.
王秀金 《活力》2011,(6):136-136
有一则流传甚广的笑话叫做“老板的谎言”。其中一条谎言就是:“员工是我们企业最重要的财富”.讽刺的是一些思想单纯的管理者总是想通过一些言不由衷的表面文章来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事实上.员工与企业签订的不仅是劳动契约,还包括心理契约。这份心理契约要求企业与员工双方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员工对企业的心理期望与企业对员工的心理期望之间达成“默契”。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与忠诚关系。  相似文献   

9.
企业高管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最早是用来描述员工和企业双方不成文的、内隐的契约或相互期望,后来把它界定为员工和企业双方对相互责任的信念,具体体现为双方对相互责任义务的主观约定。心理契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它们在关注点、时间框架、稳定性、范围和明确程度上存在差异。交易型心理契约追求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初次就业大学生心理契约违背模型,揭示了心理契约发生破裂的前因后果,指出薪酬福利、自我提升、文化观念、工作环境、发展前景是影响初次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契约违背的因素,心理契约违背会对个体、企业造成多重的负面影响,最后从拓宽沟通渠道、构建文化氛围、打造提升平台等六个方面提出防范心理契约违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心理契约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中企业与学徒的心理契约关系的建构过程,并从基于心理契约开展招生宣传、岗位学习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评价、职业生涯管理和基于师徒良好关系巩固心理契约等方面提出建构心理契约关系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信息传递理论、锦标赛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全面解析财务运行质量在企业投资者保护中的效用,并探究高管薪酬差距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良好的财务运行质量与投资者保护显著正相关;在民营企业中财务运行质量与投资者保护显著正相关,而在国有企业中相关性不显著;在民营企业中,高管薪酬差距对财务运行质量和投资者保护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上述调节作用较弱。结论厘清了产权异质性下企业高管薪酬差距、财务运行质量和投资者保护之间的作用方向,为企业提高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定高管薪酬最优契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阳 《人力资源》2006,(11):72-73
企业要发展,不仅需要员工的行为服从,更需要其心理归属。心理契约作为无制度契约,可在无形中形成双方对彼此未来预期和责任的信任,决定了其在员工忠诚度维护上能发挥积极作用。招聘过程、沟通行为、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等,可提升心理契约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杜涛 《价值工程》2012,31(24):147-149
人力资源的严重流失已逐渐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而导致员工离职的关键原因之一又是员工对组织的心理契约发生了违背。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平的薪酬制度、尊重员工、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等因素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心理契约。因此,组织通过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尊重员工、为员工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以及为员工提供事业发展的空间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维护员工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5.
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向组织付出以及由此应从组织中得到回报的感知,它对员工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展工会工作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心理契约,通过奠定心理契约的基础,动态更新心理契约,提供成长型心理契约的环境,保证心理契约的健康发展,最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企业与员工都满意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心理契约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员工的高流失率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民营企业组织中的心理契约违背导致员工对组织产生了不信任感与失望情绪,极大地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忠诚度。鉴于此,可以考虑从六个方面探求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途径:一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二是保障员工的良好工作条件,降低流失率;三是改变管理模式,建设和谐企业;四是逐步培育企业文化,增强员工认同感;五是建立员工培训开发体系,促进员工与企业双赢;六是科学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杨 《河北企业》2011,(3):57-58
<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流失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吸引和留住知识型员工是当今企业关心的问题。通过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可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组织与知识型员工之间除经济资源的交换外,还存在着心理需求的交换。心理契约作为雇佣双方对雇佣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与得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阐述员工心理契约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小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在心理契约管理中应当注重的要点,以期减少企业人员流动率,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以2005—2014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CEO职位风险与薪酬补偿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论显示,CEO职位风险与其薪酬水平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为了留住经理人优质的人力资本、避免事前“逆向选择”或事后“道德风险”行为,会将CEO所面临的职位风险纳入高管薪酬体系的设计框架中,CEO可获得与职位风险相对应的薪酬补偿,证实了管理者人力资本理论和最优薪酬契约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CEO薪酬补偿的解释力,否定了管理者权力假说。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更有可能对CEO面临的职位风险实施薪酬补偿,且非国有企业CEO薪酬契约的风险补偿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制度环境下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学家常把一切人际交往视为一种广义的交换,在上司与下属之间,也存在这种交换关系,当上司了解下属的期望,并给予合理的满足时,下属就会对企业、上司、工作给予积极的回报,这种良性互动的结果,会形成积极的心理契约关系,在给双方带来心理满足的同时,促进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所谓心理契约,是指交往双方彼此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期望,与正式契约相比,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