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高层阶梯理论,利用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财务经历CEO与高管薪酬的关系,结果表明:财务经历CEO会对高管薪酬产生负向影响,且公司规模会对该影响起到抑制作用.在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之后,财务经历CEO与高管薪酬的负相关关系仍然成立.此外,通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该影响存在调节效应,即营业成本率会抑制财务经历CEO对高管薪酬的负向影响,会计师事务所会促进财务经历CEO对高管薪酬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萍  张晶 《财会通讯》2021,(11):59-63
本文以2012—2018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对会计信息有效性、高管薪酬溢价与财务违规三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讨会计信息有效性在高管薪酬溢价与财务违规关系的调节效应.经研究发现:民营上市企业中,高管薪酬溢价与财务违规显著正相关;会计信息有效性与财务违规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发现会计信息有效性显著削弱高管薪酬溢价与财务违规之间的相关程度.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治理民营上市企业财务违规乱象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毅平 《财会通讯》2021,(13):58-62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时间区间为2009-2018年,分析了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在企业财务绩效中的治理效应,进一步对柔性人力资本管理在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与财务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并检验会计稳健性的调节效应.经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与财务绩效间显著正相关,人力资本柔性在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与财务绩效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会计稳健性显著增强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与财务绩效间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可以为高管薪酬契约有效及人力资本柔性构建与管理提供证据支撑,同时还能拓展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因素研究领域,具有极强的现实与理论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琳 《财会通讯》2021,(20):56-60
文章以沪深A股工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09—2018年间财务数据对高管双重激励对财务绩效的作用与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讨税收负担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及社会责任CSR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均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其中股权激励对规模相对较小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薪酬激励对规模相对较大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税收负担显著增强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与企业财务绩效间的相关性;社会责任在高管双重激励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内部人控制模式异质性视角出发实证检验大股东掏空与高管薪酬粘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强式股东控制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掏空与薪酬粘性不存在显著关系,非强式股东控制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掏空显著加剧薪酬粘性,大股东掏空程度越严重,薪酬粘性越强。在非强式股东控制模式下,进一步按照市场竞争程度高低分组,发现与低市场竞争压力相比,高市场竞争压力下大股东掏空更能加剧薪酬粘性。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完善企业薪酬契约制度,以制度增强对大股东与管理层的制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邵欣 《财会通讯》2021,(18):36-40
文章基于2009—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对战略性投资者引入在企业过度资本经营中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检验外部环境治理的调节效应及资本配置效率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战略性投资者的引入能显著抑制企业的过度资本经营,且战略性投资者持股比越高该抑制效应越好;外部治理环境显著增强战略性投资者引入对企业过度资本经营的抑制作用;资本配置效率在战略性投资者引入与企业过度资本经营间起到显著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吴婷 《财会通讯》2021,(20):61-64
文章选取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股东掏空、融资约束对与高管薪酬粘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薪酬黏性会因为大股东掏空行为而提升,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掏空行为越严重,薪酬粘性越高;融资约束低,高管薪酬粘性较大,且融资约束高低不会影响大股东掏空对高管薪酬的作用.大股东内部关联存在且独立董事独立性较差时,高管薪酬粘性大,大股东掏空才会导致粘性增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8—2019年中国沪深A股被实施风险警示企业的同城企业样本,考察城市新增风险警示信息对同城非警示企业大股东掏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风险警示信息对于同城企业的大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治理效应,即城市新增风险警示公告会显著抑制同城非警示企业的大股东掏空程度。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工具变量检验、安慰剂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渠道分析表明,风险警示信息一方面通过城市内企业之间的基本面关联产生传染效应,另一方面,本地散户投资者群体内部的消极情绪进一步增加了其对同城非警示企业的风险预期,从而对非警示企业大股东掏空形成威慑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风险警示信息对同城非警示企业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非警示企业基本面状况较差和本地偏好程度较高时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孙颖 《财会通讯》2021,(3):88-91
本文以2011—2018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长期债权治理和大股东代理问题在盈余持续性中的作用与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揭示长期债权治理在大股东治理问题与盈余持续性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大股东代理问题显著抑制企业盈余持续性,即大股东代理问题与盈余持续性显著负相关;长期债权治理能显著提升企业盈余持续性,即长期债权治理与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长期债权治理能显著降低大股东代理问题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抑制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10.
程公  苏毓敏 《财会通讯》2021,(22):74-77
文章以2009—2019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财务数据对信用评级能否有效抑制企业股价同步性进行检验,并进一步观察在以债权融资为主的我国上市企业中债权融资及其债权治理对信用评级与企业股价同步性关系的作用与影响.结果表明:信用评级能在企业股价同步性中发挥有效治理作用,即能显著抑制企业的股价同步性;债权融资的引入不仅能增强信用评级对企业股价同步性的治理效应,还能通过债权治理在信用评级与股价同步性关系中起到显著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监督和激励是公司治理的两种基本手段,它们单独或交互发挥作用。以2011—201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激励、监督两大机制的掏空抑制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离不开高管的配合,高管是激励与监督的对象;在只考虑单一治理机制时,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设监督效果较好,但不管是对高管还是董事会,也不论是薪酬激励还是股权激励,激励机制效果甚微;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较大的董事会规模甚至不利于抑制掏空;对于激励与监督机制的组合,高管薪酬激励与董事长不兼任总经理的监督组合、高管薪酬激励与董事会持股组合对掏空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已成为一种常态,导致了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在此情形下,探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上市企业盈余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视角,利用2011—2015年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独立董事声誉能否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声誉可以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相较学者独立董事声誉,实务独立董事声誉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更显著;外部审计机构会为大股东掏空行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因而在治理大股东掏空具有一定效用。  相似文献   

14.
林擘 《财会通讯》2021,(16):30-35
文章以2012—2018年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创业板上市企业普遍存在的"存贷双高"现象是否会加剧财务违规风险的机理进行检验,并进一步引入CEO权力寻租这一要素,研究发现:"存贷双高"显著加剧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违规风险;CEO权力寻租显著增强了"存贷双高"与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违规风险间的相关程度.进一步发现,相较于股权集中,股权制衡能对CEO权力寻租产生较好的治理效应,即在股权制衡度较高的企业中CEO权力寻租对"存贷双高"与财务违规风险关系的增强作用会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薪酬-业绩敏感性度量薪酬契约有效性,实证研究审计师行业专长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渠道与影响机理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显著增强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会计信息质量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聘请高声誉审计师、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相分离、机构投资者重仓、成长性高的公司中,这种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高管薪酬激励影响因素领域、外部审计治理效应领域的成果,同时对优化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2009—2021年被并方为上市公司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并购溢价与并购绩效双重视角系统地分析被并方CEO并购补偿的作用是代理问题加剧的财富转移还是代理问题缓解的薪酬契约完善。研究发现:当预期并购协同效应较低时,被并方CEO并购补偿与并购溢价显著正相关,更多地体现为薪酬契约完善;当预期并购协同效应较高时,被并方CEO并购补偿与并购溢价显著负相关,直接后果是压低了被并方的并购溢价,更多地体现为财富转移。薪酬契约完善假说与财富转移假说得以存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不同协同效应下被并方CEO留任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CEO留任在并购补偿对并购溢价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被并方CEO并购补偿对主并方短期并购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并购后商誉减值具有负向影响,说明从整个并购市场的角度来看,被并方CEO并购补偿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薪酬契约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刘铭 《财会通讯》2021,(10):66-71
文章以2005—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存在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重述的倾向性更高,且大股东的质押比例越高,财务重述的次数越多、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为自然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导致财务重述的概率更高;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抑制大股东股权质押所诱致的财务重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掏空较为严重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重述的倾向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股票网络论坛发帖为文本语料,考察中小投资者群体悲观情绪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投资者在股票网络论坛发帖蕴含的悲观情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掏空",上述关系在可卖空标的公司和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既拓展了对大股东"掏空"的研究,也探索了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新途径,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司治理变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非控股大股东可以降低企业违规的可能性和违规频次,支持了治理观.进一步分析中,对非控股大股东治理方式进行检验,发现非控股大股东不仅能通过积极发声的方式,也能通过退出威胁方式抑制企业的违规行为;区分违规类型异质性发现,非控股大股东主要抑制了企业中信息披露和公司经营类的违规行为;区分企业类型异质性发现,相比在国有企业中,非控股大股东在非国有企业中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研究非控股大股东如何发挥治理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债券发行数据,本文研究了公司披露的高管货币薪酬信息对债券发行溢价的影响。结论显示:高管货币薪酬水平与债券发行溢价显著负相关,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货币薪酬水平与债券发行溢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较弱;政府限薪令的实施却会增强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货币薪酬与债券发行溢价之间的负向关系。以上结论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公司治理、资产定价和产权理论的研究。同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建议:首先,监管层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以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其次,上市公司应重视薪酬激励在证券市场中的信号效应并合理设计薪酬制度;最后,债券投资者应同时关注公司治理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