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CEO薪酬溢价在企业财务乱象中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检验大股东掏空在CEO薪酬溢价与财务乱象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CEO薪酬抑制能对企业财务乱象起到较好的治理效应,即CEO薪酬溢价能显著抑制企业财务乱象;大股东掏空在CEO薪酬溢价与企业财务乱象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CEO薪酬溢价能通过降低大股东掏空的方式抑制企业财务乱象.  相似文献   

2.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院我国定向增发折价水平整体比较高,大股东掏空动机是影响折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利用定向增发实施以来较大样本数据,把市场行情分为牛市、熊市和震荡市,对大股东掏空动机对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按市场行情分组进行回归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动机越强烈,定向增发折价水平越高;上市公司大股东在牛市行情下,其掏空动机对折价有显著影响,在熊市和震荡市环境下对折价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在牛市下更容易实现,非牛市行情下掏空动机不强.另外,也发现大股东的掏空动机与发行价的溢价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不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说明大股东在定向增发定价环节上具有充分的控制权,掏空动机强烈.  相似文献   

4.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已成为一种常态,导致了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在此情形下,探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上市企业盈余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视角,利用2011—2015年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独立董事声誉能否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声誉可以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相较学者独立董事声誉,实务独立董事声誉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更显著;外部审计机构会为大股东掏空行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因而在治理大股东掏空具有一定效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我国金融类之外的A股上市公司2006-2009年存在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研发投资、股权制衡与上市公司"掏空"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存在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公司披露了研发投资情况的比未披露研发投资情况的公司"掏空"程度要大。另外通过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存在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公司其研发强度与该上市公司"掏空"程度显著正相关,而存在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公司股权制衡与大股东"掏空"程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现实,本文从股权制衡、董事会制度视角展开对终极控制人掏空效应的案例研究,结论显示:西藏发展终极控制人利用大量非关联交易方式掏空上市公司;西藏发展的第二大股东为国有股权,长时期未阻止终极控制人的掏空行为;西藏发展上市公司董事会受到大股东的操控。  相似文献   

7.
吴婷 《财会通讯》2021,(20):61-64
文章选取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股东掏空、融资约束对与高管薪酬粘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薪酬黏性会因为大股东掏空行为而提升,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掏空行为越严重,薪酬粘性越高;融资约束低,高管薪酬粘性较大,且融资约束高低不会影响大股东掏空对高管薪酬的作用.大股东内部关联存在且独立董事独立性较差时,高管薪酬粘性大,大股东掏空才会导致粘性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非控股大股东可以降低企业违规的可能性和违规频次,支持了治理观.进一步分析中,对非控股大股东治理方式进行检验,发现非控股大股东不仅能通过积极发声的方式,也能通过退出威胁方式抑制企业的违规行为;区分违规类型异质性发现,非控股大股东主要抑制了企业中信息披露和公司经营类的违规行为;区分企业类型异质性发现,相比在国有企业中,非控股大股东在非国有企业中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研究非控股大股东如何发挥治理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沪深市场上市公司数据,检验非控股股东行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行权效应、影响边界和传导路径。研究结果显示,非控股股东积极行权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行权效应显著,尤其是对于行权成本与行权收益相对接近的企业而言,其行权效应更为明显。在影响边界方面,对民营、高管纵向兼任、低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非控股股东行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行权效应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可能的作用传导路径主要是非控股股东行权通过抑制第二类代理成本减少了控股股东掏空侵占。  相似文献   

10.
避税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话题。现有研究关于避税经济后果的较多,而鲜有关注避税经济后果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作为一套完整的风险管控工具,能否抑制避税所引致的大股东掏空风险,目前尚待实证检验。基于此,拟通过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如何影响避税所引致的大股东掏空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管控避税所引致的大股东掏空风险。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控制的风险管控作用集中在内部控制建设需求较为强烈的民营企业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样本中;区分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发现,风险评估对于风险的管控作用有更直接影响;总体而言,内部控制是有效管控风险的制度工具。  相似文献   

11.
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内部人控制模式异质性视角出发实证检验大股东掏空与高管薪酬粘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强式股东控制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掏空与薪酬粘性不存在显著关系,非强式股东控制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掏空显著加剧薪酬粘性,大股东掏空程度越严重,薪酬粘性越强。在非强式股东控制模式下,进一步按照市场竞争程度高低分组,发现与低市场竞争压力相比,高市场竞争压力下大股东掏空更能加剧薪酬粘性。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完善企业薪酬契约制度,以制度增强对大股东与管理层的制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会降低资产负债率,控股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会提高资产负债率,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同时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和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资产负债率没有显著影响;股权性质对资产负债率、留存比率、负债结构有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最高,自然人控股企业留存比率最高、资产负债率最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第一大股东与其他大股东之间的博弈模型,考察大股东之间的掏空、合谋与股权制衡关系,研究发现:提高其他大股东的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有利于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加大对第一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惩罚力度有助于强化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法律对中小股东保护的程度越强,其他大股东越有可能选择监督行为,第一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7—2011年大股东减持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静态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股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掏空和减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越严重,大股东减持概率和减持比例越大。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进行分组以后发现,对于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越严重,大股东当年的减持概率和减持比例越大;而对于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和减持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股东的肆意"掏空"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阻碍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败坏整个社会的商业伦理,因此洞悉大股东"掏空"的根源,探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路径,构建制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针对大股东"掏空"这一普遍现象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大股东"掏空"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治理大股东"掏空"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掏空"是指控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将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Johnson等,2000)。大股东掏空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股东的权益,还会严重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减轻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点。一、大股东"掏空"手段我国股市现阶段重融资而不重保护投资者利益,其特征注定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大股东掏空行为。其常用的手段如下:一是  相似文献   

17.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采取掏空或支持投资行为的关键在于双方的博弈,若大股东的综合资本成本较低,那么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重复博弈,这种情况下大股东采取支持行为,为了获得更长远利益;反之,则两者之间就是"囚徒"模型,大股东选择掏空追求短期利益。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资本市场2010年推出融券政策为视角,实证探讨了融券卖空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融券卖空显著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倾向以及违规次数,表明融券卖空具有较好的公司治理效应。机制检验显示,融券卖空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大股东“掏空”动机以及降低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倾向及违规次数。进一步研究发现,融券卖空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仅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组、外部审计费用较高组显著,说明融券卖空与机构投资者、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Johnson模型研究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与支持行为,研究结论认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行为并没有显著改善公司主营业务现金流量状况,只是一种账面上财务业绩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Johnson模型研究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与支持行为,研究结论认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行为并没有显著改善公司主营业务现金流量状况,只是一种账面上财务业绩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