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系列国家治理危机的出现促使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治理向以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转变,公众参与国家治理需要客观、公正的信息来支持,而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为公众有效参与提供了一条获取可靠信息的途径。文章在分析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实现国家治理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公众通过参与财政资金审计结果公告实现经济治理,参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实现政府治理,参与环境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以及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公告实现社会治理,从而达到公众与政府良性互动,实现从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社会本位转变,以高度契合政府"善治"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进行信息认证和实施审计问责,是国家审计助推公众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具体路径包括向社会公开征集审计项目计划;向社会公开审计过程中的阶段性审计结果和最终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审计建议、审计直接问责或间接问责等。审计机关助推公众参与审计自身治理也是助推公众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具体路径包括定期向社会公开预算执行情况及绩效、审计业务工作向社会开放、审计内部管理对社会公开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文献非常少,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国家审计助推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意义、机理和路径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9—2016年间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审计机关数据,实证发现:国家审计能够通过监督和信息保障功能促进公众参与的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在这一进程中充当部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且政府执政效率越高,审计独立性受影响就越小,国家审计对公众参与的促进效果也越好。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家审计在不同领域间对公众参与的促进程度具有异质性,国家审计促进公众参与的主要机制以及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审计机关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
依法审计,客观公正是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其实质是审计机关要围绕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来行使审计监督权,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为政府、人大、有关权力部门以及公众提供有价值的真实的审计信息。  相似文献   

5.
基于审计全覆盖实施的背景,以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审计机关不同维度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审计单位覆盖率和审计内容覆盖率,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国家审计机关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除了直接纠偏外,国家审计覆盖率主要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政企关系而影响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一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缓解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地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了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二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强化权力监控降低了政府不当干预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6.
近年,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内生系统,国家审计与公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公众关注焦点逐渐成为国家审计考虑的重要因素,公众监督与审计机关履职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国家审计也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但鉴于我国公众民主法制意识比较薄弱,公众参与途径单一等原因,公众参与国家审计的效果尚不理想,需要强化公民主人翁意识和政府责任意识,加强政府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公众参与国家审计的长效机制,推动国家审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审计进行权力制衡、推动民主政治、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是问责,审计机关在问责中具有强大的信息权力。以此为突破点,进一步挖掘国家审计的本质。依靠强大的信息权力和审计专业性,审计机关能够在信息供应链中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这也是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根本所在。国家审计通过其信息属性,降低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信息风险,有效地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8.
国家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离不开审计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监督法律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如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强、审计结果公告不透明、绩效审计尚未开展等,这些已严重影响到政府审计的功能发挥。借鉴国外审计监督立法成熟经验,对现阶段中国政府审计监督法规的状况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学理论,以审计结果利用为导向,梳理政府审计与腐败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2008—2013年度省级审计机关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审计机关与审计客体在腐败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协同作用,即政府审计机关与审计客体的协同水平越高,腐败治理功能发挥的越好;政府信息公开化建设在该协同治理机制中起着中介作用,即政府审计推进腐败治理功能发挥,可以进一步通过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实现。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揭示了政府审计与腐败治理之间更深层次的协同逻辑,为政府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监督控制系统。运用协同理论对政府审计管理进行逻辑解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政府审计管理协同的内容、类型和协同组织方式。政府审计管理协同的内容包括政府审计组织结构协同、审计机关管理协同、审计资源管理协同、审计项目管理协同以及政府审计治理信息协同等。政府审计管理协同的协同类型包括横向协同、纵向协同和混合协同。政府审计管理协同的组织方式包括主导式协同、项目式协同、参与式协同和支持式协同。  相似文献   

11.
政府预算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国家治理理念推动政府预算朝着规范、透明、绩效、民主的方向变革.国家治理离不开审计监督,预算执行审计要适应政府预算变革的形势,以改革的思维进行战略转型,从而顺应政府预算规范、透明、绩效、民主的变革发展需要.对预算执行审计在审计范围、层次上重新作出战略定位,并以预算绩效审计为战略重点,积极推动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是预算执行审计战略转型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受托与委托经济责任关系而产生的国家绩效审计,是人民委托国家审计机关对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政府履行经济责任过程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是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良好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国家治理视角,从科学界定国家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关系、明确审计绩效目标并提出完善绩效审计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信息的置信度为切入点,重点考察国家审计角色、功能和效果,提出国家审计独立性必要条件命题,以及中央审计委员会新机制下的国家审计转型。研究中的推理逻辑是,将微观层面公司治理机制与宏观层面国家治理机制加以比照,进而展开分析,提出改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政府"善治",审计必须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从科学履行审计职责、提供客观、可靠信息、开展阳光审计、查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加强审计整改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国家审计促进完善政府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审计的政治思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国家审计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直接服务于政府行政机关是当时的最佳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国家审计已经转变为行政立法双服务型,并将向立法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公共受托责任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作为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基于公共受托责任。国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推动着国家实现"善治"。公众参与治理是实现"善治"的必经之路,而提高公众参与性则是国家审计职能拓展的重要方向。在公众参与治理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各级审计机关应主动构建起公众参与国家审计工作的方式、渠道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将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与功能提炼为公众效用约束,并通过构建一个简洁的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选择模型阐明公众效用约束机制。结合公众效用软约束下中国地方发展型政府行为的经济影响以及直接构建公众效用约束机制面临的问题,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央政府强化国家审计的治理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供给可以从审计方法流程、审计业务体系、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全面评估效用结果、深度契合效用目标与有效实施问责约束,实现公众效用约束机制的间接构造,成为公共权力治理的“内部—经常性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阶段和体制背景下国家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陈高才  王帆 《财会月刊》2023,(20):92-97
佩里·希克斯提出的整体政府理论使国家治理从原有的碎片化向协作化、整体化转变,这对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回到整体政府理论与跨部门协作思想的语境中,解读希克斯的主要观点,进而分析英国、美国及我国国家审计受到的影响。随后,进一步探讨跨部门协作思想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希克斯的跨部门协作思想对理解和实践国家治理现代化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审计独立是国家审计发挥预防、揭示、抵御等“免疫系统”功能的必要条件,国家审计是推动地方财政信息公开,实现地方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构建一个审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审计独立对地方政府财政信息公开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审计机关人财物省级统管“准自然实验”和2013—2020年29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审计独立显著提升了地方财政透明度;对于市场化程度高、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低和财政自主度高的城市,审计独立对财政透明度的改善效应更显著;审计独立推动地方财政信息公开主要通过威慑效应体现。进一步分析还表明,审计独立在提升财政透明度方面还存在地区间横向收敛效应和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协同效应。研究为我国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审计独立性提供证据支撑,为推动地方财政信息公开提供了新的改革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审计是现今审计实务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对研究型审计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研究型审计强调以研究的思路方法开展审计,基本出发点是创造更高审计价值,更好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其次文章构建了研究型审计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研究型审计需要深入解构财政财务收支与治理主体提供治理服务的逻辑关系,将监督财政财务收支与监督治理主体履职和提供国家治理服务结合起来,需要关注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与重大决策部署、地方治理的审计监督需求以及审计自身演化发展.最后从转变审计战略监督的审计新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制度基础国家审计模式、探索"权力—制度—行为"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思路,以及探索监督合力的研究型审计作用发挥新方式等方面对研究型审计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