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市场化的普通商品房和高端住宅并存,必将导致开发模式的转变。住宅产品将快速向两极发展。  相似文献   

2.
认为公共住宅金融是政府干预住宅市场、提供住房保障的重要工具,不同的公共住宅金融模式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效应。劣质土地财政使中国短期内走上了资产增值型公共住宅金融道路,但劳动力价值支撑型公共住宅金融才是中国最佳的选择。保障性住宅的非商品化是发展劳动力价值支撑型公共住宅金融的前提,城市地租不进入保障性住宅供给成本是发展劳动力价值支撑型公共住宅金融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程建钧 《上海房地》2011,(11):22-2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住宅发展经历了统建自建、市场化建设、保障性住宅和市场化住宅双重发展三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发展观察》2012,(12):26-27
保障性住房既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工程,也是现阶段调整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的重点,同时在当前整体经济增速趋缓以及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的双重影响下,住宅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稳定投资的功能更加凸显。因此,应利用好现阶段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时机,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难点问题,切实发挥保障性住房对于"惠民生、调机构、稳投资"的作用。保障性住房对"惠民生、调结构、稳投资"的作用保障性住房在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构建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稳定住宅投资等方面,兼具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5.
住宅产业化理论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及其理解住宅产业是进行住宅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综合性产业,其最终目标是生产住宅并支撑住宅消费,同时兼属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住宅产业化就是将住宅建设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以住宅为最终产品,实现住宅建筑标准化、住宅建筑工业化、住宅经营一体化和住宅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住宅产业化与传统的住宅投资、开发、设计、施工、销售、维修、管理各环节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相比,其成功的根本在于用产业化方式生产出的住宅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个问题又与住宅产业发展的生产技术水平、产业化规模、人才劳动力素质、产品…  相似文献   

6.
《东南置业》2013,(12):27-27
上海红星美凯龙房地产有限公司系红星集团的全资企业,1986年创立,是建立在红星集团的战略支撑下,依托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下应运而生的璀璨地产之星。红星地产依据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建立以自持商业+可售商业+住宅开发(BSH)和以独立开发住宅(BS)相结合的二元开发模式,形成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以公寓住宅、产权酒店、高层商务楼、商业地产等城市综合体相关行业为配套的专业房地产集团公司。截至目前,集团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90多个城市开办了124家商场,连续5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50位。  相似文献   

7.
住宅产业是指以生产、经营住宅为最终产品的产业,是与住宅的生产和消费相关的有关部门的总称,包括住宅生产和住宅消费等门类.具体讲是由住宅建设、住宅开发经营、住宅金融和中介服务部门等组成的,它涵盖了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许多部门,从性质上说,住宅产业属于房地产的一部分.住宅产业创造价值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开发建设、售后服务等环节,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这就决定了它的文化含量较之以前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促进城市郊区住宅健康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郊区住宅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借鉴国外城市新区开发和卫星镇建设的经验,我国城市郊区住宅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落实"统一规则、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基本方针,以提高城市郊区住宅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河北石家庄日前出台《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将强制没收违规建设的住宅用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新举措。假如能将违建住宅“招安”,并纳入保障房体系,不仅可以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从制度上、从根本上遏制违法建筑,而且可以快速有效地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在我看来,这种做法一举多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媒介视点     
违建房变保障房 河北省石家庄市日前出台《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将强制没韡违规建设的住宅用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外住房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经济和建设问题。在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发展进程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重大社会问题。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居住要求得以实现,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对于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制度,并对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国民的实际生活中,公营住宅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在政府的主导下,日本形成了以公营住宅、公团住宅、公库住宅为三大支柱的公共住宅供应体系。政府在财政、金融和税收制度上,对公营住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解决日本住宅短缺问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明宇 《价值工程》2012,31(5):328-329
英国是住房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西方国家,也是在住房保障中运用PPP模式较为成熟的国家,自20世纪中期开始形成了一套以PPP模式为基础的住房保障措施。文章首先介绍了英国住房保障的发展过程以及其住房保障的特点,然后对三种主要PPP模式——大规模自愿转让(LSVTs)、臂长管理组织(ALMO)、私人主动融资(PFI)的基本内容,操作方法,结构形式等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英国经验对我国当前城市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为住房问题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特色。重点分析了美国从供需两方面进行补贴的保障模式、英国的混合产权补贴方式、日本的住房保障三大支柱,同时,还比较了德国、韩国和新加坡三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差异。概括出这些国家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矛盾,即从补贴卖方到补贴买方的转变,根据发展阶段确定需要补贴的卖方以及以需求补贴为主导的特色补贴模式。最后,对国外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体系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公房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政府与民间团体以及政府与城市中低收入者之间存在的三大矛盾。  相似文献   

15.
刘亮  李世蓉 《价值工程》2009,28(8):9-12
200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谷,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楼市新政策都将住房保障建设放在首位,但目前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了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市场和环境,提出目前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较弱,应当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在借鉴美国和日本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基础上,结论认为:成都市住房保障建设应向以政府为主体的方向发展,设置保障性住房的退出制;并提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根据区域进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租房作为一种新型住房保障模式,对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运行中的监管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不利于公租房的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住房保障监管制度,指出我国公租房运行中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建军 《价值工程》2013,(36):199-200
由于我国住房供给制度不够完善,致使住房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高收入者能够购买多套住房,而低收入者却买不起房,只能借助于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居住问题。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商品房价格不断提高。政府若能积极完善好住房保障体系,便能解决社会中大多数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逐步下降商品住房房价。本文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供给和需求体系的不匹配,社会低收入者住房保障不够完善。故此总结了新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问题,并深入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体系中的缺陷,提出了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应关注建设规模影响因素分析,进行科学合理决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以山西省为例,首先对山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完成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总结;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土地供应面积、住宅投资额以及商品住宅平均价格的关联度显著性最大的结论;最后提出拓宽土地供应渠道、引进社会资本、平衡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等建议,为后期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青年家庭住房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俄罗斯青年住房保障实施的对象、制度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俄罗斯青年住房保障制度对缓解俄罗斯青年住房矛盾、人口矛盾的积极成效,采用数据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为缓解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政府应该强化公共住房保障职能,针对不同的对象提供住房补助,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年群体的住房补助。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公平性的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公平性问题.认为目前实施的住房保障政策存在政策覆盖面公平性缺失、政策目标对象偏离和扩大贫富差距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设计、住房建设、资格审核和住房管理等方面对公平性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保障公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