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顾客在线初始信任显得更加重要。结合国内外文献,文章先对在线信任和在线初始信任的定义给予界定,然后构建了在线初始信任模型分析其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顾客对移动银行难以建立初始信任已严重制约了移动银行的发展。由于信任是一个多维概念,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对消费者初始信任维度的分析,建立移动银行消费者初始信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消费者初始信任度的途径,籍此为我国移动银行的建设提供一些新恩路。  相似文献   

3.
王涛  卢云帆 《价值工程》2011,30(1):171-173
电子政务正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公众所采纳。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大力推广电子政务最大的目标是更好的为公众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然而,公众很少使用电子政务。缺少信任被认为是造成使用率偏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在技术接受模型(TAM)和初始信任的理论基础之上,讨论了网络信任和政府信任这两大宏观因素对构建电子政务初始信任的作用原理。本文以政府门户网站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希望能为政府推广电子政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7,(11):102-106
信任是影响共享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进化博弈理论,以乘坐出租车为例构建共享经济信任博弈模型,研究无信任保障与有信任保障的共享经济交易,通过动态复制方程对比分析博弈双方信任比例的稳定状态及其演化趋势。研究发现,信任是实现共享经济交易双方均能获益的基础,共享经济依赖社会信任基础同时催生社会信任,只有具有信任保障机制的共享经济模式才能促使有限理性的博弈双方通过学习最终选择信任策略并完成交易。最后,本文提出共享经济发展中提升信任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信息披露促进初始信任、完善监管评价机制、把握用户联系尺度及建立"共享经济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在企业界和理论界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信任的研究涉及到信任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信任源。从这四个方面对传统信任理论研究和电子商务信任理论研究作了比较分析;然后,对电子商务信任模型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最后,指出了今后有关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信任的前因、信任和信任的后果这三部分的关系,将虚拟社区信任的前因分为熟悉、信任倾向、相似性、法律法规和安全控制5个因素,信任则分为对能力表现的信任与对诚实和善良的信任,信任的后果是对社区服务提供商或商家的信任。结合Mayer的信任模型和网上信任拓扑模型,建立虚拟社区成员信任与品牌信任之间关系的模型,并选取社区成员对珠宝中小零售企业进行调查,发放问卷,运用SPSS和结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显示,虚拟社区成员信任和品牌信任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从结构方程结果中得到安全控制对品牌信任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张成强  田丽华 《物流技术》2012,(23):389-392
通过各国学者关于供应链信任关系的各种观点,在分析了影响信任关系的影响因素和几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供应商信任模型,该信任模型由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两部分组成,可较为准确的评估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关系度,并能很好的进行信任度的更新;在最后简单讨论了供应链联盟信任网络动态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13):58-60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信任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当前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信任水平,本文通过对影响组织间信任水平的指标进行分析,根据信任指标来设计问卷,并定向发放问卷、分析问卷结果,从而得出水利建设行业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信任度水平。分析表明:当前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信任水平并不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计算型信任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是没有显著差异,而关系型信任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总体来看业主对承包商的信任和承包商对业主的信任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信任,特别是组织信任的内涵与构建进行,深入分析了组织信任建立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架构了基于领导者层次的组织信任框架,进而提出领导者行为和人格特质中所显示的可信度是赢得组织信任的核心;由组织不同层次的领导者所形成的领导团队是传递组织信任的途径;领导者制定的组织制度和营造的组织文化是促进信任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各国学者关于供应链信任关系的各种观点,在分析了影响信任关系的影响因素和几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供应商信任模型,该信任模型由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两部分组成,可较为准确的评估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关系度,并能很好的进行信任度的更新;在最后简单讨论了供应链联盟信任网络动态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5,(31):190-192
近年来网上回收模式的出现为废旧手机回收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渠道,这种以手机回收网站为主要特征的逆向电子商务模式的普及和成功运行,关键在于获得消费者对手机回收网站的初始信任。本文研究了网站声誉、感知易用、感知有用、感知安全、信任倾向、网站环保责任履行、消费者环保意识和价格差异八个因素对初始信任的影响,建立研究模型。运用SPSS19.0和Amos17.0软件对298份有效问卷进行验证,研究结论为回收网站信任的建立和健康运营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社会转型和信任结构变迁的现实背景,从信任格局视角研究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个体创业的影响。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发现:(1)总体来说,个体普遍信任对个体创业存在正向作用,特殊信任没有正向作用。(2)当个体面临的地区信任模式为受限制信任模式时,个体普遍信任的正向作用受到抑制,特殊信任表现出正向作用。(3)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个体特殊信任表现出正向作用;而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个体普遍信任的正向作用得以体现,特殊信任呈现负向作用。(4)机制检验显示,个体普遍信任能够增加个体风险承担意愿,增进“圈子外”信息交流和资源获取,帮助个体应对交易复杂性;个体特殊信任有助于获取“圈子内”信息和资源,但会挤出“圈子外”交流、减少风险承担行为。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推动中国创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信任为基础的组织内部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信任除了可增加相互间的合作,使合作过程更有效率,也会因为个体相信对方的善意而降低交易成本。对企业信任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企业了解影响员工组织信任的关键因素,从而促进企业信任文化的建设,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信任和风险是很多学科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对于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学术界存在多个不同的观点。本研究回顾总结了五种代表性观点:风险是信任的结果、风险是信任的前因、风险既是信任的前因又是信任的结果、风险与信任是一种对应关系、风险与信任是一种相互影响关系。文章最后对这些观点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信任服务是在线信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概念,作为一种信任机制它能够极大程度地简化消费者对于商家值得信任与否的判断过程,但其概念和影响并得到没有统一的认识。文章回顾在B2C电子商务领域有关信任服务所研究的文献。总结目前信任服务研究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引伸出自己对于信任服务的理解,给出信任服务的定义、作用以及特征,最后指出国内信任服务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成功塑造虚拟团队的众多因素中“,信任关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强调信任在成功构建虚拟团队的基础性及重要性,深入分析虚拟团队中信任的来源、信任的作用机理及虚拟团队现今仍面临的信任问题,最后,根据虚拟团队所处的阶段提出建立和维系“信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是当前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任对知识共享的正面作用。文章主要从信任的负面作用出发,提出"过度信任"这一概念,并从不同维度讨论了过度信任对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文章认为,过度的能力信任对知识共享具有负面作用;而过度的善意信任对知识共享不仅存在正面的作用,同时也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消费者信任行为的品牌危机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明确了品牌危机诱因出现后影响消费者策略选择的多种因素,分析了基于消费者信任行为的品牌危机扩散内在机制。得出了品牌危机诱因能否渐变为真实品牌危机,取决于危机初始阶段采取不信任策略的消费者比例与消费者策略无差异点的相对关系的结论。同时为品牌管理者制定危机应对策略提供了可操作的实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信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不同的信任定义中总结了信任的特征,然后对信任进行了归类,并探讨了信任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最后,文章认为未来研究应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并对不同行业的信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26):32-34
针对参与PPP项目的私营资本减少的问题,从政府角度出发,研究对私营资本的初始信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理论和模糊数学变换原理,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以某市PPP项目中的一家私营企业为例,确定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并进行较全面综合评估,其评价结果为不太信任。采用该方法对PPP项目进行信任评价,计算步骤简单明了,结果科学准确,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