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最优金融结构视角,使用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在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具有异质性,只有地区发展水平跨越一定的门槛值之后,金融结构市场导向的增强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水平越高、法治环境越完善,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适度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经济增长效应,金融发展过度时,金融结构市场导向的增强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省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资源流动与资源丰裕程度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源生产大省和资源流出大省的资源效率低主要是由资源配置效率低、人力资本积累弱和市场发展滞后所导致的,更深层次而言,是由我国的资源管理体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特点共同决定的。从整体上看,中国目前资源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地区技术效率的提高,要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和加速市场化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对Wurgler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水平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显著优化了我国实体经济资本的配置,而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但效果不明显。研究还发现:在所引入的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显著较大。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优化作用越显著,但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自身对资本配置的优化作用在减弱。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度了2003-2012年我国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近十年间金融效率改善不大,金融效率呈现省内差异较大而省际差异较小的特征。因此,我国必须深化金融体系改革,金融发展不能只重视金融数量扩张,也必须重视金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金融效率水平较低 考察金融效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概括:即金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一般作用考察、金融体系中资源配置状况考察、具体到金融机构内部投入产出的效益考察.这三个层次的金融效率可归纳为金融功能效率、金融配置效率和金融管理效率,分析影响金融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产权制度改革、金融结构深化、金融资产价格形成、金融机构内部效率的提高、金融效率环境的改善等.他们对金融效率的整体提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作用机理上讲,金融产权改革是根本性制度要求,金融结构提升是金融发展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金融资产价格的市场化主要是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金融集聚视角出发,本文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定量分析金融集聚对我国及各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的空间溢出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加入空间效应后,金融集聚与科技人才开发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先是随着金融业就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而后在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金融业就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呈现下降趋势。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产学研合作程度对我国科技人才的开发也会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以上发现,从完善金融市场环境、深化区域金融合作以及推动金融体制改革3个方面对推动我国金融集聚、提高科技人才开发效率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水平,合理的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有利。本文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差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虽然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推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改革,但土地市场化程度却保持在较低水平,从长期来看可能不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关注于我国现有的自发性农地转用现象,对其产生的条件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经济收益、资源配置和治理结构层次比较评价自发性农地转用的效率,以此探讨未来农地转用管理发展的方向和制度改进的路径,并对研究的启示和政策建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加快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财政体制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保障,对改善资源错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利用2007-2017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作为观测样本,将财政纵向失衡作为门槛变量,研究不同程度的财政纵向失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同时将转移支付和政府间竞争与财政纵向失衡纳入同一理论框架,实证研究财政纵向失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随着财政纵向失衡的提高,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促进效应逐渐减弱;随着转移支付的增加,财政纵向失衡对资源配置效率由正向影响转为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政府竞争程度的提高,财政纵向失衡对资源配置效率由正向影响转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东西部区域差距;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优势,但是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正在不断下降,且经济规模效率极低,垄断等非市场化制度正在阻碍东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我国TFP增长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中部地区存在典型的俱乐部特征;各区域均存在显著地条件收敛趋势,从而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将长期存在。政府在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中,不仅要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本投入、促进劳动力市场繁荣,更应该注重市场化推进与法律制度的建设,破除行政性垄断,通过有序的市场化机制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沪深两市1565家上市公司在1999年~2010年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考察市场化改革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的技术效率越高,并且市场化改革对国有控股企业技术效率的正面影响显著高于非国有控股的企业。文章的发现为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观点提供了来自企业微观层面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9~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动态面板广义矩(GMM)估计方法,本文考察了我国各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各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间存在横向竞争,土地出让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呈现一定的收敛性。财政分权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是影响各地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其影响程度和方向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具体而言,东部地区的横向竞争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而财政分权对中西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公共支出效率和公共支出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财政分权和贫困减少之间的理论联系。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增加亲贫式支出的配置效率来实现减贫目标;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程度,而地区竞争会扭曲公共支出结构,阻碍减贫目标的实现。利用我国分税制改革后的省际数据发现:就北京、上海和天津而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恶化了贫困状况;而对于其他省份,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则有利于缓解贫困。  相似文献   

14.
选取国资委下属266家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关注制度环境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其绩效,同时制度环境越好的地区,企业绩效也越好。在进一步检验中发现,企业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好,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越显著。据此,也进一步证明,国资国企改革应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实现去行政化与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的市场化进程,优化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29个省份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实证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专利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开放度、非国有经济发展对专利转化效率有显著正影响,且高专利密集度地区的正影响更大;新产品需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对专利转化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这反映出很多专利成果的市场需求导向不明显及企业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明显;技术成果市场化程度对专利转化效率的影响大都显著为负,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并未促进技术成果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院文章选取分析和评估中国省际城乡养老保险发展水平的指标,结果显示,我国养老金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主要受到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这两个宏观经济因素与养老保险制度成熟度、财政对社会保障制度支持等政策因素影响。总体而言,全国养老金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并且养老保险综合水平的地区差距制约统筹层次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建议通过合理降低地区间的差距,加快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王双 《经济界》2014,(5):55-57
我国生态补偿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关于生态补偿市场化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正逐步展开。京津冀蒙地区由于经济与生态的高度依存对省际间生态补偿需求强烈,探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市场化运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推动四地之间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污染联动治理、水源地跨区域保护及生态屏障一体化建设,支持生态关联地区的生态作用凸显,加快跨区域间生态文明合作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效用、可持续性、创新性和经济金融协同性5个维度构建金融包容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2005—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金融包容性发展指数,并实证研究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包容性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全国和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而在中、西部地区显著为负,主要原因是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存在基于自身水平、政府干预和市场化程度的门槛效应;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主要通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效用和可持续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孙志红  张娟 《财会月刊》2021,(4):135-142
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升的保证。基于2011~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出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探究金融科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反而会抑制经济增长,这可能是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当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会出现金融抑制问题,阻碍经济增长;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基于金融发展的双门限效应,呈现出非均衡性。当金融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金融科技会抑制经济发展,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科技会促进经济发展,并且促进作用增强。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金融业法律法规,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推动社会发展绿色化,环境规制政策得到不断完善,企业清洁技术的创新程度已成为评价环境规制效率的主要指标。本文通过构建包含环境规制政策和企业清洁技术的理论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清洁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我国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环境规制对清洁技术创新的影响呈倒“N”型;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均会对清洁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政府实施环境规制的初期与末期,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清洁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较西部地区较小。因此,政府在实施环境规制时,应灵活运用多种环境规制政策,以便设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同时要兼顾地区差异性,促进企业的清洁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