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过快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财政成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面临分税制改革背景之下财权事权失配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地方政府的过度企业化定位偏向以及政绩考评机制的缺陷。要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失控问题,必须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划定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改革官员考评升迁机制,同时还必须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陈怡西 《财会月刊》2013,(10):44-46
本文通过考察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变迁规律,分析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所面临的法制障碍,以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制度安排走上法律规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系统理解经济发展对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是合理利用土地财政、推动政府和谐治理的前提。按照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将中国大陆省市划分三个区域,将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城市化和工业化作为影响因素,运用200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探究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影响的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现阶段中国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普遍性,同时在不同阶段区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即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演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发展的需要制定差别化土地政策,实施相应的土地开发模式,保持合理的供地数量,并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避免对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依赖,促进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提升与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近年来财政收入模式均呈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土地财政。尽管土地财政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可持续性,地方政府面临信用危机以及失地农民所导致的社会问题等,因而土地财政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针对土地财政成因的研究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主要流行的有财政压力说,GDP锦标赛说,以及土地相关制度说等。本文旨在利用2001年到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关时间序列模型,用量化的方式验证我国土地财政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改善土地财政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若干重大问题辨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不同于商业银行存款获益,它有着更为本质和深刻的理论内涵;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绝不能以投资之名行投机之实,其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在获取收益的同时要将风险降至最低;地方政府国库现金管理是集权还是分权,要依国情而定,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要走适度集权的道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开展国库现金管理面临着财政体制不顺,预算约束软化,收入规范度低,投机)中动大,风险控制能力小,基础设施薄弱等六大难题。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做出抉择:操作层面上,尝试建立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投融资策略;体制层面上,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政府理财机制;制度层面上,建立与完善国库现金管理体系的法律与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6.
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不同于商业银行存款获益,它有着更为本质和深刻的理论内涵;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绝不能以投资之名行投机之实,其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在获取收益的同时要将风险降至最低;地方政府国库现金管理是集权还是分权,要依国情而定,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要走适度集权的道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开展国库现金管理面临着财政体制不顺,预算约束软化,收入规范度低,投机冲动大,风险控制能力小,基础设施薄弱等六大难题。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做出抉择:操作层面上,尝试建立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投融资策略;体制层面上,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政府理财机制;制度层面上,建立与完善国库现金管理体系的法律与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7.
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具有财政理性,并利用征地增加财政收入,于是,在征地过程中出现了饥饿式征地,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寻求超额土地出让金,忽视土地财政的脆弱性;财政理性使地方政府追逐数字政绩,成为道德风险聚集的组织;地方政府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与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等诸多问题。矫正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偏差的路径是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规范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土地财政的风险意识,拓展和夯实地方财源的基础;推崇理性的政绩考核制度;务实地界定公共利益,健全和完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8.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9.
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宏观背景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廖伟 《财会通讯》2009,(7):86-89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财政审计能对政府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有效监督。以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这一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从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视角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提升地市级审计机关独立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能够有效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试点地区财政支出效率提高1.87个百分点。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审计独立性的治理效应在财政透明度低、距离省会城市远和财政自主程度高的城市更大。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试点政策通过提高审计监督质量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两条路径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表明提高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可以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产生积极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苏欣 《价值工程》2014,(32):5-7
国有土地出让金让地方政府垂涎三尺,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赚取预算外收入。卖地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地价上涨,房地产越炒越热,房价也因而不断攀升。本文将逐一介绍房价上涨的原因,阐述土地财政依赖的现状,分析房价上涨与土地财政依赖性的关系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吓忠 《基建优化》2007,28(3):58-64
作为中国住宅商品重要投入要素的土地,其价格对房价的影响不可小觑,而转型期地方政府有形之手及土地自身固有特性导致的土地市场失灵和地价失效,必须通过政府之手实行价格经济规制再造,以达到市场的理性回归.本文从利益各方地价博弈视角切入,构建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开发企业间的地价博弈模型,由于利益各方博弈行动相互牵制,纳什均衡结果表明中央政府为了稳定房地产价格须采取组合优化供给地价规制,实现土地市场的平稳发展,而地方政府则退而求其次,采取组合优化出让土地,迎合中央地价规制政策,实现自身目标效用的次优化.在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土地出让博弈中,唯有采用组合优化土地供给规制方式,加大土地招标出让方式的比重,才能达到规制地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是当前中国公共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改革房地产税制并触发土地制度的连锁反应是破解中国土地治理困局的基本出路。通过预测不同改革方案下典型城市住房相关土地财政收入变化,评估房地产税替代土地出让(纯)收益成为地方支柱性收入源的前景。研究发现,如果合理设计覆盖城市存量和新增住房的房地产税,可在短期内保证地方土地财政收入的相对稳定,并在远期实现房地产税替代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财政支柱的目标,增强土地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近期政府应改变“重流转、轻保有”的状况,将房地产税培育成为地方主体税种,远期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体系、土地出让制度和土地增值税制度联动改革,使地方土地财政收入从以一次性的土地出让纯收益为主向以持续的房产保有税、土地增值税等为主转变,促进政府土地管理本位职能回归,破解土地财政与政府治理困局。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帆 《企业经济》2013,(1):151-154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国必须在保证现有耕地数量不减少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化。必须在城镇化发展和建设中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土地,走集约利用土地的城镇化道路。本文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在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利用效率问题后,提出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改革创新方向,并强调集约用地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包括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运行明显滞后,很有必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市场化改革。本文从土地的基础性理论入手,对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9-2010年组织的浙江10个县(市、区)农户和官员问卷调研,描述浙江宅基地与农房产权管理现状,论述各地宅基地与农房产权制度改革实践探索情况,并分析宅基地与农房产权制度改革需求和方向。调查分析表明,当前各地宅基地与产权管理现状差异较大,农户和官员对宅基地与产权制度改革需求较大。建议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宅基地与农房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8.
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的现实与前景——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发展权虽未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设置,但事实上作为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工具,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扩张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同时,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土地发展权流转机制具有渐进性特征,正深刻影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进程。本文在总结我国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基础上,对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的前景进行了一个框架性的拓展分析。研究发现,因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异质性,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将存在迥异的发生机制。国有土地发展权可围绕"建设用地节余指标"这一具象载体进行跨区域流转,农村土地发展权则可围绕特定的"发展权标准单位"这一虚拟载体进行跨区域流转。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方案、机制设计、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永生  陈晓娣  常焕焕 《价值工程》2012,31(13):271-272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农地制度虽然经过六十年的巨大变迁,但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解决我国农地制度拟采取明晰土地产权主体、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机制,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化解新型城镇化中的土地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兴顺 《价值工程》2014,(20):322-323
新型城镇化是针对"土地城镇化"而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为了破解城镇化中土地紧缺的"瓶颈",本文提出了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利用土地效率的四种途径,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从而推进"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