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探讨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关系的影响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越宽松,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越严重;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显著,在国有上市公司不显著。这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公司自身抵御货币政策波动风险的能力越强,不管是公司还是监管机构,都应思考和学习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对外部政策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 2007年至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讨企业关系型交易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供应商或客户关系型交易比例越高,投资效率越低,这会加剧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程度,说明供应商或客户关系型交易在带来关系租金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好,越有助于抑制关系型交易带来的非效率投资,说明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可置信承诺,能够有效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控制和降低风险,提高信息披露的可信度,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抑制关系交易引发的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行为。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权力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核心要素之一,合理配置管理层权力有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抑制过度投资。研究发现:(1)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过度投资水平越低;(2)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受制于管理层权力。在管理层权力集中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公司运营,降低公司风险,内部控制对外部审计是否也具有治理效应?本文以我国建筑类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外部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公司审计费用,从而证明了内部控制的外部审计效应。研究结论对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外部治理效应,以及从侧面检验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2009~2013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这种关系是否会受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越低,现金持有价值也越低;两权分离对现金持有的影响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有关,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两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的不利影响。拓展检验表明,两权分离程度越大的终极控股股东通过持有的现金加剧了公司过度投资,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1年至2006年的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研究了外部治理机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产品竞争越激烈,公司过度投资水平越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过度投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地区市场化指数、政府干预指数和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都能有效抑制处于该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冲动,说明了地方政府在各个地区干预程度的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经济后果,而地区法治化程度并不能对公司过度投资产生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是促进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文章以2014—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CEO过度自信对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影响,同时加入了CEO权力与独立董事比例等指标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CEO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独立董事比例有效抑制了CEO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水平的负向影响,而CEO权力对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水平的负向影响具有增强效应。研究成果丰富和拓展了关于CEO个人特质的相关理论,同时为上市公司合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增加企业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上市公司(2003—20LO)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公共治理目标导致政府干预企业投资行为的动因及后果。结果表明,GDP增长率越低和地方财政赤字规模越大的地区,政府干预动机越强,所辖范围内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就业率同企业过度投资没有显著地相关关系;国有企业受干预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说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并不都是由代理问题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以2010—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内部控制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发现,有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其会计稳健性普遍高于无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且私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越高,被投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越好,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发挥了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此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能显著降低私募股权投资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作用,即内控较好的上市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会削弱,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和内部控制两者在提高会计稳健性方面存在替代效应。研究结论进一步补充了私募股权投资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控制视角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与资本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检验结果发现:与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相比,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较低。进一步检验表明,现金持有水平与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与过度投资正相关但不显著,而且现金持有水平与资本投资行为的关系受上市公司政府控制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2年数据,区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类样本公司,就高管变更因素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管变更导致公司投资效率下降;高管非常规变更与公司投资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在过度投资的样本中,随着总经理任职期限的延长,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变得更严重;高管人员内部继任与公司的投资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可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2012—2015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内部控制、非效率投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其中投资不足更为普遍;内部控制与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表明内部控制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可以改善企业的投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保护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财务杠杆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多元化经营对财务杠杆抑制企业过度投资治理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财务杠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多元化经营会削弱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财务杠杆由于抑制过度投资,对公司绩效起到了正面的影响.而多元化经营同样会弱化财务杠杆对公司绩效的正面作用.研究结论不仅对于理解我国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治理效应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会降低公司经营业绩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的员工素质对审计定价和审计时滞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员工素质与审计定价、审计时滞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员工素质越高的上市公司审计定价越低且审计时滞越短。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效应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较低的样本公司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对员工素质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在运用工具变量法、改变员工素质定义后,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5.
以2010—2020年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绿色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越高,重污染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绿色投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内部控制质量与绿色投资之间作用的中介变量,即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绿色投资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融资约束在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绿色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4~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样本,剖析货币政策如何通过改变微观企业投资行为来影响经济发展。研究发现:(1)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公司投资,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公司投资;(2)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强,投资行为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越大;(3)货币政策越趋紧,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越强,公司的投资行为受到的抑制越强。  相似文献   

17.
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重大缺陷存在的前提下,采用局部可观察双变量Probit模型,从已存在缺陷的识别和披露两个方面,考察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降低对缺陷严重程度的认定,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管理层短视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隐瞒所识别的重大缺陷,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即从隐瞒重大缺陷逐渐转变为降低重大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披露。在该情形下,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仍然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治理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2007~2011年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本文研究了公司特有风险以及管理者风险特质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经济后果。在区分了过度投资组和投资不足组的基础上,发现公司特有风险大的企业更容易出现投资不足,而特有风险与过度投资更多地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风险偏好型管理者会更加倾向于增加投资,容易出现过度投资趋势,而风险规避型管理者则会更加注重寻求稳健保守型的投资策略,并且为了降低因资产大幅度波动而引起的公司风险,他们往往会尽可能地减少投资,从而导致企业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现金股利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有显著影响;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当公司治理、现金股利两因素共同作用于过度投资时,派发现金股利能显著地影响过度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9年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中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五要素均对财务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确实有助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