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时间偏好内生化角度研究居民住房需求随年龄波动的微观机制,理论模型表明:即使没有其他外生冲击,年龄的变化也会引起居民住房需求的内生波动。具体来看,居民住房需求随年龄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波动趋势;进一步地,利用中国家庭住户收入项目调查数据(CHIPS)对理论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该结论在修正样本选择性偏误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在长期中必须注意居民住房需求波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比较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住房需求偏好,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及收入等因素与居民住房需求偏好显著相关;居民居住区位选择时关注的公共服务配套受年龄、婚姻状况、有无中小学生等因素影响;无住房公积金、非本地户籍人口通常选择租房,并且在城市居住时间越长其购房意愿越强烈;租房或拥有保障性住房家庭的居住面积普遍小于拥有商品房的家庭。提出应加大对居民住房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及有序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等相关对策建议,为城市住房有效供给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住房租赁市场的封闭、单中心城市一般均衡模型,模型化了住房自有率与城市蔓延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结论显示:首先,与自有住房者相比,租房者倾向于居住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其次,住房自有率的提高会使城市空间面积扩大,加剧城市蔓延。进一步,利用地级市数据分别对理论命题结论进行了检验,在比较充分地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证实了高住房自有率会加剧城市蔓延。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不断升高的住房自有率也是加剧我国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季敏 《企业研究》2011,(3):125-126
住房市场充满许多令人困惑之谜,例如房价可预测性、牛市前的过度需求牛市后的过度供给、房价与交易量以及住房售卖时长成正相关关系、住房市场繁荣衰退周期对杠杆率水平极其敏感、房价和建筑投资水平过度波动和本地效应等等,这些谜团是主流经济金融学家无法用有效市场假说自圆其说的。最近兴起的行为金融学运用模型法、问卷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分别从通货膨胀幻觉、向后看预期及正反馈机制等;手面对房价波动进行解读和实证检验,为房地产市场价格形成、过度波动及兴袁周期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居民个人逐渐成为住房市场的消费主体。但是,目前住房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一方面大量住房空置待售,另一方面居民虽然对住房有极大需求但购房支付能力不足。因此,如何将居民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己成这激活住房市场的关键。而个人住房担保贷款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则是促成居民的潜在需求在短时间内向有效需求转化的必要条件。为此,在成都市人民银行及工、农、建三大专业银行的支持配合下,成都市房地产管理局组建了成都市住房置业担保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住房租赁市场的封闭、单中心城市一般均衡模型,模型化了住房自有率与城市蔓延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结论显示:首先,与自有住房者相比,租房者倾向于居住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其次,住房自有率的提高会使城市空间面积扩大,加剧城市蔓延。进一步,利用地级市数据分别对理论命题结论进行了检验,在比较充分地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证实了高住房自有率会加剧城市蔓延。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不断升高的住房自有率也是加剧我国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民的住房选择模式具有典型独特的中国风格.就购房方面而言,中国居民购房属于一种保守型消费模式,崇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尽管中国房价日益上涨,无论是低收入者还是中高收入者都怀着拥有自己私有住房的梦想,只是他们所追求的住房质量有所差异;换言之,中国的住房需求仍然很高.中国居民的高购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所影响的,而且中国居民"房奴"性的表现同时将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以限购为代表的住房需求管理政策是否应退出,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论文将住房限购政策抽象为针对"住房投资性需求推高房价"这一假设命题所进行的准自然实验过程,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尝试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该准自然实验过程作了量化描述与实证分析。基于中国115个城市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收入变量后,限购政策对限购城市房价的水平值无显著负面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投资性需求是推高房价重要因素的命题,单纯扩大供给不足以平抑房价波动。住房需求管理政策不应被退出,但限购政策可能被更科学的需求管理或需求引导手段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一、住宅的有效需求很多学者对住宅的有效需求的定义作出了界定,如:"住宅的有效需求,是指具有购买能力和购买愿望的住宅商品的需求者,为满足最大效用而实际形成的总需求"",住宅的有效需求主要表现在居民自住房和各种以直接使用为主的需求上。有效需求是必要需求和基本需求,随房价上升有效需求一般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因此,有效需求一般并不会造成房地产泡沫",等等。对此,笔者把住宅  相似文献   

10.
正一、前言我国新型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居民住房需求会随之加大,因此,城市住宅建设和改造规模化推进的趋势不会改变,各类住房购置释放对于按揭贷款的需求处于增长势头,而且很大一部分贷款需求具有政策性金融属性。但是,长期以来,除小规模的住房公积金外,80%以上的居民住房金融需求是通过商业银行来满足的,这与金融机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加速的大背景是相冲突和错配的,迫切需要构建我国的住房金融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关于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中提出"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但如何构建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国内学者提出的观点很多,如改造住房公积金中心、成立政策性住房银行等,本文通过回顾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住房高价格受到极大的关注,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还是对经济规律的违背,社会争议很大.笔者认为这与住房消费市场供求关系变动有关.本文通过分析住房体制改革以来,居民需求的改变带来住房消费的革命性变化,阐述房价上扬受到有效消费需求变动的影响和制约,认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点首先应该放在供求关系的平衡上,通过平衡供求关系稳定住房价格.具体地讲,既要控制投资,将过高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降下来,同时更要鼓励和刺激消费需求,防止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2.
张冲  王学义  周葵 《企业经济》2016,(7):154-160
根据中国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城镇化对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结构中少儿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老年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城镇化对住房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的截面数据进一步论证,得到与前面一致的结论。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均收入、住房价格、当年新开工住房面积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平均家庭户规模、流动人口比重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要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社会和谐,国家和政府需要做好三大方面的政策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城镇化对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结构中少儿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老年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城镇化对住房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的截面数据进一步论证,得到与前面一致的结论。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均收入、住房价格、当年新开工住房面积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平均家庭户规模、流动人口比重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要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社会和谐,国家和政府需要做好三大方面的政策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南北贸易投资一体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构建南北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模型,在一般均衡框架内分析南北(发展中与发达)两类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为检验理论结论,本文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月度数据进行包含内生结构突变点的单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同期结构突变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三者之间的长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开放型政策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阳传章 《企业导报》2014,(21):154+156-154
<正>城市住房问题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伴生的问题,产业和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中导致城市房屋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使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房价居高不下。面对高额的房价和居民对住房需求的持续增长,总有一部分居民无力购置自己的住房,这不利于我国目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住房福利作为一项社会保障措施是政府长期政策的选择。政府作为提供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主体,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  相似文献   

16.
住房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自停止住房的实物分配以来,我国及安徽城乡居民的居住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构建衡量居民住房负担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测算与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不同收入等级居民的住房负担差距较大、居民住房负担呈不断加重趋势。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平抑房价的过快增长,改善住房的供应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对商品住宅的负担能力;积极发展住房金融,支持中等收入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内生断点分析:1953~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存在一个主流观点,认为居民的消费行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发生过根本性改变,但是对改变发生的时间认识不一。本文用1953~2005年的储蓄率数据来刻画消费行为,从数据本身的角度寻找内生断点。通过引入一个内生断点,我们得出我国储蓄率1953~2005年表现出趋势平稳,再在平稳数据的基础上检验内生断点的存在性,得出经验判断类似,为1978年,从数据本身的角度支持经验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厉伟 《城市问题》2007,(6):63-66
资本与劳动力要素之间在流动性方面的差异使得经济低梯度地区居民的住房福利受到了很大损失,因此,对外来投资性需求资本进行限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具体实现机制上应当对外来资本区别对待,并对本地居民构成的合理内涵加以科学的界定,同时,税收较其他手段而言,在限制外来投资性需求影响和保障本地居民住房福利方面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选择全国31个省市的住房需求为研究对象,运用弹性模型,对住房需求和影响住房需求的因素用eviews-8进行回归分析.本文认为影响住宅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居民的人口、 人均可支配收入、 房地产的价格.根据回归分析,验证了人口对住房需求有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物业管理》2012,(3):33-35
<正>随着恩格尔指数的降低,住房消费需求提升,物业服务已成为购房置业的首选条件之一。物业服务消费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断满足居民物业服务消费需求就是改善民生。2012年3月初,山西省运城市物业管理协会围绕"行业成本上涨与应对"的中心议题召开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