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三、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建议如前所述,当前“三农”问题的重点已由简单农业增产转变为以农民增收和农民权益保护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财政支农政策也应适应这一变化,从以往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为主,转向以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为中心支持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福利改善等方面。(一)转变观念,拓宽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政府与农民、城市与农村联动的过程,我们要适应“三农”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拓宽发展思路。一是树立市场化观念,促进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首先要…  相似文献   

2.
舒辉 《价值工程》1996,(1):40-41
在乡镇企业中推行“工作研究”浅议江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舒辉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为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开辟了道路,标志着我国农村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但正面临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  相似文献   

3.
提高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结合上海郊区农民近年来的收入现况,分析影响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这对上海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太仓要坚持“三个转变、三个集中”。也就是说,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自然村落向新型社区的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逐步实现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工业向功能性园区集中、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  相似文献   

5.
关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战略抉择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志宏  姜勇 《经济界》2002,(6):79-84
“三农” 是指按照传统习惯生活和耕作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代化建设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基础上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生产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传统农业生产力发挥出了它所具有的最高的劳动效率。我国农业和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速度降低。到目前,我国传统的“三农”不仅不能为小康奔富裕提供发展动力,反而成为了前进中的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针对现实国情,必须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把发展、壮大新型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任务的提出也为新时期财政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势必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转变过去单一的、平面的财政支农方式,必须适应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全方位、立体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这就要很好地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一、转变财政支农方式的必要性一是农业是稳天下的产业。无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何…  相似文献   

8.
如前所述,当前“三农”问题的重点已由简单农业增产转变为以农民增收和农民权益保护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财政支农政策也应适应这一变化.从以往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为主,转向以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为中心支持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福利改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苏南农村发展的现实课题。常熟市常福街道中泾村跳出“无工不富”的思维模式,在“土地”上做文章,从六个方面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大踏步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成为都市型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云凤山 《活力》2010,(9):42-43
呼玛县根椐县域县情.从努力夯实农业基础.强势发展现代农业。大幅度振兴农村经济的工作思路出发,科学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县域农业的发展方向,即实现全县工作重心向“三农”工作转移,深化农村改革,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力量,着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打造“中国最北高寒生态农业之乡”。  相似文献   

11.
刘凡 《民营科技》2007,(1):53-53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影响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和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实事求是根据农村的经济现状、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现有条件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就新农村经济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作出的一个重大政策选择。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三农”问题可以在农业和农村的内部解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就难有大的突破。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次,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生产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发展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农…  相似文献   

13.
李会 《活力》2010,(17):12-13
近期.我和几位相关同志利用一段时间对全市“三农”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全市各乡镇争先恐后,竞相发展.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全市“三农”工作已形成了项目建设与农业生产并举,农民增收与社会进步并重的新格局;农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组织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市“三农”工作步入了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各项事业统筹发展、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新阶段。安达市的“三农”工作已经具备了跻身全省排头、全国先进的坚实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桥》2004,(9):13-14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地解决了农产品短缺和农民温饱问题,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局面.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正> 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实现“三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今年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核心议题,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俞正声同志指出:湖北是资源条件较好的农业大省,素有  相似文献   

16.
阻碍“三农”发展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方针以来,全国农村对土地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现了从包产到户向包干到户的逐步转变.广大农民安居乐业,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大发展,繁荣了市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保持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农业标准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技术指导,对于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增强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村社会转型和农民观念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栗战书 《活力》2009,(9):4-5
胡锦涛总书记十分关心我省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三农”工作为重心丝毫不能偏.加强“三农”工作力度丝毫不能减。发展“三农”工作各项措施丝毫不能松.全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玥  张秀芳 《活力》2004,(8):132-134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已成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十分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现实中的“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试图总结其相关的基本内涵,尝试探讨其对发展中国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