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增强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政府间事权不清,政府级次过多,财政供养人员太多,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上级财政集中度过高,对下转移支付数额不足,是造成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1)如何合理界定每级政府事权,调整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收支关系,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2)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规范省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划分。(3)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试行省对县管理体制以及有关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
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增强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政府间事权不清,政府级次过多,财政供养人员太多,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上级财政集中度过高,对下转移支忖数额不足,是造成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1)如何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事权,调整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备级政府间的收支关系,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2)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规范省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划分。(3)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试行省对县管理体制以及有关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构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是我国分税制体制的必然归宿,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当前财政体制下的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的划分并不是十分合适,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对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进行一些改革以达到财力与事权的匹配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职能、明确政府内部事权、中央下放财权及完善转移支付等措施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构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是我国分税制体制的必然归宿,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当前财政体制下的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的划分并不是十分合适,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对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进行一些改革以达到财力与事权的匹配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职能、明确政府内部事权、中央下放财权及完善转移支付等措施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县乡财政困难在“事权重心下移、财权重心上移”过程之中逐渐凸显出来。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基层财政困境并未根本缓解。这其中有转移支付方面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省以下财政体制在分税制方向上几乎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治方法必须从此入手,对症下药。一是加快推进政府财政层级改革;二是明确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支出责任;三是在明确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间的财权;四是加快建立健全规范的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必要的“对口支援”等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建设公共财政就是要与时俱进地处理好经济社会转轨、政府职能转变而来的财政职能转变和财政转型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这说明公共财政是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转移支付是分权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要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必须改革现行分税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构建完善的转移支付法律体系,强化转移支付监督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转移支付效率,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8.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通过简化转移支付种类,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等措施,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财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权责划分问题目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个行政管理问题.也是一个财政体制问题.各级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不合理划分.导致了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基本公共产品提供的较大差异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如何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正是从财政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必须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框架的构建作为基本前提,探讨了在此框架下各级政府事权的合理界定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财力初次分配--税种划分和更加注重公平的财力二次分配--转移支付,来实现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匹配,从而进一步理顺我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观点荟萃     
贾康:房产税和资源税将成地方财政税收支柱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行中央、省、市、县各级实现事权合理配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系,并加快构建地方税体系,使得资源税和房产税成为地方税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在政府间财政关系中,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是主要的财政关系之一,明确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保证财权和事权相匹配是我国财税改革的关键。然而,当前政府间财权和事权划分不明确,导致了财权上移、事权下放等问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匹配。文中在此回顾各方意见,总结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理论依据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现阶段的改革对政府间财权事权关系的影响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造成地方财政特别是地方县市财政困难。由于县市级政府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因而成了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地方层面看,改革思路与措施是:把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启动改革的突破口,从完善县级财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现实问题着力,从清理地方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等具体问题抓起,发挥营改增成果的带动效应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也要求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这种要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把事权合理化、清晰化,事权有了相对合理的、清晰的界定之后,其他的制度安排要和它进行匹配,内在衔接,统筹协调,实现整个体制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6.
夏鉴 《现代审计》2007,(1):13-14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政府间接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制度建设,保证政府职能正常运转的需要、实现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鼓励地方政府将资金用于急需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体制的发展,探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动情况。要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实行中央适度集权和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混合体制。因此,要合理平衡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建立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还要发挥法律和政策在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宏观背景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分税财政体制导致了基层财政困难和地区间差距的日益扩大,但实际上分税制只是有关政府间公共财政资源的初次分配,其目标是财政分权而不是均等化公共物品,只要存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形成地方政府间财政能力的不平衡,真正以财政均衡为目标的制度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才是财政均衡的制度保证。不可否认,政府间财政能力不均衡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制度性障碍。因此,  相似文献   

20.
健全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机制,重点在于对政府间事权进行明确地划分,这不仅是一个政治学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政府职能理论、有限政府理论和政府利益理论从政治学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合理的阐释,而公共产品供给层次理论、寻租理论、博弈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便构成了政府间事权划分的经济学基础。深入理解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政治、经济学依据,便于从其理论渊源中把握事权划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从而推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