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构建了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分别计算出2005—2012年重庆市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和2012年中国西部各省区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下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度较高,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如何妥善处理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以及城镇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相宜等现实问题,是目前城镇化发展亟需破解的困境。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需要全民参与和广泛创新,需要从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创新转变。结合包容性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金字塔底层人民的协同创新,不仅能从根本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结构性变革和功能性转型,还能在全社会实现"机会均等"、"社会公平"和"成果共享"。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建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出中国2003—2015年30个省级区域的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指数,经莫兰指数检验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进而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从生产性公共投资、社会性公共投资与环保性公共投资三个方面研究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公共投资与社会性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支持作用,且户籍制度改革变量与二者产生了正向的交互作用,说明随着对人口流动限制的放松,生产性公共投资与社会性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支持作用有所增强,但环保性公共投资未能表现出显著的支持作用。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优化调整中国公共投资的行业结构与区域结构,从而更好地提升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安徽省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试点省份之一,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城镇化水平相比全国均值仍存在差距。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现阶段城镇化的水平及保险资金投资情况的具体分析,对保险资金涉足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论述,并对保险业参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衡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城乡统筹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影响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住房保障的推动作用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7–2014年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城镇化水平相差较大。随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2007–2014年金融支持对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有助于推动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建设,最后提出促进金融支持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6,(2):143-147
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将生态文明的理论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处于转型后期阶段。本文依据测度结果,从城镇产业结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等角度提出了提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动力因素测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动力。研究方法:选取26个新型城镇化指标,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测度我国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内源动力、外向动力、政府动力、市场动力4个方面设定16个指标来测度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区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这与城镇化发展动力密切相关。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动力大于外部动力,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相当。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市场动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政府动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外向动力提升区位优势,以内源动力优化城镇发展格局。研究创新:将城镇化的水平和动力结合起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动力差异。研究价值: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所提出的建议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关爱萍  陈锐 《经济界》2014,(5):58-62
本文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及其各州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5类包含14个具体指标的综合测度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甘肃省及其各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各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很不均衡,河西地区普遍高于河东地区,重要城市发展水平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甘肃省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高勇 《科技与企业》2014,(11):291-291
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有利于拉动国内的内需,缓解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同时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良性发展,此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本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扩大内需、四化推进、人口城镇化角度,对近期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成果进展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城镇化指面向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新发展和解决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转变过去粗放型、环境不友好、质量不高、宜人性与社会保障性差等局面,走具有环境友好、宜居生态、社会和谐、知识支撑、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虽然我国国家总体与省域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出台,实践新型城镇化试点也正在进行,但当前我国新城镇化发展的理论研究还十分不足。对新型城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首先,追溯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进展,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特征;其次,系统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新型城镇化方法论、城镇化理论发展新趋势、核心基础理论、推进途径四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年度数据,实证检验城市包容性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改善城市包容性能够增强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这会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包容性对新生代、跨省流动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且该促进效应具有城市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包容...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在将其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寄托在新型城镇化之上。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城镇化既是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又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城镇化推动的经济增长具有包容性: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能为全体公民(无论城乡)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能让全体公民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如何实现这种能够促进包  相似文献   

14.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文章从经济、人口、环境、社会、生活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标法对安徽省2003年至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ECM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以对安徽省乃至中国的物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因而对城镇化基础设施融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其后就创新政府和民间融资在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分析,并就抑制城镇化的融资风险进行探讨,以期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化率距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发展。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城镇化发展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强化科学管理水平。房地产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以及发展规划,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城市目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正确认识房地产行业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定位,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而房地产业作为先导性基础产业,是城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二者互相影响。本文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针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房地产发展的市场趋势,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重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和转型,以及对未来行业整体水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型城镇化与税收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对税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推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度2004~2013年新型城镇化7个相关指标,将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对新型城镇化指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空间面板模型,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3个方面设定指标来测度中国2004~2013年31个省份金融因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是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未来发展中,应通过加大金融机构对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资金支持,改善金融机构对城镇化的服务水平等途径,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10~2018年数据,建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PVAR模型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互动关系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高,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推进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互促关系,二者互为格兰杰原因.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合理划分支出责任,是推动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并实现二者良好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