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中部河南省410户农户资金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户资金借贷的可获得性不强,资金用途上呈现非农生产的特征。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较少提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贷款普遍受到较多的信用限制,其中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功能更是弱化。虽然民间私人借贷信用形式灵活,但借贷范围较窄,借贷也不活跃且较少满足农户大额贷款需求。文章针对中部河南农户资金借贷的问题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国家统计局2007年在全国范围进行的抽样调查取得的10省2万农户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从金融排斥视角考察中国农户正规借贷行为。采用Tobit模型分析金融排斥对农户借款行为是否有异质性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授信额度的增加将提高农户正规借款数量,减少农户民间借款数量;第二,当地拥有民间借贷组织将能增加农户非正规借款数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户收入水平、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调查数据,应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农户收入水平、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滞后于城镇居民,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性收入,资产性收入的比例较低。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和复杂的,既有产业差异、区域分割、制度与政策等宏观因素,也有农户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资本投入、金融资产与社会资本拥有、农户家庭特征等微观因素。金融资产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产、社会资本及制度与政策等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结构性的。  相似文献   

4.
追踪调查中国家庭2012年的9032个农户数据,在控制农户家庭特征和村庄变量基础上,使用OLS进行基础分析后,主要采用Tobit模型对金融意识、风险偏好及社会信用与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主要结论:第一,金融意识越强、风险偏好越高和社会信任程度越高,农户的正规借款和民间借款金额越高。第二,金融意识越强、风险偏好越高,农户的民间借出款更多,但是社会信任对农户民间借出款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农业人口数量越多、家庭规模越大,农户的正规借款和民间借款金额越高,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农户的正规借款额和民间借出款越多,户主年龄和民间借款金额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金融信贷在农户信贷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挤占了正规金融借贷。本文从资本禀赋和交易成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非正规金融替代正规金融的机制,并使用了联立方程组模型予以验证。研究发现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基于自身资本禀赋、衡量借贷成本之后而做出的判断,人力资本显著影响正规金融借贷,而收入结构、实物资本显著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本文证实了在农户信贷市场中,非正规金融凭借自身的成本和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正规金融。本研究的政策价值在于当从加大涉农信贷供给和降低农户借贷成本的角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省农户金融需求状况调查发现,农户的借贷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生活性资金需求比例较高;农户对信用社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民间借贷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农户对其它金融需求的了解意愿比较强烈。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民间金融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使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作为担当支农主力军角色的农村信用社应深化改革,开发多样性信贷产品,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最后还要通过金融知识下乡等方式,让农户了解金融常识。  相似文献   

7.
基于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和莱芜市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中农户农地抵押融资方式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农地流转体系的完善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农户选择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具有促进作用,而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和现行禁止性法律具有制约作用,收入水平和社会资本对农户传统融资方式影响显著。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相关农地抵押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户二维信用包括守信意愿和守信能力。基于2011年北京大学公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从农户借贷额度视角考察中国农户信用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Tobit模型来研究正规金融机构、亲戚朋友以及民间借贷组织对农户信用评价之间的异质性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比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户守信意愿强。家庭财富是农户经营成果的表现,正向影响农户的守信能力。家庭人口特征中的不同因素对农户信用能力也有正负不同的影响。另外,品行和家庭收入对农户信用的影响在正规金融机构中较显著,而教育程度对其信用的影响在亲戚朋友中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民间借贷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信用行为,泛指存在于民间的企业、个人之间为解决资金需求而发生的资金借贷行为。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补充,具有灵活、快捷、简便等优势,在正规金融服务空间收缩的欠发达地区较为活跃,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法规和制度的规范、约束,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在城镇和农村日益显现的失衡正逐步加深农民借贷需求持续增长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针对农户贷款难的现实,基于深入的调查研究,青年学者陈熹的著作《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户借贷行为研究——以江西省为例》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书研究农户借贷问题基于这样的逻辑:从农村社会网络进而社会资本视角,探讨农业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河北省保定市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测算了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的信用社社员身份、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服务的评价、农户家庭净资产对农户是否参与正规金融信贷活动、能否获得正规金融贷款影响显著,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无手艺或技能、是否村干部、农户家庭人口、农户家庭经营土地面积、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农户家庭纯收入水平、农户所处环境对农户是否参与正规金融信贷活动、能否获得正规金融贷款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农户借贷行为问题,有助于了解少数民族农户的借款需求、借款用途以及借款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推进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改进和金融改革。通过对新疆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农户的实地调查,实证分析农户的借贷总体状况、来源及用途等,同时针对农户借贷行为中发现的问题,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流程和农户联保贷款等方面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解决了许多外部困难,但在整体增收难的背景下,部分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内生性困境也逐渐暴露。基于内生动力视角,利用江苏省南京市262户资金互助合作社入社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验证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对于入社农户家庭收入的效应。研究表明:内生动力对入社农户的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果优于低收入农户,家庭劳动力占比、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社会地位、贷款难易程度等对入社农户收入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当积极培育农户的内生动力,发挥农户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培育社会资本,完善低收入农户增收机制,优化农村社会信用环境,进而构建“内外兼修”的农户增收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必然造成其对土地处置行为不同。基于长三角地区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分化并未引起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退出意愿,反而抑制其土地退出行为,即分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愿意放弃农地。第二,农户分化通过家庭收入和土地流转两个中介机制作用于农地退出决策。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家庭收入的变化,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农地退出意愿越低,家庭收入越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农地以换取经济补偿;另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土地流转的差异,土地流转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农地,土地流转程度越低的农户越倾向于持有土地。因此,若想优化农村“人地”资源配置,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异质性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有偿退出承包地提供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9年农村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农户资金需求及其借款状况,考察其在正规与非正规市场的融资差异。农户资金需求和信贷约束相当普遍。在农村信贷市场,非正规借款占绝对优势,且绝对多数是无息借贷。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相互独立运行;前者对后者几乎没有产生“共栖”性有益影响和“竞争”性抑制影响。与非正规融资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不同,农信社贷款脱离需求,行政化配置明显。解决农户信贷约束并非仅放开利率那样简单,在拓展农村正规金融的同时,更应引导非正规市场发展创新,鼓励支持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通过有效措施形成正规市场的促进作用,并强化农信社的市场取向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母子公司关联度与子公司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制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较为重要且与母公司关联度较高的子公司在选择审计师时,更倾向于选择本地事务所,即审计师选择更具地域敏感性;当子公司具有较高水平的股权制衡度时,与母公司关联度较高的子公司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声誉的事务所,即更具声誉敏感性;子公司实质型股权制衡对于审计师选择声誉敏感性的调节效应显著优于形式型股权制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加稳健标准的OLS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了土地征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征地补偿对于居民消费影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土地征用对补偿占家庭消费比重较高,家庭收入、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低的农户消费有负向影响;对补偿占家庭消费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高的农户消费有正向影响。这说明,对于家庭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低、对土地依赖性强、征地相对较多的农户,征地会减少其消费。相反,对于家庭打工及工资性收入较高、对土地依赖性较小、征地相对较少的农户,征地会增加其消费。  相似文献   

18.
徐勇 《企业导报》2013,(5):51-51
爆发于江浙一带的民间借贷危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宏观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贷款难是根本原因。解决民间借贷危机,最主要应当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二是放宽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流转显著扩大了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控制样本选择偏差条件下均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收入水平高的农户拥有更高的土地流转率,并能通过参与土地流转获取更高的收入增长,是土地流转导致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两个直接原因。进一步地,利用基于回归的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发现,土地流转能够解释整体收入差距的8.75%,贡献程度在各种收入决定因素中仅次于村庄哑变量和教育;地区经济越发达,土地流转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越大。因此,在考虑如何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户收入时,有必要将问题的焦点从效率延伸到公平,注重对土地流转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低收入农户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缺的重要方式,但中国开展PPP的历史并不长,且尚处在探索阶段,盲目开展基础设施项目的PPP投资存在较高风险,为此,可以对非洲国家已有PPP项目进行研究,探寻有助于项目成功的因素。本文利用非洲国家2002—2016年552个PPP基础设施项目数据,探讨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制度质量和多边金融机构支持对PPP项目风险结构设计和成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制度质量和多边金融机构支持会通过影响社会资本对项目风险分担程度的选择而影响PPP项目成效。更进一步发现,多边金融机构的支持会促使社会资本选择更高的风险承担,而制度质量对社会资本在PPP项目中风险承担程度的影响具有混合效应:法治水平、政府效力、腐败控制力以及促进社会资本发展能力等相关指标越强,社会资本在PPP项目中越倾向于承担更多的风险;而在越符合西方民主标准程度的国家,社会资本在PPP项目中越倾向于选择较低的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