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是中国法律的一大基本特征.此外,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合一的刑法制度是中国古代刑法文化的形式特质.中国传统法律是独具特色的刑事性法律,表现为发达的公法文化.传统中国法律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无讼.无讼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它反映了人们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本文主要通过总结中国传统法律特征,并结合相关传统法律特征的形成原因来对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特征进行分析,以求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有值得当今借鉴的因素,文章全面回顾民国前期城市规划机制的发展脉络,对1927年到1937年民国时期国家层面的城市规划主体、规划法律制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国民政府和伪满洲国的城市规划主体的主要构成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有益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王芬 《乡镇企业科技》2013,(24):140-14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刑、德被视为治国安邦良策的核心。以刑法和刑罚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本文浅析中国古代刑罚的政治观对古代刑法的影响,及古代刑法中的德治思想,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社会法律文化的形成,需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本土法律文化,同时吸收和借鉴外来法律文化,并对二者进行适当整合,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符合本国国情的法律文化。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法的问题上其实并无真理可言,每一个国家依照各自的传统自定制度如规范是适当的。"在现代,古代法律文化在我国法制中有大量体现,因此,古代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制仍有借鉴作用。一、法律文化的含义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人类在长期的法律实  相似文献   

5.
析双重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规划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阳  黄亚平  罗吉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59-63,126
城市规划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双重转型时期"双轨制"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和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使城市规划制度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分析了这一特殊时期城市规划制度短缺与异化的具体现象及其根源,进而提出了城市规划制度改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具有重刑轻民、诸法合体、司法与行政合一、重礼轻法、德主刑辅的主要特点。面对几千年形成的法律文化,我国当代的法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克服传统法律制度因社会制度所限存在的固有弊端,继承优秀的传统法律制度、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沈家本主持的"清末修律运动"是我国法制近代化的肇始,在修律的过程中沈家本一面修订旧律,一面大量移植西方先进的法律与制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律移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仍然面临着与沈家本修律时同样的问题——法律移植及其本土化。沈家本的法律移植思想尤其是对待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态度对我们的法治建设中如何对待法治本土资源有很大的启示。他形成的一系列的法律移植的原则与法律移植的方法对我们的法律移植工作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美国和英国在法律文化传统和意识领域的对比来阐述"法律的地理禀赋"这一话题,指出法律的地理性质确实存在于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法律文化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日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有些学者主张移植西方法律:有些学者主张发展中国自身的传统法律文化:孰是孰非暂且不论,但法律的地理禀赋都应予以重视,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本文也在理论上论述了地理因素对于法律的影响并从地理的层面,给予我国法律文化的发展以本源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他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受西方资产阶级法律的影响,对封建末期极端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和法学观点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中国近代法学和法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瀚的法学文献的同时,又大开研究西法之风,积极探索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在其担任修订法律大臣、主持修律期间,不仅删改了清律中落后与野蛮的部分,而且制订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法规,起到了联结古今中外法系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传统中轴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刻阐释了中国几千年都城营造的理念,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北京传统中轴线体现的传统中华优秀文化的"折中"精神、"天人合一"以及"和谐共存"理念,这些建造理念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和谐共存的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效,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甚至是和谐世界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