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企业管理实践中,如何在既定物质条件下,通过人与物的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已成为企业管理重要的工作内容。精益六西格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理念、新工具。精益六西格玛是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其本质是消除浪费。目的是通过整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吸收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点,弥补单个生产模式的不足,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伟 《企业导报》2012,(12):63-64
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方式。本文从精益生产御特征入手,分析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进而对精益生产模式下的成本管理框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精益生产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推行精益生产可以缩短生产时间、减少库存及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本文分析了精益生产的内涵、特征及必要性,同时指出现阶段我国企业精益生产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开展精益生产提出响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质量》2012,(4):91
近年来,精益六西格玛作为一种集成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两大重要管理理论和技术的改进方法论,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并采用。通过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减少浪费和消除质量波动。为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中国质量协会于2012年4月举办精益六西格玛黑带培训,培训采取"课堂授课+项目辅导"的形  相似文献   

5.
精益生产思想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后来由美国学者将其提炼成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精益生产(TPS)模式已经被国内许多企业学习和效仿,应该说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学习和借鉴丰田精益生产方式成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精益生产思想又逐步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精益成本管理更成为一个崭新且十分引人注目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质量》2012,(3):45
近年来,精益六西格玛作为一种集成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两大重要管理理论和技术的改进方法论,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并采用。通过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减少浪费和消除质量波动。  相似文献   

7.
精益思想属于一种生产管理思想,其强调了不做无用功,讲究真抓实干。这种管理思想逐步融入到企业中,并且正在改变着企业的具体管理情况。在当前如此激励的竞争形势下,现代企业为了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更需要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消耗方面下功夫、做努力,尽可能降低这些方面的成本,推动企业的发展。本文就企业生产管理中精益管理的实施情况,分析精益管理的原则、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精益管理在企业生产中更好的应用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企业进行精益管理的关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是伴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在全世界的学习和运用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由最初在生产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逐步延伸到了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管理理念。精益管理简单来讲就是少投入资源但多产出效益,其核心是在企业的生产环节及其它运营管理活动中彻底消灭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9,(36):287-289
精益生产以消除浪费为宗旨,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精益生产在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推广应用为研究案例,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精益生产改善目标和初步的改善方案,包括班组建设、6S现场管理、目视化管理、库存控制管理,然后总结精益活动在企业初步实施后的效果,为进一步深入推行相关活动提供依据,也为其它制造企业提供精益生产的实施经验。  相似文献   

10.
张美丽  石春生 《价值工程》2012,31(28):158-160
本研究以发动机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该类企业目前实施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问题进行剖析,并指出主要存在于组织界面、流程和生产管理标准三方面的生产管理问题。基于此,对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并提出改进后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运行保障策略,以保证发动机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持续改进和顺利实施,从而不断提高该类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张增良 《价值工程》2015,(13):247-249
以精益生产方式为代表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被生产制造企业广泛应用和推行。本文以精益生产方式在企业应用实施为主要研究内容。尝试应用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以实证的方式论证了在企业推进精益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益生产方式作为~种追求生产经营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地适应多样化市场需求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已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推广这一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于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精益生产方式下质量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作简要介绍。l精益生产方式下质量控制的基本思想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日本,深受日本质量管理思想的影响,其质量控制的基本思想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l)用户至上用户至上意味着要尽可能向用户提供其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精益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TMT公司生产管理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合格率低和库存大量积压等问题突显,为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文章提出了创建连续流、优化现场管理和培养精益供应商等精益生产管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继征  张乾林 《价值工程》2014,(34):162-164
随着电力市场化的进程,竞争日益激烈,发电企业要不断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逐步向市场化过渡。作为在众多行业成功应用的精益生产管理,正是通过对企业自身成本控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的。本文探讨了在发电企业中,精益生产管理在运营维护、设备检修、协作管理、风险管理的运用。精益生产管理就是一种致力于不断优化企业自身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对发电企业生产走集约型道路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5.
精益生产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关于精益生产管理的企业咨询顾问公司有很多,主要是做精益生产的理论宣贯和实施指导。小产线想要有改善只能自己来摸索着实践精益,应用精益的思想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论文立足于现有产线资产,将“精益生产”的宽泛理论抽丝剥茧应用于“小产线”,细化精益生产管理实际操作,实现精益目标。  相似文献   

16.
建立基础管理体系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基础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坚实的管理基础,企业就不可能健康持续地快速发展。为实现"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化邯钢"这个战略目标,近年来,邯钢在不断加快装备升级的同时,也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从2009年9月开始,公司就以推行6S精益管理为抓手,积极进行单元和系统改善,初步建立了以23个精益模块为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精益管理体系包含三层涵义:一是建立以6S、TPM、班组建设、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信息化等7个模块为中心的基础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以精益生产、六西格玛、SBU等10个核心模块为代表的生产支柱体系。三是以追求卓越为导向,建立以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6个模块为代表的战略文化体系。其中,基础管理体系是精益管  相似文献   

17.
高珊  李红昌 《物流技术》2009,28(7):198-200
首先对精益管理的基本思想进行说明,在结合运输生产特点基础上,形成了运输企业精益管理经济分析框架,并对运输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路径进行了探讨,并以乌鲁木齐铁路局和中国远洋集团公司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正>一邯钢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背景1.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是应对企业面临危机的重要举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需求严重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严重亏损的局面,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河北钢铁集团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生产管理上提出了"推行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体系,人人做到精心、精细、精准"的要求,以加快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现代化钢铁企业宏伟目标。为了落实集团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导入实施了精益生产管理,旨在依靠精益的手段和方法,变粗放的生产经营为集约经营精细管理,实现生产管理的"精心、精细、精  相似文献   

19.
企业采用精益生产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精益(丰田)的管理模式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安全的进行运作,并在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各个环节的资源耗损。所以,一个全面精益化的安全管理是企业能否精益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资源浪费、效率最大化的一个必备手段。其中精益安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精益生产方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国际汽车计划”的专家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美称,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相比,只需要一半的人员、一半的场地、一半的投资、一半的生产周期、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和少得多的库存,就能生产品质更高、品种更多的产品。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是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设计、精益采购、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客户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结合,从设计、采购、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价值链上所发生的成本,以达到企业价值链成本最优。与传统生产方式下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相比,精益生产方式下战略成本管理要素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企业的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行业的“五种力量”、外部和内部价值链、战略定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