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居世界第一,科技投入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并快速增长。当前,全球新技术革命又扑面而来,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使科研和创新相关主体各归其位。目前,受体制机制制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仍不高,应大力推进经济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让我国巨大的创新潜力迸发出来,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梁转琴 《价值工程》2012,31(30):10-11
技术创新活跃的任何一个时代,历史证明都是伴随着人文创新的导引,无一例外。"没有文化的科技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科技的文化是没有未来的。"我国科技创新的人文土壤贫瘠。文化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内动力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创新需要文化沃土,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引领方向、提供动力(精神、智力)、提供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市更新改造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旧区改造与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更好结合"要求。借助全球第一个创新城区——巴塞罗那普布诺更新改造经验,探讨从老工业区到创新城区转型过程中,城区更新、经济复兴与社会再构的规划、动力和机制,从发展理念、更新内容、发展机制、实施路径等方面总结创新驱动更新改造的模式,为我国城市更新改造与创新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是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巩固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探讨创新驱动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积极作用和作用机理,认为创新驱动会从动力维、要素维、竞争维等三个维度为制造业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在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全球竞争挑战和要素优势逐渐丧失的双重压力下,创新驱动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积极采取产业链延伸战略、自主创新战略、竞争与合作战略、结构调整战略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破除非公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带动非公经济自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非公企业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所进展,仍存在"不能混"、"不好混"、"不敢混"等一系列问题。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关键要完善进退通道、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多管齐下,营造"能混"、"易混"、"愿混"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既为乡镇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也对乡镇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对于促进我国“三农”发展、经济与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近日,上海市8个"四新"经济人才实训基地进行了授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四新"经济,成为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为上海经济加速向"四新"模式换挡,从容驶入行稳致远的发展轨道——"新常态"下的制造业四新经济,正成为上海点燃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今天,上海企业正站在了"互联网+"风口顺势而为,不再被动的"跟跑",而是自信的"领跑",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四新"转型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8.
刚性兑付     
正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深化改革转型时期,经济运行逐步由"高速增长、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驱动、隐含风险"的旧常态向"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多种挑战"的"新常态"过渡。环境的改变,也将使金融领域的"刚性兑付"这一旧常态下的畸形产物变得不可持续。"刚性兑付"是指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无论支撑金融产品的项目成功与否,产品发行方都必须支付投资者本息。事实上,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产品发行人必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型升级的决胜阶段。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关键在城市。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方向就是走向高端化,目标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都市农业,核心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转型的主要路径,就是通过创新推进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精益化、服务化和全球化。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为企业和城市走创新发展道路营造一个宽松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0.
《企业活力》2014,(3):96
<正>编者按: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尤其是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背景下,如何变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规模驱动为创新驱动,如何正确认识创新,如何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创新驱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观点     
正吴敬琏用改革推动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我国的经济转型至关重要,关键在于缺乏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体制机制环境。政府需要牢牢树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的观念,不要去插手自己不该管的事情。目前的生产力发展在内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唯一的办法是切实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发挥创新精神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曲折复苏的大环境下,数字经济以数据带动高水平融合,以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成为各国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选择."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步入健康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等级跨越期,城市发展仍主要表现为要素驱动和资本驱动型特征,相应的城市功能设计与空间配置主要是围绕两者展开。中心城区(中央智力区)—城市边缘区(完备城市功能的科技园区)—远郊(科学城),以此为分析框架对案例城市上海的城市创新空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空间响应创新驱动的战略调整方向,并提出了若干战略举措塑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创新空间布局。对我国推动大都市发展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型是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活动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设计创意产业对我国经济转型的驱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产业振兴层面,其可作为驱动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强劲引擎;二是在企业运作层面,其具有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路径优势;三是就社会机制及价值观层面而言,工业设计所特有的创新本质将起到重构社会经济与文化体系的战略作用。因此,大力扶持发展设计创意产业,发挥其在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品牌中的核心作用,不但可为突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瓶颈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还可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最坚实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严峻的经济发展压力,其产业结构、财源结构、城镇体系、文化生态呈现强烈的"锁定"特征。破解资源型城市锁定性发展困局的对策是,建立景气预警机制,及时规划城市转型,不要等枯竭了才转型;依靠科学决策,发挥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主导作用,创造城市转型大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良性循环;从实际出发,顺利启动产业转型,避免产业发展被边缘化的危机;广开财源,多渠道解决城市经济转型的启动资金;以社会稳定为目标,重塑区域文化,实施创新驱动策略,走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久前,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财务云服务研究院、浙江省管理会计应用创新研究中心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财务云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本次论坛主题是"技术驱动转型,交叉融合创新",与会专家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的云计算、财务云与未来会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要表述,抓住了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将创新驱动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提到了新的高度,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深刻变化的宏观大势要求。报告之所以如此突出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是因为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我国创新发展提  相似文献   

18.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谋求区域发展新动力,以创新驱动区域转型升级,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区域发展的主攻方向。2016年在桂林召开的"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从不同侧面和视角,就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内外背景、要素协同与区域联合创新、运行机制与区域创新绩效、产业组织与区域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区域创新模式、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基本共识是,技术、制度及资源配置模式的创新,将成为驱动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促进东南沿海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十二五"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当前,东南沿海(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五省市)正处在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型的新时期,面对路径依赖、基础能力不足、自主创新技术欠缺、体制机制等问题,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尊重市场和产业规律,处理好短期增长和长远能  相似文献   

20.
区域协调发展是世界发展潮流、落实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还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包括城镇组织结构、经济效率、区域交通系统、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今后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交通·产业·空间"规划协同创新等手段来破解区域协调发展困局,通过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理论创新、探索区域产业体系一体化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等方式来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为提高我国区域发展的全球竞争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