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近年来,隐性采访在广播新闻采访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虽然隐性采访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新闻,然而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本文从广播新闻中的隐性采访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出发,对隐性采访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隐性采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念 《中外企业家》2009,(5X):193-193
付费采访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那么付费采访对我国的新闻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从付费采访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付费采访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付费采访要注意区分公共信息以及"付费采访"将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长期存在下去这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付费采访"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天飞 《活力》2013,(9):53-53
隐性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实颇有渊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闻记者,很早就已经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特殊的采访手段来探索新闻事实的真相。近年来。在我国当前特定的情况下,隐性采访逐渐受到了各种媒体和受众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实践中被频繁采用。这种特殊的采访方式不仅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听觉效果.而且对公众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的披露和批判更使受众有痛快淋漓之感,从而赢得了传播者和受众的青睐和欢迎。与此同时.隐性采访在理论界却引发了很多争议。由于隐性采访具有不公开采访的一些特制,因此,隐性采访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记者的诚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苗迎杰 《活力》2011,(16):87-87
当前,对于隐性采访还不能给予一个合理、合法的定位。本文着重讨论了隐性采访与舆论监督的关系以及通过调研现实中.记者运用隐性采访时所易犯的错误,说明记者在采访时应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采访.从而使隐性采访可以被大多数的群众所认可。  相似文献   

5.
董琳 《活力》2014,(7):95-95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隐性采访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国内外在对隐性采访研究的问题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新闻学的发展和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自律制度的完善,在新闻采访中隐性采访应用得越来越少,新闻学、法学、社会学和伦理道德学等领域的学者慢慢减少或淡化了对隐性采访的研究,同时,隐性采访在其社会发展进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退出研究焦点范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详细的比较了传统采访工作与网络环境下采访工作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做好采访工作的策略,如转变观念、制定科学的采访原则和计划、采用多种采访方式相配合、加强特色资源和虚拟馆藏建设以及提高采访人员综合素质等。  相似文献   

7.
采访王文宗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一直没有约到合适的采访时间.在2010"欧迪芬杯"中国内衣设计大赛宣布启动的现场,记者见到了王文宗--欧迪芬集团董事长.采访当天,王文宗着一件中式对襟绸衣,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体会了王文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他的佛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董琳 《活力》2014,(3):94-94
隐性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形式,颇具渊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闻记者,很早就已经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特殊的采访手段来探索新闻事实的真相。近年来,隐性采访逐渐受到了各种媒体和受众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实践中频繁采用。这种特殊的采访方式不仅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而且更加使人对公众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的披露和批判有痛快淋漓之感,从而赢得了传播者和受众的青睐和欢迎。但与此同时,隐性采访在理论界却引发了很多争议。为此,笔者以自身从业十年的经历,简单总结了新闻记者运用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9.
蒋帅 《民营科技》2013,(4):144-144
新闻媒体中,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收集新闻素材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新闻采访工作者深入新闻第一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会有一个互动,而不是单纯的倾听,会将自己的疑问,观众的疑问来进行陈述,以寻求答案。为了能够取得好的采访效果,新闻记者必须要能够把握住采访对象的心态,通过一些引导来让被采访的对象将事实表达出来。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因此在此文中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任鸿 《活力》2012,(13):49-49
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记者,特别是初搞新闻工作的记者中曾流传一种观点:新闻采访没有什么学问,只要在采访提问时间得有技巧一点就行。甚至有人提出了所谓的“新闻采访无学”论。新闻采访真的没有什么学问?新闻采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存这里,笔者想结合自己八年工作中的一些感受,谈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也是新闻采访中起决定因素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我国当前特定的情况下,隐性采访逐渐受到了各种媒体和受众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实践中频繁采用。然而,社会不断进步,法制不断健全,公民法制意识不断觉醒,由于隐性采访本身存在一定的欺骗性,而且其使用涉及到媒体、政府、公众、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因此它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巨大争论。本文主要探讨隐性采访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具体指出了隐性采访与公民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以及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的冲突,并以点带面深刻认识隐性采访中侵权行为问题。从而使我们对隐性采访能够有一个更理性、全面的认识,促使隐性采访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实践,服务于受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增强,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逐渐被各新闻媒体所运用,特别是在一些批评性报道中,隐性采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隐性采访所引发的关于"侵权"的官司,也常常让电视人苦恼不堪.作为传媒之一的电视,探讨在隐性采访时如何有效防止侵权,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李伟娟 《中外企业家》2009,(3X):182-183
意大利《晚邮报》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以其采访时的思维敏捷、提问尖锐而著名、尤其是其对国际风云人物的采访,更体现出了她在采访态度和视角等多方面的独立性。本文试以法拉奇对基辛格的采访为例,可见记者在新闻采访报道活动所体现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洪水 《人力资源》2007,(10S):6-7
本刊记者在会议期间采访了美籍华人吕立行博士,吕博士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执行主席,在百忙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一个合格的记者要学习采访提纲的写作.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 拟定采访提纲就是要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作采访提纲.  相似文献   

16.
吕越 《乡镇企业科技》2010,(33):134-134
一个合格的记者要学习采访提纲的写作。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拟定采访提纲就是要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作采访提纲。  相似文献   

17.
程世伟  付瑶 《活力》2012,(4):38-38
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隐而不露。所谓的隐性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特殊情况下为获取真实情况而使用的一种特殊的采访方法。隐性采访具有不同于公开采访方式的明显特征,即:不公开采访身份、不公开采访目的、不公开采访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新闻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心理学视野下,新闻采访策略包括了解采访对象的群体心理、分析采访对象的气质类型、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情绪、调控采访对象的消极反应、理解采访对象的形态语言等.针对"非合作型"采访对象三种不同类型,采取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及时地控制和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确保采访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两会”期间,记者来到全国政协委员住地采访,非常巧的是在电梯上碰上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委员尹明善,由于去年就在委员住地采访过尹明善委员,这次偶遇也就不算陌生了,于是记者跟随尹明善来到他房间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黄瑾 《活力》2012,(8):140-140
随着调查性报道的兴起。隐性采访逐渐成为受到记者普遍重视的一种采访方法。但目前人们在“隐性采访”概念的界定上,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只要是不暴露记者身份的采访。就都可称为“隐性采访”。也有的人则将隐性采访等同于偷拍、偷录。我们认为,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的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