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激励管理者行为理论基础管理者在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和舵手的地位,这决定了对其行为价值的激励效果的重要性,这类激励对企业最终实现价值增值具有决定性作用。离开管理者,企业其他人力资源会处于无人带领和引导的状态,失去价值创造的方向,进而整个企业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激励与规制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当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是否能改变行为主动适应这种发展模式,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激励与规制企业的行为。本文利用博弈论这一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得出决定企业行为的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转化成本和政府的规制成本。  相似文献   

3.
《质量春秋》2005,(11):8-10
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也有利于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为社会带来双重贡献。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还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必须由政府制定政策进行引导,国家应该从各个国家的发展实践中,吸取经验,规划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并且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激励全社会来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政府既是循环经济的参与者,又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者。本文基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过程的博弈分析,认为可以设计出一套既让政府的行为有效率,又能对企业产生激励或约束,使得双方行为结果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道路一波三折。而且目前严重滞后于资本市场中其他证券如股票、国债的发展,这其中.政府严格的行政管制行为起了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发行管制、用途管制、利率管制和投资管制等几个方面。笔者认为,政府行为要转变政府行为,其目标是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6.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按照经济学原理和生态学规律组织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宗旨在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实质上,循环经济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需要借助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力推动.所谓内力是指市场机制,而外力则是指政府行为.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其运行必然要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同时,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又需要政府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任何立法都会涉及立法价值问题。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基本立法价值体现在统一循环经济的法律定义、解决现有循环经济立法存在的问题、指导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引导和规范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其最终立法价值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改变人们过度消费方式。实现循环经济法的立法价值,应当转变立法理念,构建循环经济法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企业中一些行为的规范也在无形被重视起来,在企业朝着目标进行奋斗中建设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已经成为企业中的一项任务。企业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规定对企业管理,企业的行为也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发展,很多企业在积极建立良好行为体系,企业良好行为建设内容包括了很多的方面,这是每个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做到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并且取得企业良好的效益,给国家带来长足的发展是各个企业的首要任务。本文对企业良好行为建设中的意义、作用和对策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环境导向的政府和企业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为了促进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生产,不仅要加强监督和检查,还应该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为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规范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内容和方式,同WTO的规则和原则很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一、行政审批事项多 从现行经济运行机制看,尽管经过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政府行为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转变,但仍没有摆脱一靠红头文件、二靠政策手段、三靠保护垄断这样一种行政支配行为模式。不少政府部门还习惯于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行政管制太多,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审批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在考虑消费者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政府和企业在逆向物流系统构建中的博弈关系并建立模型,接着分别从企业角度和政府角度分析相关纳什均衡解的指导意义,最后指出只有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并开展逆向物流活动、政府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并严格管制、消费者积极参与才能推动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指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的,用来规范和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则,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性财务制度。本文就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程序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均 《企业研究》2011,(10):53-54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指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的,用来规范和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则,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性财务制度。本文就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程序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转轨时期的经济特性与分权制下的政府间利益冲突、共同作用农地非农化配置的政府行为,决定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政府间博弈的普遍存在。构建合理有效的政府治理结构,从行为目标激励、行为方式激励、行为关系激励的角度,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政府间关系进行制度重构,有助于调节农地非农化配置中政府间关系的不适因素,实现农地资源非农转化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但是市场机制并没有有效地促使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所以我们需要在政府行为的视角下从政府行为、政府职能转变及制度体系等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创新。政府迫切需要逐步从当前与民争利的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的社会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型政府向让市场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然而,中国以GDP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决定了官员为了地方GDP的增长而不惜诉诸区域间的恶性经济竞争及放任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等行为。要实现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实现对地方政府考核方式的转变。同时,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已经成为了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基于工作动机理论的激励体系就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创新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激励体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工作动机理论的激励体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此来为今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分析表明,国家审计效果能够有效制约、规范政府行为,并且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而政府行为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决定了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通过对省级审计机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国家审计效果能够对地方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行为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型产业是否能够循环利用生产排泄物,归根结底要受经济效益制约。由于矿产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财税政策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为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可以将企业的外部利益内部化,因此可促使企业选择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企业和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升级发展。文章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的主体分类依据,并从模式内容、特点,以及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应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政府推动型、多元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企业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以及同区管委会主导型、园区企业标准联盟主导型和园区龙头企业主导型等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个体私营企业在整个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在不断提高。由于个体和群体经济的发展,规范其运行行为已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帮助促进其建账、记账、核算十分必要。它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个体私营企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往往规模较小,小市民习气和小农经济思想占有相当的位置,习惯于家庭管理模式,为规范财务行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一部分企业虽已经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账册,主要是迫于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在账务记载和核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