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产品在中国家喻户晓,绝大多数消费者印象中,日本制造甚至成了“质量上乘”的代名词,比如索尼电视、丰田汽车等,人们都以拥有日本的产品为荣。然而,近些年人们惊讶地发现,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甚至有些日本企业不得不全线退出。为什么日本企业在中国衰败?研究部分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失败的深层原因,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趋势     
《英才》2010,(7):22-22
中国:买下日本 “不差钱”的中国企业在日本掀起了一系列并购潮,已经开始让日本人心跳加速。从零散的、不起眼的小企业开始,眼下的中国企业正逐渐开始规模收购。  相似文献   

3.
《财富》世界500强中日两国企业案例分析结果是:第一,中国企业稳居世界第二可喜局面和非银行保险类企业利润率比较低的不利因素。第二,日本企业呈现走下坡路的趋势。要警惕中国企业出现日本企业走下坡路的局面。文章的启示是中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是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轻忽和不屑使得很多日本公司被迫离开中国市场,那么日本企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才能获得成功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徐源 《企业研究》2005,(8):10-12
最近,我应日本一桥大学和日本大学的邀请,在日本作了两场《“慢鱼吃快鱼”——中国企业二次创业》的报告,特别介绍了小天鹅的成功转制,中国企业管理者走上日本讲坛,对日本大学来说还是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消费者印象中,日本制造甚至成了"质量上乘"的代名词。然而,近些年人们发现,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竞争力越来越弱,甚至有些日本企业不得不退出中国。比如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上现在几乎看不到日本品牌的手机。日本企业为什么在中国衰败?认真研究深层次的原因,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阿里巴巴、山东如意进军日本为标志,中国企业国际化正在形成第二轮热潮。日本,又能给试图转型升级的中国企业以怎样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宋耀  魏浩 《电子财会》2004,(7):18-21
近年来,在日本流行着日本产业空洞化和中国经济威胁论,认为由于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导致了日本产业的空洞化和长期衰退。本主要就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说明日本出现产业空洞化,不是由于日本对华的直接投资而引起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日本市场已经很难找到有"日本制造(Madein Japan)"标志,并且销售额呈两位数增长的商品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制造企业会将它在制造领域的传统优势拱手相让。相反,来自日本国内的种种信号表明,不甘心的日本制造业界正酝酿着一场反攻。近日,日本最大的财经新闻机构日经BP社发布长篇连载,题为"战胜中国制造——日本企业的五张王牌"。该文明确提出,"日本制造已没有竞争力"的断言没有道理,日本制造企业要在和"中国制造"的对抗中东山再起,可以在先进生产方式、及时响应客户、专利技术、质量品牌、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日本和中国是同属亚洲圈国家,也都有相通的儒家文化背景。本文主要从日本的企业文化着手探寻他们的企业文化相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值得借鉴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拥有世界上第二大资本市场,东京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近年来,日本政府不断调整其经济政策、鼓励海外公司在日本上市。早在1997年3月18日,中国证监会就与日本大藏省以及东京证交所(下称东交所)在东京签署了有关中国企业在日本上市的谅解备忘录和意向书,为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融资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上海小企业》2001,(6):44-45
日本经济以二战后的发起设立公司时期作为新起点,经历了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高度经济成长期,确立了大规模企业与中小规模企业分立的局面,而且在经济和产业方面,大型企业开始控制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为中心的经济结构中处于次要和补充地位。在此背景下,以高度经济成长期为起点,日本先后出现了中小型企业创新的热潮。据此经验,研究日本中小企业创业历程,或许可以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向来重视资金的管理。在日本,企业认为收支计算并不逊色于损益计算,管理人员将损益计算比作棒球比赛,而将收支计算比格斗比赛。棒球比赛虽有输赢,但不会永远失败;格斗比赛一旦失败将永世不得翻身,对于企业则意味着破产。企业资金管理中有“黑字破产”和“资金好比人体中的血液”等说法。通过这些形象地比喻,可以看出日本企业非常重视资金管理。本对日本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些简单介绍,并据此探讨我国企业的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日本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日本式企业管理是美国绝对利润原则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合金文化”。中国的文化和美国的技术传到日本,被改造成“日本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日本大地,并形成日本管理的特色,由此促进了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深化,尤其与日本的贸易合作更是越来越频繁。但在贸易谈判中,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差异常常导致贸易谈判的失败。文化差异的不同使人们在处事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的企业在与日本的企业进行贸易合作时,应重视日本的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只有重视  相似文献   

16.
王晶  张长安 《企业导报》2011,(21):170-172
企业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本文以日本企业的求职测试题目为着眼点研究日本企业文化,试图通过对日本企业求职题目的研究分析,提炼出日本企业的文化特征,并对中国企业建设和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过程提出有益的思路。中国企业在学习和借鉴他国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时,需要有选择、有分析的修正学习。  相似文献   

17.
日本被誉为“企业王国”,中小企业堪称“企业王国之根本”。根1999年统计,按照原《中小企业基本法》(1963年颁布)确定的中小企业标准计算,中小企业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8.8%,提供了77.6%的就业岗位,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稳定源”。在产品的市场份额方面:中小企业占制造业增值的55.7%:占批发业销售额的64.2%;占零售业销售额的75.7%。日本学者认为,日本经济力量的2/3来源于中小企业,兼以中小企业在促进企业和技术分工、吸纳就业人口、提供出口产品及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中小企业已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场是个让日本企业又爱又恨的地方。爱,是因为中国是个最大的消费市场;恨,是因为中国几乎是全球最开放、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是一个让日本企业不得不全力拼搏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都在惊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中国品牌——这个关乎国家竞争力和企业制胜力的经济要素却发展滞后。在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的同时,中国却又是不折不扣的品牌小国、弱国。因此,有必要对日本的文化与品牌战略的关系进行一番研究,为中国企业的品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日本的文化特点包括追求完美、细腻、周到、简洁,讲究形式,重过程,重礼节,重集体行为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文化特点在商业性格上的表现概括成两个方面,以考察其与日本品牌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商业前智     
《中国企业家》2007,(2):87-96
日本企业国际化经验研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与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企业的国际化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基本都是赶超型,都面临文化上的障碍等。由于有丰田这类超级国际化成功榜样,日本企业一直是中国企业学习研究的对象。《中国企业家》此次刊登的这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是根据对大量日本企业的调研和对企业家的亲自访谈所总结的一个难得的系统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