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有人说,透过里弄看上海是最合适不过的。在关于上海的诸多影象中,里弄被一遍又一遍地展现,却不曾褪色。因此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城市规划师金经元教授的眼里,里弄才是上海区别与其他任何城市的标志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以现代都市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双重困境为切入点,引出"遗产社区"的概念。同时以上海石库门里弄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向度追溯遗产社区在产权制度方面遭遇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评析当前形态学对石库门里弄改造的研究。指出目前以形态学为基础的石库门里弄改造存在论述范式上的认知缺陷,建议从制度经济学层面探索其改造模式。在对石库门里弄改造面临的三大制度困境进行剖析之后,从产权配置多样化的视角提出四种基于不同的产权形式和用地方式的改造模式,认为通过多维改造体系构建自主化的选择平台,是协调政府、市场与个人三方权责关系,实现遗产社区保护与发展的共赢之道。  相似文献   

3.
Art Deco风格在上海近代建筑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上海城市肌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除物质层面的影响外,Art Deco还传播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作为都市文化重要发育时期的建筑风格,Art Deco风格必然长期控制及影响到后来上海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不仅仅是建筑形式的拼贴,更深藏着城市历史、审美趋向及价值观.城市形象不仅是空间的概念,更是文化的概念,体现着文化与形象的关联性.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重新认识Art Deco的价值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地域特征及城市文化的意义,维护城市形象及生活方式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空间开发与政府的制度安排、政策选择紧密相关,政策演进激励或约束空间开发主体的行为策略,影响城市政体的形成与变迁。通过考察上海宝山顾村大居的开发历程,以及政府、市场和居民等多方参与者在政体中的作用和互动关系,发现顾村大居的开发体系正是政策作用下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增长为目的的城市政体,并随着政策演进经历了从管制型政体到授权型政体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空间规划策略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竞争力视角对城市空间组织进行了重新解读和深入分析,从竞争资源、竞争载体、竞争实践三个方面论证了卓越的城市空间架构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从都市圈、市域、都市发展区、主城四个层面对南京城市空间影响其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格局进行了总体评析,并在此基础上以城市竞争力为导向,建构了未来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6.
我们处在一个变化中的社会,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空间.作为动态过程体的城市空间,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修正,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赛是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城市广播联盟和新浪网联合主办,新浪乐居承办,《中国摄影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协办的全国范围内的摄影选拔大赛,也是建国60周年的献礼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大赛的主要参赛者为普通民众,它试图以普通的人视角作为展现城市变迁的核心通道,从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城市和居所之间的每个闪亮瞬间,折射建国以来中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地变化。  相似文献   

8.
街角文化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一种衍生文化。"街角空间"最初源于城市建筑美学。街角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节点空间,担负着"交通"、"休闲"、"景观"等都市不可缺少的职能。街角建筑作为街角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对于街角空间布局和城市整体规划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促进城中村社区转型和社会融合;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为引线,推动城乡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建国后城市大气污染的演变特征和治理政策的变迁过程,发现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着科学研究不充分、政策制定滞后、治理工具单一、行政激励不相容以及社会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应从提高科学认知、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有效的约束与激励、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引入社会力量协同治理等方面完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风景湖是城市生态、人文的聚集地,具有多元的经济、社会与生态价值。以济南大明湖为例,在分析其封闭式发展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发展模式,以期为大明湖多元价值的实现与济南市湖城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特色是城市内涵和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故黄河堪称徐州人民的母亲河,她不仅承担着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的功能,更肩负着历史与文化的使命。经过多年的开发治理,故黄河已经成为名城徐州的一条生态景观走廊和美丽的风景线,但其历史文化价值还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徐州在故黄河景观打造和文化塑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加强故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强化其在徐州城市特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哲琳  张月婷 《价值工程》2011,30(33):80-81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餐具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日用生活器具之一,是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具体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餐具沿用至今,在造型、材质和颜色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其装饰性更加强烈。在特定的空间运用餐具做装饰,会给空间增添不少趣味性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14.
地方理论:城市空间发展的再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理论(Sense of Place)在城市与景观空间规划与发展领域中,代表着对环境研究的一种新角度和新方法,代表着当代城市与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的新视野。地方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感知、认知和记忆关联,是一种空间的再生产策略和方法。本文以地方理论为本体,探讨地方理论的本质内涵、构成体系及解构城市空间再生的方法论维度,如地方实践模式、地方再现模式、再现地方模式以及地方理论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区位活化观、设计活化观、遗产活化观、形态活化观、产业活化观等再生设计策略,从而丰富和完善地方理论体系及城市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以"新天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颖 《城市问题》2007,(1):75-78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与城市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显示城市文明程度和关系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上海"新天地"区域的改造模式为案例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力图阐明城市发展中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实践性,分别从实例分析和理论阐释层面指出,建立在认识自我和借鉴他者基础上的文化自觉精神和文化创新实践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罗恺 《价值工程》2012,31(8):46-47
文章以湖南会同高椅村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的影响因素出发,着重分析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中的文化内涵,阐述高椅从不同侧面遵循文化教育、社群文化活动和礼制信仰等方面要求的景观空间特色,强调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泓  燕华 《价值工程》2014,(26):126-127
城市商业中心的建设重点之一就是商业空间。广义的商业空间包括商业活动的工作场所以及工作之外的各种社交活动场所和休闲活动中心,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主要就是针对这些室内和室外的空间资源进行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这种景观设计主要是以商业的行业动态和大众的商品购买特点为理念,它在反应城市商业经济的同时也在展现着该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和文化底蕴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强化城市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提高城市居住环境,改变城市形象的负面影响,使城市发展获得再生.成都市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居住环境,对于吸引高素质群体的聚集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通过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引导,有利于改变一味强调"休闲"对城市形象的负面影响.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成都市的文化氛围,保持、延续和强化成都市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赵昌隆  李长焕 《价值工程》2010,29(30):45-45
景观绿地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价值。在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始终把绿地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尽管城市绿地规划脱胎于早期的风景园林设计,但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已扩展到多种多样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20.
潘航 《价值工程》2014,(2):300-302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地方性文化集中展现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现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在土地利用、传统商业发展、地方性文化保护、街区保护和修缮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提出了历史街区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文化维度(TSC)"三维一体"的多维保护模式。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实例,将历史街区多维度的保护模式与文明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相融合,探索文明街历史街区整体、活态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