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丹  岳昊 《物流技术》2012,(15):233-236,242
以出行者一日内进行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出行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了活动和出行的效用函数形式,并利用实际调查数据估计了二者的效用函数,然后根据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估计了出行时间关于各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函数,据此阐述了出行者的活动与出行总效用最大化的约束条件,最后通过具体算例求解最优化问题,推导出具有最大效用的日活动计划与出行决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出行信息服务能够便于出行者制定出行计划,减少其出行过程中的时空消耗。为了科学评价居民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对策,从出行者角度对居民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出行信息服务分为出行前信息服务、静态出行信息服务和动态出行信息服务三大类。依据出行行为特征建立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评价指标,通过居民出行信息服务调查来采集实际数据,并利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昆明市居民的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进行了评估。评价结果表明昆明市的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较差,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燕  刘明武 《价值工程》2013,(19):312-313
本次问卷调查从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和费用消耗及出行意愿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乌海市出行者的整体状况,私家车出行日趋增加,公交出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出行时耗大,舒适性、便利性较差等。但是可以通过改善公交出行环境来吸引更多的人优先选择公交出行,实施公交优先,以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潜变量因素对大学生返程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综合考虑出行者对出行方式的评价建立混合Logit模型。首先,通过交通调查获取南京市大学生返程出行数据;其次,对各指标变量进行信效度检验并对心理因素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然后,分别建立二项Logit模型、不考虑个人因素的混合Logit模型、混合Logit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模型计算的参数和边际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合Logit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具备更好地拟合优度。对出行方式舒适度要求系数可以设置为随机参数,大巴以时间和价格优势转移了部分高铁出行人群,大学生对于高铁的舒适性和可靠性较为认同。  相似文献   

5.
TOD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活动与出行影响——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OD建成环境塑造是TOD空间规划和管理的关键。以北京为例,对TOD区域建成环境对居民和乘客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构筑居民就业地选择、购物出行和休闲娱乐出行等三种活动和出行的Logit选择模型,定量分析了TOD土地利用、交通设施、街巷格局、商业设施等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活动和出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仲  张蒙 《物流技术》2014,(17):149-151
从出行者角度出发,运用效用函数的理论和优化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服务水平评价的方法,并通过实证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优化城市交通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出行者角度出发,运用效用函数的理论和优化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服务水平评价的方法,并通过实证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优化城市交通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尚时羽 《价值工程》2015,(10):258-262
交通系统是否能够满足人们出行活动舒适、安全、便捷、准时、经济地到达目的地的要求,可以采用可达性这一指标来衡量。现有研究多是从交通供给角度测度可达性可以给交通使用者提供怎样一种服务,不足以从微观角度衡量个体到达某一区位的机会和能力。本文试图从个体出行需求角度出发,运用随机效用理论,将出行者出行行为看成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构建基于居民出行需求的个体可达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道路施工管制对于居民出行影响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数据搜集,应用非集计模型理论及居民出行方式的RP和SP组合数据,建立了交通方式划分的MNL模型,并应用Spss22.0软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标定.通过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单因素、双因素、三因素得到了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方程,利用该模型对道路施工期间蚌埠市大学城周围居民出行交通方式的分担率进行了预测.实践证明,此模型能够充分考虑到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以后在道路施工期间居民的出行提供一定的帮助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出行链的居民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间与居民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活动分析法(Activity-based Approach)是将时间与空间、活动与移动、选择与制约结合起来分析人类行为的有效手段.基于出行链(Tour-based)分析思想,以2007年北京城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次序Logit模型对居民工作日出行的多目的性、交通方式机动化程度的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出行链的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居住空间由中心向外缘扩展,居民出行的多目的性增加、机动化程度提高,扩展至五环以外有所回落;活动时间、移动时间、出行距离对出行链的多目的化、交通工具机动化具有正向影响,晚高峰的机动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根据不同群体出行方式构建两种模型,定量测算并比较分析其交通拥堵成本,结果表明:时间价值越高的出行者交通拥堵成本越高;私家车出行者拥堵成本较高;低收入群体拥堵成本差异性较大。因此,从公交优先、技术创新及经济杠杆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群体交通拥堵成本降低机制,进而提出同步强化公共交通软硬件建设、推动"移动互联+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差异化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并完善停车收费政策等对策建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轨道交通成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轻轨运营公司如何根据客流量调整发车频率降低出行者的出行成本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Vickrey提出的瓶颈模型,通过对重庆轻轨三号线的实证调研,采用多起点单讫点模型计算早高峰出行者的出行成本,得出与经典瓶颈模型假设不同的结果,并根据结果对轨道交通运营者如何调整发车频率做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6,(7):190-193
非集计模型的效用函数在实际标定过程中会出现"逆向选择"结果。作为现代信息经济学行为理论的两大重要成果,非集计模型和"逆向选择"行为广泛应用于交通方式选择预测、交通政策制定等领域。本文从两大理论基础出发,通过模型假设过程,对效用函数"逆向选择"的原因作出分析,提出"第一类逆向选择"和"第二类逆向选择"的概念,并提出有效消除效用函数中"逆向选择"的方法。最后通过昆明交通出行意愿调查数据位基础作为案例研究,论证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以同城化背景下的广州和佛山两城市间具有城际出行行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社会统计学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两城市间居民的出行目的、方式、频次、费用等出行特性与出行者的职业、年龄、收入等社会属性进行了交叉分析,研究了广佛城际出行的变化及空间分布特性。研究发现广佛同城效应形成了一种新的城际出行模式和新的"职住分离"群体,并且形成了以主城区地铁覆盖区域为主,以周边区县为辅的城际出行点集聚区域。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量化分布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2007年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居民家庭工作日出行碳排放进行了测算,采用分等定级和洛伦兹曲线模拟的方法,分析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个体间、社区内和社区间分异.研究表明,个体间差异总体比较符合60/20分布法则,社区内的碳排放差异指数较大,内城单位社区和胡同社区家庭普遍低碳出行.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共交通出行和小汽车出行是城市交通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城市整体交通状况和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出行成本主要包括:提供者成本、使用者成本、社会成本。其中,使用者成本是人们在选择出行方式时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公共交通出行的使用者成本包括:公共交通票价、出行时间成本、舒适性成本;小汽车出行的使用者成本包括:出行时间成本、舒适性成本。本文旨在对公共交通和小汽车的使用者成本做出对比研究,以石家庄为例分析使用者成本对出行者在选择交通出行方式时的影响。一、出行使用者成本构成分析1.公共交通票价。公共交通票价主要是指出行者选用公共  相似文献   

17.
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是当今交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西安市部分居民对于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态度倾向进行调查,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对于出行者来说,换乘时间、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以及换乘衔接的可达性是换乘者主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让城市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对城市居民工作(学习)、购物(休闲)、通勤(出行)及家务四种活动不同程度的影响,认为:对工作(学习)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第三产业的移动网络化;业态多样化;教育方便、及时化。对通勤(出行)影响表现在,出行高频化,使用私家车出行低频化;通勤出行便捷化;通勤出行低碳化。对购物(休闲)影响表现在,网购商品种类的全覆盖化;网购地域的全球化;逛街行为与购物行为割裂化;大数据营销的精准化;支付的网络化、预付化。对家务活动影响表现在家务活动的O2O化。特别是基于城市居民工作与购物活动行为模式的变化,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的四方面特征:加速城市CBD的去中心化;引发城市零售、批发及金融商业空间开始萎缩;加快物流空间在城市周边集聚;未来城市停车用地将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组合分析法在消费者产品属性偏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组合分析法是一种用于测量和估计消费者对产品属性以及属性水平偏好结构的十分有效的市场分析技术。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属性相对重要性以及产品总效用函数的估计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定性和定量属性的消费者单属性边际效用函数回归模型,同时结合一个案例数据,介绍了该方法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健康发展,从个体感知视角分析其成因,能够为交通精细化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影响不同群体出行个体感知的因素。结果表明,出行者对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的拥堵更为敏感,其次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及偶发性事件,而移动互联因素会缓解拥堵感受;不同人群关注的拥堵成因与交通需求有关,道路资源分配问题凸显。因此,提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优化公共交通客流组织模式、推进交通文明建设、合理配置道路资源等对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