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随着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工作生活的现象日益普遍,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以户籍人口为基础,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的进展较为缓慢,在落户推进与不推进、居住证附带福利多与少、转移支付“钱随人走”与“钱不随人走”等制度安排上面临两难困境。建议以“愿落尽落”为原则,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以居住证为主要载体建立健全常住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以强化常住地政府履责动力为导向完善政绩考核及法律制度,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
将财政分权体制与社会资本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考察范畴,重点关注了中国式分权背景下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农村公共服务满意的调节效应。基于中国式分权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证实了民生类支出偏好对村民具有较高的福利效应,社会资本不仅对提供者存在正向溢出渠道,还显著提升了村民福利。利用CGSS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在考虑县级政府普遍面临财政困境的前提下,宽松的财政约束实际抑制了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提升,与正式制度存在替代关系的社会资本则显著提升了村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尽管如此,仍需警惕过度密集的网络嵌入所表现出的负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通过分群回归和稳健性检验被证实是有效可信的,从而为纠正农村民生公共品供给偏向,补齐新时代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提供就业、福利保障、医疗救助、计划生育、文教体育、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推动农村地区商品流通,完善农村地区自助互助服务体系……自山东省潍坊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来,政府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投入运行的农村社区普遍建设了服务中心,设立了“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大厅,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农村社区建设带来的实惠,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一、 引言 福利经济学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溯源. 本篇文章在福利经济学的视角下, 针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情况, 做出了研究. 由于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 导致我国地域间的发展不均, 城乡间公共服务是一直处于失衡的状态下, 农村和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始终是处于较大的差距. 文章基于福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阐述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 健全财政体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镇论坛》2008,(11):8-9
农村社区建设为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的覆盖提供了更加高效、方便的平台,既有利于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方便享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内容非常丰富,应该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公共服务项目覆盖农村的次序,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公共服务层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全局着眼,从农村村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事项着手,为农村全体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近年来中国部分流动人口“流而不迁”的典型事实,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和城市特征的匹配数据,构建公共服务可及性综合指数,使用IV probit和PSM方法,探索迁入地的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及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了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降低了“流而不迁”的暂时性迁居概率,且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自选择问题后仍然稳健;公共服务可及性的“人口迁移效应”因地区差异、城市级别、户口类型、家庭规模而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因流动性质、个体特征而存在显著的个体异质性。进一步研究显示,主观社会融入感在公共服务可及性的“人口迁移效应”中发挥中介机制作用,公共服务可及性对主观社会融入感具有正向影响,提升了流动个体的永久迁移意愿。基于流动人口福利改进的伦理目标,本文认为:公共部门应兼顾公共服务的地区均等化和类别均等化;注重流动人口多维度、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可及性水平提升;优化公共信息的传播路径并拓展流动个体对公共服务的表达渠道和参与范围,从而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7.
一、公共产品的概念、范围、特征 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所有成员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以及公共设施的总称.公共产品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公平性,这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仅出于弥补市场失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同时还要求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要求政府必须按照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以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智 《宏观经济管理》2023,(11):20-27+43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仍有2亿多常住人口无法与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26%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享有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城市的流动人口规模结构和财政资源获取能力差异明显,保障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压力、难度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建议按照城市“保障压力+保障能力”,将人口主要流入城市划分为4类,差异化梯次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9.
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研究结合福建省公共服务基本情况,尤其是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制度和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制度方面的现状,在分析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以完善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制度为主,以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为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制度建立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同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实际进程相联系,公共服务理念己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新的价值目标取向。社会公共需求的重大变化,迫切要求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动因,指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部门是由政府给予财政补助或政策性支持的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组织。根据政府职能和财政支出责任,确定公共服务从监管、付费和直接提供三个方面,需要在摸清公共服务部门财政支出保障现状的基础上,按公共服务部门人员和基础设施运转现状,测算公共服务部门政府投入的需求量。包括个人经费支出需求量测算和公用经费支出需求量测算。  相似文献   

12.
企业弹性福利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不同员工会有不同的需求和爱好,传统的福利制度已不能满足需要,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提供多样化的福利项目,使福利的效用最大化,以最终实现薪酬管理的支持和激励功能。以人性化管理为指导思想,在公司总体分配框架内,能够向员工提供多种福利组合,充分体现全新福利发放形式的弹性福利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公共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4.
员工福利的新模式--自助式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福利大多是固定的、类似的,但员工的实际需求却并不完全一样,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趋多样化。传统的固定式福利往往无法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从而削弱了福利实施的效果。于是,很多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福利模式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以期有效实现福利管理的保障和激励功能。以人性化管理为指导思想,在  相似文献   

15.
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是十七大提出深化财政改革的客观要求。多年以来.浙江省财政积极发挥财政分配职能,不断创新理财思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在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浙江省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作了客观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指出: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本文主要探讨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17.
茂路 《新疆财会》2010,(2):10-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国务院32号文件明确要求新疆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本文对新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与相关省市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新疆各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横向比较,找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距,进而提出了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豪杰 《企业研究》2012,(2):147-148
非货币性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非货币性福利通常是指企业提供给职的实物福利、服务性福利、优惠性福利及有偿休假性福利等。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及其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正 《西部财会》2008,(5):14-18
以公共服务购买替代公共服务垄断,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合同出租、公私合作、使用者付费和补贴制度等多种方式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既保证了公民能得到最佳服务,又确保政府的资源的最佳配置,其改革效果之好是很值得目前中国政府效仿的。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地区内部公共服务呈“断崖式落差”。然而,“局部层面”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突破是推进“全国层面”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有益尝试,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探索“跨省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机会。鉴于中国目前“公共服务不平等”现象是常年累积的结果,本文提出“公共服务增量不平等”和“公共服务存量不平等”的概念,用“本年支出合计”反映公共服务增量供给,用“本年支出合计(考虑物价因素后)的累积”近似反映公共服务存量。以区(地级市)为最小单位,将京津冀地区的43个区(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其户籍口径下1994—2015年基尼系数、广义熵指数,并得出以下基本判断:(1)京津冀各区(县、地级市)人均公共服务累积规模普遍持续增长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人均累积极端布局基本稳定;(3)通过增量调整降低存量不平等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效果显露;(4)京津冀各区(县、地级市)公共服务存量不平等程度依然很高,长期以来人均公共服务存量基尼系数处于警戒线0.36附近;(5)户籍口径公共服务不平等揭示了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的真实差距。研究结论从公共服务增量、存量及累积性角度为正确处理北京、天津、河北和京津冀一体化之间的公共服务供给关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