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抵消机制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和试点碳市场连接的关键环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已运行的8个试点碳市场都设置了抵消机制,且大部分试点碳市场还制定了专门的抵消机制管理规定;但在最高可抵消比例、来源项目类型、区域和时效等方面还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各试点碳市场普遍存在可抵消配额量远高于市场成交量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试点碳市场出现交易低迷问题。未来各试点碳市场跨区合作将会不断推进,维护市场运行稳定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不仅需要严格控制可抵消量规模,还需要及时评估已设置的抵消机制的运行效率,并进行积极完善。与此同时,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和稳定运行也需要构建统一而完备的抵消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中国省域碳配额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基于2030年碳达峰目标,将公平、效率、责任、发展等多项原则纳入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中。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联立模型、零和博弈SBM模型、熵权法等构造不同原则下的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发现: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综合性碳配额分配方案因地区间减排成本差异小而容易被更多主体所接受,最适合中国当前情况。研究创新:设计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公平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效率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零和博弈的思想,兼具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价值:制定区域间初始碳配额的合理分配方案,对于推进省际协同减排战略、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长升  郁之仪 《财会月刊》2023,(17):113-120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碳交易体系面临全国市场与多个地方试点市场共同运行的局面,内部存在市场流动性不足、配额价格异常波动、管理成本较高等问题,外部则面临欧洲碳边境税的威胁。如何将地方试点市场与全国市场进行衔接,构建“全国一盘棋”的统一市场,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题中应有之义。未来可采取两种衔接路径,即分批纳入共有行业并适时引入碳税作为联动机制,同时以金融化带动市场统一化。前者作为传统路径,后者作为创新路径,在以传统路径为主的同时辅以创新路径来保证市场衔接的顺利进行。此外,还需妥善落实协调中央与地方的配额管理规则、利用清零和补偿机制处理剩余配额、发挥中央对价格的调控作用并强化过渡期内的价格缓冲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和各国实践的调研和分析,可以从法律基础、基本框架设计、相关机构安排和调控政策4个方面分析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的9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法律基础,体系的排放总量目标,配额的初始分配,排放量监测、报告与核查,遵约机制,登记注册系统,价格机制,评价机制,碳金融。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构建应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应整合连接7个试点的区域碳交易运行机制,对它们做统一规范,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第二阶段是对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的修正,也是对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发展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碳交易初始分配制度包括初始分配方式的选择和相关配套制度的设计。本文首先对现存初始分配方式进行了归纳、分类和比较,并综述了现存或已提出碳交易市场的初始分配方式。然后对国内外相关配套制度的设计进行综述,以总配额量为视角提出了初始分配制度设计的思路,在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基础上,先依据初始分配方式的优缺点来选择初始分配方式,并对未来市场上配额松紧程度进行预估,从而决定是否设立配额调节基金或配额储蓄,对新进和关闭企业的配额管理、核证减排量限额的设置也会影响市场配额的松紧程度,也需要提前计算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9,(23):294-29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可知,由于制度不完善、基础数据不规范等原因,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呈现从局部到整体,纳入行业单一等特点。以湖北碳交易试点市场为典型案例,发现其在配额分配、交易注册等方面对我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根据碳交易数据,对比分析中国7大试点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发现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紧锣密鼓的筹建,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确立更加重要和急迫,而交易制度中的初始配额分配方式是保证市场运行效率的基础。配额分配方式有多种方式,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联合分析的方法,选取适当的指标对碳排放权配额分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从而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为企业加入全国碳排放权市场提供改革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金融 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城市建设热潮在全国掀起,普遍面临资金缺口和减排机制创新问题,这就需要低碳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支持.国际社会在低碳金融发展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如英国创设了碳信托和节能信托基金,欧盟设计了碳排放交易体系,世界银行设立各型碳基金等.国内低碳金融业发展现状是:银行业低碳绿色信贷业务增长迅速;碳权市场中项目市场发展较快,配额市...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政企互动决策下考虑碳配额的双层规划模型,随后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最后解析碳配额和需求不确定置信水平变化对供应链网络Pareto最优解集的影响。研究表明政企互动决策过程中存在最优碳配额,且随着政府部门根据双寡头制造商的反馈合理调整碳配额,上层规划模型中政府部门考虑双寡头制造商反馈的调整系数增大,双寡头制造商能够引导其它供应链企业减少间接碳排放,导致供应链网络总成本和碳排放持续减少。随着市场需求不确定置信水平升高,需求预测的精度降低,各设施间流量增加,需要增设备选设施,供应链网络总成本和碳排放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0.
科学有效的配额核定及初始分配是实现碳交易机制设计目标的关键。文章从碳配额总量核定、分配原则、分配方法、分配方案评价及预测等环节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及总结。分析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过程相互融合成为总量核算的主流体系;能更好体现区域权力均等的融合公平、效率、可持续和可行性的综合性分配原则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成为研究与应用的重心;分配方法涉及最优化方法、指标法和综合法等,与分配原则更加适配的客观加权多属性决策方法及人工智能方法方兴未艾,成为实现有效分配的新手段;方案效果评价及预测涉及测算指数和基准比较两类,基于CGE模型、多属性决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多目标达成度评价及预测方法成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探究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下引起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外生冲击及其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特征,构建一个包含碳排放权交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发现:(1)历史法下,中国经济波动更容易受到政策冲击的影响。基准线法与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下,中国经济波动更容易受到碳排放企业技术冲击与生态企业技术冲击的影响;(2)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不改变碳排放企业技术冲击与生态企业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3)基准线法下的社会福利损失小于历史法和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两种情形,随着企业的初始碳配额增加,通胀率波动与总产出波动持续增加,社会福利损失扩大,且这种情况在历史法下更明显。研究创新:将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植入DSGE模型,比较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价值:本文的分析对于中国宏观经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于2016年9月23日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针对该征求意见稿涉及的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报表列报及披露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对企业无偿从政府分配取得的碳排放权配额的处理、碳汇的资产计量、碳源的负债计量和碳核查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出我国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资产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具有固碳职能的碳汇载体不能忽略并应单独列报,总结碳核查工作的标准和依据,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17,(6):17-22
本文在碳排放总量-交易机制下,考虑碳减排的投资成本效应、产品销量的碳减排效应,以及碳市场价格与碳排放总量之间的反向关系,构建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解析求解得到了模型均衡解,同时采用数值仿真对模型中关键参数灵敏度进行了分析,以研究制造商占优型供应链碳减排协调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强制产品碳足迹认证,并通过政策激励和宣传,提升消费者的低碳意识,可以明显促进供应链系统碳减排及其稳定性;发展绿色能源,多渠道资金投入,有助于提升制造商低碳技术投资的积极性;政府对于企业初始碳排放配额分配必须谨慎,碳市场价格应由市场供需确定,以抑制碳市场过度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由建立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提高碳市场影响力和完善程度的关键是要把握市场的核心,即价格问题。根据各交易所数据选取深圳碳排放交易所2018—2021年的碳排放权日均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对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市场CER期货的价格对碳价格的影响是最大的,宏观经济因素以及能源价格因素对碳价格的影响次之,气候环境对碳价格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通过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应提高碳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并确定合理的碳配额总量。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和根本措施是减少碳排放。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排放权日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碳交易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并逐渐衍生出相关的金融需求。目前,随着总量管制、排放权交易计划及其他监管措施的逐步完善,碳金融已成为国际上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作为世界碳排放大国,随着2013年碳市场试点的实施,亟待探索出有效的金融支持工具和方法,并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碳金融在碳市场减排中的作用从国际经验看,碳金融与碳市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单周期库存系统运行中对碳配额的消耗分析,本文提出考虑碳配额的报童模型,进而研究离散型随机需求下的最优订货批量,以实现系统整体效益最大,最后通过算例再次阐述该模型。这有助于推动库存管理进一步研究,为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碳交易市场呈现逐渐活跃的态势,从碳排放配额的本质来看,代表的是一种合法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企业应将取得的排放配额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活跃的碳交易以及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碳配额核算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了个人碳交易约束下递增阶梯电价的价格优化模型,结合2014年CFPS微观调查及宏观公开数据,对中国25个省级区域正在实施的阶梯电价进行优化设计,并对阶梯价格调整所引起的居民用电特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PCT机制的实施及其政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1)PCT机制改变了居民用电阶梯价格,使第一阶梯价格下降,第二、第三阶梯价格上升;(2)初始碳配额的设定显著影响阶梯价格的变化量,随着初始碳配额的减小,各阶梯价格变化量增大;(3)PCT视角下的阶梯价格优化加强了阶梯电价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以及收入再分配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战略在发展理念、制度建设、风险防控和试点市场"功能辐射"等方面对我国碳市场的建设造成了影响,并为对外贸易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和全国碳市场的平衡带来了重要机遇。但与此同时,我国碳市场建设仍然面临着海外投资风险大、统一标准缺失、区域合作机制不完善等挑战。因此,应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入手,严格防范海外投资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深化国际金融合作,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建设,制定完善统一的国内碳排放标准,加强碳金融工具、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创新,借助"一带一路"的政策东风构建以区域碳市场合作为基础,并向全国范围辐射的多级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20.
物业税“空转”试点目前已基本结束,能否进入“实转”试点,尚不明朗。而在目前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时,有专家提出推行物业税来抑制房地产的投机需求以稳定房价,但究竟影响多大也有分歧。无论如何,物业税的开征已经没有太多的争议,只是时间问题。就此我们组织几篇文章进行探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物业税的名称使用专家各有偏好,故本组文章未进行统一,但含义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