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即将建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且目前存在缺乏统一的管理、价格不稳定、交易疲软等问题,这对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碳交易市场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2011年我国碳交易试点工作的开展,电力行业首先成为碳交易市场重要试点对象.本文结合碳交易信息披露的制度背景,以较早开展试点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2014—2017年的碳信息披露情况,并进一步对电力行业试点上市公司存在的碳信息披露比例、披露方式、披露内容及披露时间等问题进行剖析.基于此,本文从加强碳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研究、规范碳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碳信息披露监督机制、提高企业自愿披露碳信息意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制度的建设,推进我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和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碳金融市场,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它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持,同时也成为潜力巨大的金融交易市场。我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兴起,未来的碳减排潜力巨大。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存在着交易价格过低、开发项目领域过窄等问题。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资源,碳排放权的低价出售,可能会给我国带来风险。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碳交易市场短期内将经历低谷,但长期看前景依然乐观。因此,应加强碳交易方法学研究,尽快培养碳交易专门人才,加快相关中介咨询、金融服务机构的建设,尤其要部署争取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本文首先对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机制和碳金融的情况做一基本介绍,详细阐述了国内国外的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的现状,最后写了本人在参考资料后对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的前景的想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量供给国,碳交易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我国的碳交易还处于刚刚兴起阶段,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介绍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MRV(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是碳交易市场的基石,能够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数据基础、政策支撑、公信力保障、碳管理、监管等作用。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MRV体系,对我国碳交易试点建设及全国碳市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系统分析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MRV体系的构架组成、实施流程及经验做法等,总结出成熟碳市场中MRV体系的基本要素及主要内容。以天津市作为案例,重点介绍天津市在碳交易试点运行期间的MRV体系构成和分行业核算方法学的组成。通过总结对比,结合目前天津市的实际操作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企业监测能力建设、质量控制、第三方机构监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3年设立的7个碳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机制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法对碳交易机制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出探索性回答。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所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倒逼”效应,效应大小因试点地区特征不同呈现差异性,其中,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最大,重庆市最小。本文还发现,碳交易机制对促进技术创新、增加FDI流入具有积极作用,对国际贸易、投资需求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技术创新、FDI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投资需求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了阻碍作用,这可能与中国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有关,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的相关配套政策和环境,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合理利用外资,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碳减排的国内、国际形势,调研了北京等7省市碳交易试点情况,从碳交易体系框架要素设计角度,对比分析了国内碳交易的有效探索,提出了五点建议:控制目标以地区发展规划、碳排放强度或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平控制目标为准;以工业为主导产业区域,试点企业尽量以直接排放单位为主,若以服务业为主,则扩大间接排放量的市场交易份额;国家引导淘汰产能行业,采用基准法进行初始配额的分配,电力行业建议按容量等级确定排放总量(强度);核证自愿减排量指标必不可少,但比例及项目性质必须限制;对于具备条件区域行业,可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企业上报数据的闭环校验。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市场作为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分析其受国际碳市场及国内相关市场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及投资者作出科学决策。本文选取2016—2022年广东碳交易价格、欧盟碳交易价格以及沪深300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证实:欧盟碳交易价格、沪深300指数均对广东碳交易价格产生正向影响,且随着沪深300指数分位数点的上升对广东碳交易价格的影响递增;结合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发现,沪深300指数、欧盟碳交易价格对处于特定分位水平的广东碳交易价格存在负向影响。因此,为提升碳市场活跃度,提出借鉴国际碳市场柔性机制、探索碳市场金融属性、逐步扩大碳市场开放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时实 《企业导报》2014,(23):77-78
我国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法律环境初具雏形,完善稳定的碳交易市场,是确保碳交易实践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本文围绕中国碳交易市场框架构建展开研究,从碳交易市场框架设计的根本目的、碳交易市场机制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以及碳交易市场的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探讨构建构建中国碳交易市场框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量削减项目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运行,对企业生产运营、资本运作、技术革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2010~201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础上,手工搜集碳交易数据并匹配至上市公司,通过双向固定的多期DID与OLS模型,检验其对企业品牌价值影响.研究表明,碳交易对企业的品牌价值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且该效应在市场制的碳交易样本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市场制、项目制碳交易均通过营业总收入、研发投入与社会责任影响企业品牌价值;在市场制碳交易样本中,社会责任起主要中介作用,而项目制碳交易样本中,营业总收入为主要中介因素.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占比高的企业,品牌价值受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响更显著;企业所在地有碳交易试点市场,能够提高两个类型的碳交易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