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从事交换交易与非交换交易两种类型的交易。在非交换交易中,收入的获得并不一定直接发生相应的耗费或支付相应的代价,许多收入和费用并不配比。非交换收入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确认与计量是政府会计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试图从引起收入基础交易的本质及收入的来源来界定政府收入的确认标准与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重组活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对于一般的资产交易,大都是以资金清算、获利利得为目的.业务发生后即应按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及时确认业务所得并于当期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对于各种形式的重组业务.由于让渡资产的一方收到的往往是企业的股权而非现金  相似文献   

3.
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施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这就要求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体系下进行核算。由于双基础的存在,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和预算会计中的预算收入、预算费用的确认就会产生差异。固定资产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对其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处置、清查盘点中常见业务的核算以示例的方式进行梳理,分析双体系下产生的差异并进行总结,提出政府会计制度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建议,落实政府会计制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张勇梅 《当代会计》2021,(4):125-127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由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中"平行记账"的记账原则和范围不同,使得"本期盈余"和"预算结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为例,对收入费用和预算收支的经济业务进行例证和差异化分析,最终总结确定"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调节表",从而反映出其真实存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一、查补本年流转税 (一)一般原则 查补本年流转税的会计处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首先应确认应交税金(应交流转税)的增加;(2)对于查补漏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从相应的收入中冲减;对于多计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调增相关费用或资产成本;对于查补的营业税、城建税等,应计入当期营业税金及附加;(3)对于与此相关的资产折旧、摊销(含成本结转,下同)等,亦应同时调整。  相似文献   

6.
一、固定资产购入当期累计折旧及相关所得税费用的抵销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购入企业按售价(为简化说明,设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费用)作为固定资产原价入账;销售企业要按售价确认销售收入,同时要结转销售成本.由于属于内部交易,从企业集团的角度看,此项交易既不会产生收益,也不会发生损失.但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购入企业计提的折旧额中包含了内部未实现的销售利润,为此,必须将多计提的折旧应予抵销.若企业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核算,且会计与税法采用的折旧方法或折旧年限不一致时,还需将多计提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数额(即递延税款)作抵销处理.其抵销分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上接2015年第13期)四、行政事业单位具体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是指与单位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控制。具体来看,财政部所发布的《内控规范》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经济活动分为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六大类。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对单位具体业务活动和事项实施控制,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日常  相似文献   

8.
在常规财务收支审计中,我们发现各单位的违规违纪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髴坐收坐支预算外收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资产出租收入、培训收入等未按照规定及时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管理,而是直接在单位往来挂账或者增加其他收入,用于弥补费用。髵漏缴税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纳税意识淡薄,一是对工资外收入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二是对取得房产出租收入、变卖旧资产取得收入、技术劳务收入  相似文献   

9.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一)会计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依据本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主要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可以及时核算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和费用并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但却不能真实反映当期的成本和费用。事业单位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不仅收支不配比经常发生,而且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也不真实、不全面,导致其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指南》(以下简称《准则指南》对收入与利得都给出了定义及举例:“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增加的除有所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通常称为收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步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企业接受捐赠或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因其他企业违约收取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损益、流动资产价值的变动等。”从利得的定义看,与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较为相近(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从其举例看,可能涉及所有权益、递延税款、营业外收入(支出),还可能涉及某些费用,它们是否全都可以计入利得呢?  相似文献   

11.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按照配比原则,在确定这些资产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间,必须将资产本身的成本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摊销(或是税法规定允许进行转销);如果摊销(转销)方法的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直接影响企业当期损益和企业税负.笔者以材料、固定资产、应收账款三项重要资产所涉及到的摊销(转销)技术选择与税收筹划进行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为依据,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种核算基础之间存在的冲突,主要是因两种核算的范围与确认时点的不同导致产生的收入与预算收入、费用与预算支出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本文针对这些差异,结合实地的前期模拟测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可在已发布制度的披露要求基础上,通过自愿编制备查表——《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简化版)》完整反映两种核算基础的差异与调节过程,并提供了两种不同格式的调节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客观性,谨慎性,配比,权责发生则等原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如修理费,广告宣传费,利息支出,技术开发费,存货盘亏,坏帐损失等)应当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成本或期间费用,但有的企业却将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会计科目,使得企业当期损益不实;有的企业待摊费用不及时足额摊销,而是长期挂帐,将本属于期间费用的支出列作资产,企业通过将费用资产化,虚增了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14.
代红 《天津财会》2010,(4):24-26
事业单位是我国比较特殊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资产性质和职能的复杂性.一部分单位完全承担行政分配的职能(即全额补助).一部分既具有行政职能又有组织收入的条件(即差额补助).同时还存在完全进入市场靠自身创收生存的事业单位(即自收自支),这种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然有别于一般行政单位.同时也不同于企业单位.进而决定了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健性原则(Conservatism)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预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预以确认和入账,在会计工作中,具体表现为:(1)应预计一匹可能发展的损失,而不应预计任何可能获得的收益,(2)资产的计价只要有一定的依居,就应该“宁低毋高”;(3)某些介于资产和费用之间的支出,宁作费用而不作为资产处理,(4)某些介于负债和收益之间的收入,宁作负债而不作收益处理,(5)某些难以具体确定其有效期限的支,了使明知其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应一次计入当期费用而不作递延项目处理,(6)某些长期资产的折旧期或摊销期,宁可缩短,也不作毫无根据的延长,这一方面是为了排除会计估计的随意性和防止出现虚夸不实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回避企业日益突出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持纽发展的能力,本文从稳健性原则存在的理论依据分析谈谈其在我国会计中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6.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统一了现行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由原先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两者相结合.本文对原制度下高校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校财政拨款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四种收入类型,对新制度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下的收入确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统一了现行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由原先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两者相结合.本文对原制度下高校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校财政拨款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四种收入类型,对新制度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下的收入确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关于资产核算变化的分析,提出完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资产管理部分的建议,包括完善资产分类,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资产规范的表述应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相一致,细化流动资产管理,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完善基建管理,新增无形资产摊销管理,明确资产处置行为规定。  相似文献   

19.
四、行政事业单位具体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是指与单位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控制。具体来看,财政部所发布的《内控规范》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经济活动分为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六大类。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对单位具体业务活动和事项实施控制,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日常管理和业务活动有机融合,保证单位内部控制真正落地。在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目标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已经提及“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具体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是内控建设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业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其控制目标与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目标相一致,并且会结合各类经济活动的特点细化成具体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概念 (一)会计收益的概念从操作的角度讲,会计收益被定义为本期交易中已经实现的收入和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收益的五个特点:一是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主要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减去实现这些收入的必要的成本)。从传统意义上讲,会计界是用交易观来计量收益的。二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之上的,是指某一期间的财务成果。三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收入原则之上的,需要对收入进行定义、计量和确认。四是会计收益需要依据历史成本计量费用,要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一项资产按照获得时的成本核算直到被销售,才能确认所有的价值变化。因此,费用是耗费的资产或耗费的获得成本。五是会计收益要求当期实现的收入与适当的或相应的相关成本联系。因此,会计收益是建立在配比原则之上。从本质上讲,某些成本或期间成本被分配或与收入相配比,而其他的成本则结转为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