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隐性课程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问题,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隐性课程在高职院素质教育中的功能、隐性课程在高职院素质教育中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许程剑  李应彪 《价值工程》2010,29(13):194-194
本文通过对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两者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对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是学校在教育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影响因素的总和。隐性课程对大学生成长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必须把握隐性课程的潜隐性、依附性、广泛性、开放性、持久性、差异性和效果的难量化性等特征,来完善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4.
隐性知识指高度个人化的、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根据审计学科的特点.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如何促进隐性知识传播和共享的问题。本文基于隐性知识流动的视角,指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式、启发式的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显性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隐性知识。同时,给出了审计案例教学的目标、原则与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概论》课重显性课程教学、轻隐性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强化《概论》课隐性课程学习的思路,探讨了《概论》课隐性课程运用网络资源、社会实践载体的实现途径,并构建了《概论》课隐性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式,是高校整体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潜藏在教育者的人格、素质之中;潜藏于优美的校园环境里;潜藏于健康、质朴的校园文化之中,还潜藏于人本化的制度及规范之中。重视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校的道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1):250-252
本文以高职经管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学校和老师三者出发,分析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机制,并以VBSE课程为基础,具体分析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过程,最后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晓珍 《价值工程》2011,30(31):160-161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隐性课程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作为文化高度开放的时代,加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迫在眉睫。立足现实,找准对策,不断完善隐性课程,从而充分发挥其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29):229-231
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要合理运用显性教育,更要积极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本文以隐性教育的视角探讨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旨在为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隐性知识的缺乏制约着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准则,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研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隐性知识的必要性,以构建合理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1968年首次正式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自此,隐性教育便成为课程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尽管关于隐性课程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却可以从影响结果、计划性、影响环境、效果几个角度归纳出其共性:它不限于知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师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以高职教师隐性知识挖掘的相关实践经验,尝试设计了基于Web 2.0工具软件的高职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系统,为提高教师隐性知识开发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蕴含的社会价值判断与德育为核心内容的“思政”教育在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上具有内在兼容性。由于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综合教学能力提升困难以及缺乏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课程”和“思政”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钩”现象。因此,应当从如何实现“课程思政”隐性融合的角度寻求解决策略:教师应适应新型课程观发展趋势,积极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发挥隐性教育优势,深化“课程”“思政”协同性;多元融合导向,优化改革课程思政教学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由来已久,不少专家和老师都提出了许多建议。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隐性语文课程方面入手谈谈在高职院校教学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经历和成果。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显性逃课是指旷课,“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上但在从事其他无关事情的旷课行为,比如上课的时候聊天、睡觉、上网玩手机、看课外书等。大多数高校对隐性逃课没有惩罚措施,隐性逃课现象也较严重,最终会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对“隐性逃课”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依据动机理论和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分析大学生存在“隐性逃课”的内在原因,探讨如何有效减少大学生“隐性逃课”。  相似文献   

16.
陶文龙 《价值工程》2012,31(5):264-265
国家和地方《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将为高职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在以往的课程改革中人们总是想出奇出新唯课程而课程改革,常常忽视了"专业、教师、学生"这三个核心元素。本文结合作者多年高职教学与改革的实际经验,从高职课程改革与专业、教师、学生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高职课程改革必须围绕"专业——课程改革的起止点,教师——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学生——课程改革成效的检验者"这三个核心元素开展。并就围绕这三个核心元素改革高职课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8,(5):30-33
针对大学普遍存在的隐性逃课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关于课堂教学、学生自身、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几方面的原因,并针对隐性逃课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用的改进建议,如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从新审定、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并与实践接轨、真正能学以致用的课程设置、小班制和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力求为遏制大学生隐性逃课以至提高国家高等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职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设置要涉及到教材的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针对性及适应性;教学模式上的能力本位与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为此课程设置时,要打破教材的系统性,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及适应性,很好地处理好能力本位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高校基础数学课程是高校教学中的一类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理工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除了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学到的显性知识外,而隐性知识也成为目前一个更为重要的方式。文章就主要介绍在当下网络比较发达的社会环境下,隐性知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隐形知识指高度个人化的、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根据审计学科的特点,审计课程教学存在如何促进隐性知识传播和共享的问题.本文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在课堂学习环节中潜移默化获取隐性知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原则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