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比原则是指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 在实际工作中,配比原则的具体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注意: 一、实际业务中,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核算不细,对会计核算制度及会计法规学习理解不够,从而造成费用列帐不够准确。 二、由于目前的管理体制,财会人员不能独立于企业,存在领导授意将费用作为挂帐,导致当期费用不准确,歪曲利润数据,误导会计资料使用者的现象。 二、随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王倩 《教育财会研究》2004,(2):24-27,31
1.从国内看,财政部于2002年9月24日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第二条第九款指出:“非营利组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从  相似文献   

3.
配比原则是将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汁对象所取得的收入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所获得的净损益。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受益原则承认得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企业会计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为实现此目标,在会计核算中,在采用权责发生制对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确认后,须进一步运用配比原则将一定期问、特定产品或项目、特定部门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以便计算和揭示相应的经营成果。由此可见会计中的配比是以提供相关、可靠信息为主.既强调会计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配比,也强调成本费用与相关收入配比(即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双向配比);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配比原则,是指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若把这一原则合理动用到企业筹资和投资决策中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对此作些探索。 一、筹资时机与投资计划相配比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准确地把握筹资时机是决定投资计划能否实现或能否取得预期经济效益的关键。这是因为,企业筹资过早,投资计划尚未实施,就要过早的支付筹资费用,加大投资成本。相反,如果筹资过迟,就会影响投资计划的实施,造成投资延期,不能实现预期效益,甚至错过投资时机造成经济损…  相似文献   

6.
杨晴 《四川会计》2001,(11):12-13
由于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尤其是持续经营和分期核算前提的存在,使得稳健与配比无疑成为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两条重要的会计原则。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从两项原则的目标及制定的出发点来看基本上是一致的,旨在提高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质量,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情况。我国的会计准则中不少规则都反映了稳健与配比原则的密切结合,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然而,两者并非总是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7.
借款费用可以采取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即费用化;二是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即借款费用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作为购置某些资产的一部分历史成本。本文拟从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两种处理方法的利弊,谈一谈其处理原则及方法。一、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利与弊(一)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优点。1.借款费用资本化符合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资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若借款费用是由于购置某些资产而产生的,那么该笔借款费用就应计人相关的历史成本。2.借款费用资本化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  相似文献   

8.
黄予川 《企业导报》2013,(10):112-113
2010年新会计准则中对工业企业经营工业生产以外的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应交的营业税,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发生了改变。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因果配比原则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费用的概念、费用成本的关系、费用收入的因果配比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分析,加深对这一基本原则的认识和把握,能辅助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要素确认原则在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向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的经营管理信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费用要素比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都有“费用”要素。既然用词相同,是否同义 ?既名“费用”,是否包括生产费用 ?应如何定义 ?如何揭示 ?需要探索。 一、中、美、 IASC费用要素比较   我国和美国都是费用与收入配比形成营业利润, IASC是费用与收益配比形成利润 (本期净损益 )。   IASC的费用包括损失,其外延最宽。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 1970年发布第 4号公告,采用六要素论,费用要素包括损失,与现行的 IASC费用要素近似。 1980年 FASB发表第 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损失从费用要素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十要…  相似文献   

10.
完工百分比法是根据合同的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合同收入应与为达到完工进度而发生的合同成本相配比,以反映当期已完工部分的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完工百分比法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也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合同进度及本期业绩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1.
建造合同会计核算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方法。在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会计核算不规范等情况下,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和配比原则,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通过举例分析,笔者建议在某些情况下按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成本确认建造合同的收入和费用。  相似文献   

12.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改进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13条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从该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研究开发费用全部计入发生当期的费用。笔者认为,将研究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存在如下缺陷:(1)不符合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关系配比,二是时间关系配比。因果关系配比是第一位的,在不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考虑时间关系配比。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属于因果关系配比;同…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成本应纳入成本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活动对外部的影响有两个:其一是正影响,即产生社会效益,亦称外部经济;其二是负影响,即外部费用,指产生这些费用的公司或企业不负担,却强加给其以外的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来承担的损害。不管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在目前的市场体系和市场价格中均未反映,本文所指的社会成本就是指这种目前尚未纳入市场价格,也并未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加以反映的外部费用。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我们把社会成本纳入现行的成本核算系统之中,其目的就是要把核算由别人负担或由自己后负担的费用,变成自己现在负担的费用,以使…  相似文献   

14.
一、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移 收入费用观要求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定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入和费用按照经济性质联系起来,确定收益,可以得到各种性质的收益明细数据。这些明细数据比一个收益总额更为有用,是收入费用观的最大优点。其缺点是收入和费用都要追溯到原始交易的数据。收入费用观强调收入和费用必须配比,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收益观与全面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学收益观 会计学收益观采用的是“收入费用观”,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实际经济交易的结果是通过会计核算在四大假设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运用会计的专业方法确定出来的。其特征为“三位一体”,即遵循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由于它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学收益观得到了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6.
市场特征与会计理论20世纪企业财务会计理论,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产品型市场经济”为前提。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并将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在发生时的会计期间确认,同时,将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按照配比原则进行计量,正确计算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益成为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课题。企业会计以期间损益计算为基础,损益是“时期概念”。由于损益计算体系以反映经营期间企业从事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取的收益为基本认识前提,所以,损益的确认不是以企业价值为原则,而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经…  相似文献   

17.
一、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费用的确认。费用的确认是指什么样的资产耗费应当认定为费用。具体来讲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只有收益性支出才可能构成费用;(2)权责发生制原则,只要是本期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具体款项是否支付,均应当加以确认;(3)配比原则,包括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概念 (一)会计收益的概念从操作的角度讲,会计收益被定义为本期交易中已经实现的收入和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收益的五个特点:一是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主要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减去实现这些收入的必要的成本)。从传统意义上讲,会计界是用交易观来计量收益的。二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之上的,是指某一期间的财务成果。三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收入原则之上的,需要对收入进行定义、计量和确认。四是会计收益需要依据历史成本计量费用,要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一项资产按照获得时的成本核算直到被销售,才能确认所有的价值变化。因此,费用是耗费的资产或耗费的获得成本。五是会计收益要求当期实现的收入与适当的或相应的相关成本联系。因此,会计收益是建立在配比原则之上。从本质上讲,某些成本或期间成本被分配或与收入相配比,而其他的成本则结转为资产。  相似文献   

19.
配比原则作为会计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对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还是对会计实务操作都有着广泛的、全局性的统驭作用。准确把握配比原则的理论目标,深刻理解其理论内涵,不仅有助于透彻学习理解会计理论方法,也有助于提升会计实务操作能力。配比原则的理论目标就是要解决收入和费用的因果联系问题,即在收入和费用之间寻找或建立起因果联系的纽带;要实现配比原则的理论目标,就要深刻理解配比原则的理论内涵,并将其理论原理加以细化,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要求:收入和费用期间跨度相匹配、收入和费用数量基础相匹配、费用分摊期限和受益期限相匹配、收入和费用期间分布规律相匹配以及收入和费用确认进度相匹配。这些具体要求如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而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收入和费用的因果匹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会计信息就会失真。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时,要明确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和财务报表要素这三个基本概念。在基本会计准则中应有财务赧表要素的明确说明。收入要素应包括正常的商品(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的经营收入、对外投资收入和非常收入(利得)。费用要素应包括计入当期损益的产品(劳务)成本、税前生产和对外投资以外的正常经营费用、对外投资损失、非常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利润要素应按收入与费用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收支组合,形成五项利润指标。现金流量应是财务报表的一个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