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下岗和失业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使得促进就业不仅仅是一项阶段性的目标,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日益显性化,使得再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所以,就业是长期的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潘峰 《重庆财会》2003,(6):22-23
就当前发展形式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下岗和失业本来就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且我国就业问题上存在着特殊的国情,即就业问题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产生的,于是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两种经济现象并存的局面。这就使得促进就业不仅是一项阶段性目标,而且还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做好再就业工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项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继续把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切实抓出成效。大力开发再就业岗位。要坚持把抓好发展作为促进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剧增,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尤其是大龄就业困难群俸再就业问题凸显。就业再就业被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摆上一个突出位置。为了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劳动保障社区平台建设,是我国政府新时期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描述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中,把“增加就业”确立为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一。解决就业问题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本文拟就财政部门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能定位、政策取向、管理理念及思路的变化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乡镇企业的实质就是农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就业、增收和富裕.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过程.在过去实现总体小康目标的进程中,乡镇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在今后从总体建设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过程中,仍然离不开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顺应民意、遵循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一个必须坚持的长期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7.
邢俊芳 《中国审计》2003,(19):65-66
三、中国发展效益审计的战略思考 在中国发展效益审计,可以说是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低效益、轻视效益问题,找到其中一条出路.人们称审计者是经济医生,我希望经济医生把效益审计作为中医药方,对中国国民经济低效益采用既治标又治本的中医疗法,而把财务审计作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紧应急的西医药方,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经济犯罪,采用西医疗法.只要尽我所能,定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目前,我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就业.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深刻认识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保增长与保就业相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短期就业促进政策与长期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合起来,促进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梁良 《中国就业》2010,(3):20-22
威海市是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美丽城市,是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和山东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全市有本地农村人口132.4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52.5%,外来农民工27万人。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公共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必须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灵魂;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制造业是新型工业化的支撑;现代服务业促进就业是新型工业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张掖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就业岗位有限,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已经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报告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指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特别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把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就业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最为关心并重点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之一.我们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就业问题,把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将增加就业岗位列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促进就业的支持力度,在调整财政货币政策时充分考虑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人类维系生存和谋求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国家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因此,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发展战略。要坚持标本兼治。目前,就业问题的突出矛盾是下岗职工再就业。要全力以赴地抓好中央关于再就业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的落实。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把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切实抓出成效。在采取措施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和失业保障的…  相似文献   

15.
房价的持续过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为抑制和稳定房价,国务院及国家多个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措施。可以看出,这些措施有的是针对政府,有的是针对开发商,多数强调的是调控和监管,当然还有一些很技术的措施,虽然程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强,但仍有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味道。  相似文献   

16.
各地动态     
河北制定推经济促就业的若干措施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的通知》。一、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要坚持通过发展和改革的办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正确处理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就业的关系,逐步走出一条既能充分促进就业,又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二、筛选一批劳动密集型项目加快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在全省重点推进的200个项目中,着重抓好钢铁、化工、机械、纺织、港口、交通和农业等50个劳动密集型及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7.
李奕 《中国就业》2014,(4):38-39
正重点群体就业,是长期以来困扰就业工作的难题,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内江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利用"职业指导师"理论,并结合工作实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并以此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办法,以促进重点人群就业。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现化建设正面临两大发展,一是农业向工业化发展,即农业现代化;二是产业结构向现代化发展,即向升级换代发展。出现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之时,这个问题更突出。就业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它随着经济发展而突出,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合理解决。失业的增加是令人担忧的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一、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应是政府的职责(一)在我国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人口大国里,要看到失业与就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城市政府的就业压力一个接连一本,已…  相似文献   

19.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朝阳经济的成长力量,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现状,积极探讨减轻我国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促进小微企业经营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对当前的就业再就业形势,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认识,既不能因全面超额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而盲目乐观,忽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因存在不充分就业和灵活就业而过分夸大再就业工作压力,延缓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