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城市边缘区及其空间扩散方式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地域实体,是城乡相互渗透,城市化发展迅速,城乡矛盾尖锐,自然、经济和社会特征介于典型的城市与典型的农村之间的城乡过渡地带。城市边缘区又可划分为内部边缘区和外部边缘区。内部边缘区和外部边缘区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特征。 1.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类型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圈层形结构模式。其特点是内部边缘区、外部边缘区以主城区为核心,依次环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地位越来越突出,耕地保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问题尤为突出,解决好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问题,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环境空间和农村环境空间过渡地带,是城市外延的发展用地区,更是城市中最活跃、变化最为迅速的地区.对于城市边缘区来说,要面对特殊的土地利用环境,土地利用规划模式的创新研究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经济、人口、社会和景观犹如几个巨大的齿轮相互契合着,形成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和重要的权衡要素,是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问题的共同关注要素。在城市边缘区这个同时兼具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城市和乡村激烈碰撞的空间地带里,乡村旅游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其中,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土地、经济和人口社会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乡村发展的巨大机器。本文以成都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为对象,通过观察其发展历程中的土地、经济、人口和景观变革来透视旅游经济作用下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变革的结果表明,在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带发生的乡村旅游并非是乡村抵御城市的有力防线,而是通过一种非工业化的路径创建了乡村向城市过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边缘区处于城市与农村地区过渡地带,其地价具有复杂性.城市边缘区土地估价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因素,文章详细分析了其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如土地估价机构委托风险、土地估价人员执业素质风险及评估方法的选取和参数确定风险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城市边缘区土地估价的风险预控系统,并阐释了该系统的施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期减小评估误差,提升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价格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亟须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影响的过渡地带,是多数城市的主要扩展地,其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异常活跃.一些城市由于采取了不合理的土地生产与管理方式,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城市边缘区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发展问题.因此,加紧开展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创新研究,对缓解边缘区用地矛盾、优化边缘区用地结构、提高边缘区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城市边缘聚落的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边缘聚落的形态类别、一般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提出其分阶段城市化演进的范型,试图揭示制度变迁与城市边缘区形态的互动关系,并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乡村规划模式采用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与功能产业布局,忽视了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复杂性,出现了居民点盲目迁并、劳动力析出与就业供给错位、设施配给与实际需求不符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以湘潭城市边缘区——昭山示范区为例,行中索知,通过调研不同村庄农作类型、劳动力析出水平、土地流转条件、居民发展意愿等内容,分析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知行耦合,针对性地提出居民点空间建设、就业岗位设置、土地流转模式的分类发展策略,并建立多元实施保障机制,为探索内生需求导向的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模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在城市空间外延扩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建设性破坏",同时因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带来"复兴"的机遇,如何处理好保护诉求及与城市共同发展是目前的迫切问题。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应采取主动协同城市发展的模式,借助外部政策、资金的支持,充分挖掘和利用内生资源,由被动保护向积极的发展性保护转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以陕西省富平县莲湖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实践为例,从城市化协同发展、自然景观环境保护、风貌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旅游产业引入等方面探索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的空间演替过程是在乡村土地利用的基质上,叠加城市扰动力的作用,形成了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的特殊空间构型,其空间演替与其基质层面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很大关系。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分别设计规划模式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促进整个城市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失地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市民化已成为推进城市化的瓶颈。因此,文章提出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进入城市门槛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迅速进入到了快速城市化阶段,而快速城市化与快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成为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快速扩张及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方面,土地生产要素的紧缺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大的"门槛",耕地保护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土地资产的暴涨也引致了房价暴涨等严重的社会不公问题,"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改革"土地财政"、强化城市增长管理、抑制城市蔓延则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和谐城市化及其测度理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增长,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和谐。通过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理解,充分挖掘和谐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发展特征,并通过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以及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和谐度来衡量城市化的和谐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镇空间区域扩展分析的城市化进程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城市扩展的空间数据是评估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以福清市为例 ,探讨了利用城市发展的空间数据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原理和方法。文章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别提取了福清市 1991年和 1996年的城镇用地信息 ,发现在这 5年中 ,福清市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 1 2倍。经过对城镇区域扩展进行空间分析 ,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进一步查明了福清市城镇化进程的驱动力主要为工业大发展和非农业人口的增加。但是 ,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在某些乡镇和地区起了重要的作用。综合多因子分析表明 ,福清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乡村的城镇化 ,而不是中心城区的贡献。总的看来 ,福清市城市化的水平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空间扩展的速度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福清市城市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速率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国内外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进展,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6-2007年间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7年间,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土地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增长约15%;与全国范围内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不同,广东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6.
霍振东 《价值工程》2011,30(25):70-70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扰对非常剧烈,主要表现在城市用地总量及结构失衡的生态恶化。本篇文章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展开讨论,结合南京土地集约利用的状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urbanization of rural China is increasingly achieved not through physical land grabs but the strategic enrolment of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commodification of land via speculative rentiership.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examines this shift in approach from the deployment of extra‐economic force in state‐led land expropriations toward an increasing reliance on market mechanisms in land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a financial district in peri‐urban Guangzhou, shows that the enrolment of village communities is achieved through their cooptation as corporatist market players in regimes of rent‐based accumulation. While the apparent use of voluntaristic market exchange has reduced the need for coercion, however, the commodification process has at the same time created new terrain for dispossessory practices whereby value is illicitly extracted and seized by elites through rent relations. The shift from overt land grabbing to more covert mechanisms of value appropriation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ural class relations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政策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论文简述了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分析了现阶段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探讨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在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方面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we look beyond dispossession by exclusionary urbanization to highlight the complex articulation of migration histories, speculative accumulation, translocal livelihoods and political practices that make up a mini-city in Mumbai's periphery. We think from Mumbai's periphery as a site from where theory can be made to argue that existing frameworks of peripheral urbanization are territorially fixed, and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expand beyond a focus on land dynamics to a discussion on migration, translocal residence and livelihoods. We propose three extensions. First, we argue that peripheral urbanization must expand to include multiple temporalities and agencies that play out in line with orientations toward permanence but also temporariness. Second, we stretch the idea of autoconstruction beyond the material realm to focus on autoconstructed alliances as a central component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capitalist commodification of land but also exceeding it. Third, in a situation where residents inhabit both temporariness and permanence, they collectively produce place as simultaneously way station and place-in-the-making. We conclude the article by reflecting on what a peripheral urbanization reconfigured for mobility and temporariness means for social justice and inclusion of the (migrant) working poor in the city.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加快的日益显著,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文中根据河北省的土地资源禀赋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研究当前河北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全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和对策建议,推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