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城市家庭住房自有率的整体上升趋势日渐受到关注,但少有对住房自有率地区差异的研究。在使用"六普"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对中国城市家庭住房自有率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城市家庭住房自有率在不同省份之间呈现较大差异;房价收入比、流动人口比例和失业率对其均有显著负向影响;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婚人口比例、家庭规模对其则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讨论了以上研究发现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家庭住房自有率的整体上升趋势日渐受到关注,但少有对住房自有率地区差异的研究。在使用“六普”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对中国城市家庭住房自有率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城市家庭住房自有率在不同省份之间呈现较大差异;房价收入比、流动人口比例和失业率对其均有显著负向影响;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婚人口比例、家庭规模对其则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讨论了以上研究发现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住房租赁市场的封闭、单中心城市一般均衡模型,模型化了住房自有率与城市蔓延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结论显示:首先,与自有住房者相比,租房者倾向于居住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其次,住房自有率的提高会使城市空间面积扩大,加剧城市蔓延。进一步,利用地级市数据分别对理论命题结论进行了检验,在比较充分地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证实了高住房自有率会加剧城市蔓延。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不断升高的住房自有率也是加剧我国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31个省和地区2010年的数据,首先计算各地区的住房自有率,然后考察住房自有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基于实证结果计算各地区的实际住房自有率。实证研究发现,住房自有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住房自有率先上升后下降,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位于曲线的下降段、缓慢上升段和快速上升段。利用联立方程组的估计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同时还发现住房自有率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31个省和地区2010年的数据,首先计算各地区的住房自有率,然后考察住房自有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基于实证结果计算各地区的实际住房自有率。实证研究发现,住房自有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住房自有率先上升后下降,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位于曲线的下降段、缓慢上升段和快速上升段。利用联立方程组的估计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同时还发现住房自有率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浙江省城镇家庭住房自有率、人均住宅面积、住宅成套率等反映居住水平的指标均达到全国领先。然而与此同时,城镇住宅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形成了独特的"杭州现象"与"浙江现象"。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日益凸显,如:城镇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住房运作机制不健全,有关政策不协调,中低收入家庭购房困难等,其不仅影响到住宅市场的稳定性和住宅产业的可持续性,而且将成为浙江加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战略升级要求在深化城镇化、工业化中推进农业现代化。我国经济"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使农民工进城的不可逆性愈发确定。稳妥推进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无疑是发展方式转型多重关键战略的第一重。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健全因此也需要新的政策导向:将农民工住房供应思路调整为提供长期安居;界定保障房和商品房的供应边界,大力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发展成本型竞争的住房租赁市场;探索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产权共有"模式的住房资产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住房租赁市场的封闭、单中心城市一般均衡模型,模型化了住房自有率与城市蔓延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结论显示:首先,与自有住房者相比,租房者倾向于居住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其次,住房自有率的提高会使城市空间面积扩大,加剧城市蔓延。进一步,利用地级市数据分别对理论命题结论进行了检验,在比较充分地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证实了高住房自有率会加剧城市蔓延。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不断升高的住房自有率也是加剧我国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住房自有化,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已经实行或正在创建的住房制度,也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国家都保持着较高的住房自有率(表一)。根据1998年4月份的调查,我国城镇住房家庭自有率仅有30%,租用单位房屋的占49%,另有6%的租市场房屋,15%的为其他。因此,研究、借鉴国外住房自有化的一些成功做法,对于加快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鹏  张韵 《上海房地》2021,(4):6-12
湾区发展在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住房供应不足、居民住房负担重等一系列住房问题。本文以三大国际湾区为例,通过回顾湾区规划理念,分析湾区发展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总结住房政策经验,从而获得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住房供应方面的启示。这些启示包括:通过多部门规划协同,增强住房供应的有效性;通过提高土地容积率、盘活存量与建设保障房增加住房供应;通过制定目标,提高湾区居住品质,力求打造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省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城镇住宅建设和住房市场的繁荣,城镇家庭住房自有率,人均住宅面积,住宅成套率等反映居住水平的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国过去20多年来执行了一定程度上相似的住宅政策,也就是让市场在住宅供应上扮演更多的角色。英国住房改革是从1981年开始的,和我们20世纪90年代最后一次住房改革一样,都是出售公房。英国住房改革的结果就是公房出租率从1981年的3t.4%降到2004年的19.3%,  相似文献   

13.
高波 《价值工程》2009,28(1):163-165
住房保障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式下,为改善住在的数量、质量、价格以及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为适应不同时期的住房需求和住房供应模式而设计的干预政策;其目的是提高居民家庭拥有住房的比例,从数量和质量上改善住房的供给。  相似文献   

14.
从住房价格机制看我国商品房价格畸高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城市问题》2002,(1):37-41
深化房改 ,加快住房建设 ,把住宅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热点 ,是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的关键所在 ;也是扩大内需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顺应这一要求 ,必须理顺和完善住房价格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两方面的作用。目前 ,我国新的住房供应体系正在形成。住房供应商 (政府、开发商等 )向高收入家庭提供市场价商品房 ,向中等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 ,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由于政策目标与宗旨的差异性 ,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这三类房屋…  相似文献   

15.
经济适用房是商品房还是社会保障住房? 按照改革的设计初衷,我们要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即在住宅商品化的过程中鼓励发展普通商品住宅,这一政策目标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大量以经济适用为特征的普通住宅开发是靠政府还是靠市场,政府在住宅市场的作用是什么?政府社会保障住房的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评价——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我国启动了以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三大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其中,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成为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果,评估我国现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的绩效。  相似文献   

17.
所谓住房自有率,简而言之即家庭自有住房在全部住房中所占的比例,被认为是考量国民居住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年来,不少机构发布了我国的住房自有率数据。几乎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数据都显示我国的住房自有率位居世界前列。今年5月,西南财经大学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近期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  相似文献   

18.
在国外,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实行住房商品化的政策,大部分住房都是进入市场流通的。在许多国家,住房是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动产交易中占主体地位。从价值实现方式看,国外住房市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房屋租赁市场;二是房屋买卖市场。一般来说,住房自有率较低的国家,房屋租赁市场规模较大,而住房自有率较高的国家,房屋买卖市场规模较大。从建房方式来看,住房市场又分三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住房社会化供应体系”是指按照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为解决全社会成员及其家庭居住问题而建立的住房生产、供应及其管理的方式、政策和运作规则,建立社会化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家庭要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这是上海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的一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GDP增长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住房建设关系万千百姓的切身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杭州中低收入家庭(户均年收入3.5万元以下)占66.5%,真正能买得起高价商品房的家庭不多。因此,研究调整杭州住房供应政策,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居民住房需求应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任务,以形成一个合情合理的社会住宅分配方式的组合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