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3月7日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最基本的要求和表现就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吃饱、穿暖。但市场经济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庞大的失业人群和贫困人口,导致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不和谐之声不时响起。  相似文献   

3.
乔鹏云  薛正强 《活力》2007,(4):42-42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理念。在我国古代,和谐社会就是一种理想的大同社会,在今天,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在西方,和谐思想被运用到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方面面。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王李琪 《价值工程》2014,33(33):182-183
企业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物质资料生产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载体,也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参与党建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经验,就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为我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激奋不已的时候。总有一个深切的忧虑挥之不去,那就是资源与发展、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资源供不应求,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超过了环境承载力。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我们为眼前的“美餐”付费过高而无法持续发展时,就必须重新审视我们所付出代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无论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乃至人文环境建设都有很大的助益作用,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机内容和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一种感觉,尽管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不过只要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人们能够感觉幸福,那就会处处充满和谐。物质是幸福的基础,但幸福不完全决定于物质。人的幸福感受比较心理因素的影响,只有自觉调节心理,在爱的付出中体验幸福,和谐才会持久。  相似文献   

8.
潘承烈 《企业世界》2007,(11):36-37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反映了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上海小企业》2006,(2):19-19
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2004年经济普查之后的国民生产总值调整显示,GDP增长的2.3万亿大部分贡献来自民营企业。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表示,这次经济普查,进一步说明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比原来想象的要大,需要进一步认识的是,民营经济的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如解决就业、社区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根据调查:现在能够吸纳下岗人员和农村中分流出来的一部分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0.
高虎虎 《会计之友》2009,(11):15-15
会计行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实质上是通过会计信息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和谐产生影响的。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影响相关各方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导致社会经济混乱和社会发展的不和谐、不稳定。只有加强激励监督机制,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规范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才能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所谓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应是“人人有饭吃,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皆能言,有平等的话语权”.这也是“和谐”二字的基本含义。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实现“人人有饭吃”,“人人皆能言”的前提。和谐的劳动关系意味着劳动关系双方能围绕共同利益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为实现共同目标能相互尊重、平等相处:面对困难能团结一致、相互扶持;对待胜利和成果能达到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因此,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双方的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和睦融洽的合作关系,共谋发展的双赢关系,利益互补的共生关系。显然,这种关系是任何用人单位兴旺发展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各类企业、单位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劳动关系和谐了,社会上各类人员的权益才能平衡,机会才能均等,矛盾才能缓解、平息,社会才能相安无事,才谈得上和谐,因此,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本文就劳动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关系,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探讨,为构建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作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政府审计,研究政府审计如何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是个很大的题目,需要深入、动态性地研究。这里就几个主要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次会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做到:一是民主法治,即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二是公平正义,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三是诚信友爱、即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充满活力,即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五是安定有序,即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和谐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村粗放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日益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较为突出,使得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农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推进,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目前生存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6.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发展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一张促进社会进步的“安全网”。本文试图就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进行阐述,以引起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邓楠 《企业科协》2007,(11):F0002-F0002
十七大报告的理论创新很多,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说明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了。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十七大报告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财政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尽人意 中国近年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的进展还是相当明显的,但政府所提供的福利还并不能令人满意,公共服务水平低,城乡之间福利分配悬殊大,这是需要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土资源管理是新时期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构建和谐社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如何融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切实履行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职责?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国土资源管理者要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