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上市公司有围绕盈余目标进行盈余平滑的倾向。本文首先利用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估测出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利润,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保盈和保配特征,分不同ROE区间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别的上市公司围绕盈余目标进行盈余平滑的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2007年~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盈余激进度与盈余平滑度两个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盈余透明度,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盈余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上市公司盈余透明度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具体而言,管理者越倾向于过度自信,上市公司的盈余激进度与盈余平滑度越高,因而盈余透明度越低。研究还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的盈余平滑动机要大于单纯高报盈余动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1年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增量解释力,检验这部分报告盈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还是扭曲了信息。研究发现: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呈U型,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增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4.
以会计盈余激进程度发生反转来识别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不同会计盈余操控行为下的盈余持续性问题。研究发现,在没有显著的盈余操控行为时,现金盈余和应计盈余的持续能力没有显著差别;在首次发生盈余操控行为后,平滑收益动机下的负向盈余管理导致未来盈余的较小波动,使得会计盈余整体呈现较强的持续能力;而在其他动机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下,未来盈余的波动性难以预测,现金盈余和应计盈余都不具备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2004~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成本粘性与盈余平滑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管理者进行盈余平滑的行为会削弱企业的成本粘性,同时成本粘性较高企业中管理者的盈余平滑行为会有所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在代理成本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说明管理者自利动机是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可为全面和动态地理解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和盈余管理行为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会计盈余管理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与会计盈余作假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且呈现出增长趋势和季节差异性。公司管理者应当优化其盈余管理行为,牢记投资者是具有信息判断能力的、会计盈余管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并尽可能保持公司盈余的平滑性。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向下粘性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粘性具有不同作用:应计盈余管理强化了审计费用粘性,随着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审计费用的变动呈现出更强的“易涨难跌”特征,而且这种特征对于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负向应计盈余管理都非常显著;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粘性没有影响;盈余平滑会弱化审计费用的向下粘性,盈余平滑程度越高,审计费用的粘性越差。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盈余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与原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变革对上市公司的盈余产生了巨大影响,既而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准则的变革,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和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而对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和盈余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的存在与会计准则、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文章以2009—2013年度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盈余管理方式偏好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方式选择。研究显示:真实盈余管理是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但应计利润盈余管理也未退出“历史舞台”,仍辅助真实盈余管理共同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下,费用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大,而销售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小。最后,对规范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07年至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风险承受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波动性越强,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盈余波动性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越强,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资产专用性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盈余波动性和资产专用性是衡量风险承受水平的指标。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风险承受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即当上市公司风险承受水平越高时,其盈余管理程度越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美国上市公司盈余属性经验数据基础上,用相同的方法估计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属性替代变量统计值,对两国上市公司盈余属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观察我国上市公司盈余属性的存在性、相互独立性及稳定性。经过对比研究发现,除盈余持续性外,我国上市公司盈余属性的方向是基本确定的,属性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发现隶属关系,尤其是源于市场和源于会计数据的属性之间很少重叠,但我国源于市场的盈余属性与美国研究结果差异比较大,是否独立存在类似属性尚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影响着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会计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盈余管理涵义的基础上,接着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以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利弊,最后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研究沪深两市2008年年报开始实施XBRL后,管理层如何在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进行权衡。首先证实了中国证券市场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并从全部上市公司样本中选出最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的可疑样本,然后对可疑样本在XBRL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XBRL实施后管理层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的使用,增加了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特定的盈余基准。同时还研究了财政部从2010年年报开始对部分上市公司XBRL报送格式进行介入的效果,发现在财政部加强监管后,上市公司减少了真实盈余管理,即交易所和财政部的共同监督作用可抑制上市公司转向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与以往单纯从内部控制这一规则治理机制出发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不同,引入关系型交易这一关系治理机制,探讨两种不同的治理机制及其交互作用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供应商/客户关系交易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供应商关系型交易诱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对客户关系型交易诱发的应计/真实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盈余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与原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变革对上市公司的盈余产生了巨大影响,既而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准则的变革,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和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而时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和盈余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资本市场诞生以来,盈余管理问题就成为学术界及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存在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政府监管政策之间的不断博弈,由于不同盈余管理行为的所得税成本的差异,上市公司也在选择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是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严重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这就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对多样化的盈余管理行为不断加强制度化建设,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许多契约重要参数的会计盈余一直是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十分敏感的财务指标。公司管理当局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他们的财务目标。财政部颁布的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的新准则在强化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对原准则中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使用频率最高的资产减值、关联交易进行了修订,同时一些对我国来说是新的计量方法、业务规范的引入也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8.
韩晨  李学峰  张宇 《财会月刊》2014,(8):114-117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的不同盈余管理动机将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类,并分别探讨了它们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表现。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类上市公司是否有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验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是微利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重要手段,微利上市公司偏好于选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改变利润。本文把盈余管理分为企业独立进行的盈余管理和企业依靠外界进行的盈余管理,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微利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盈余分解对提高盈余预测能力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盈余分解在提高盈余预测水平上的作用。研究发现,从净利润到把净利润分解成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等八个盈余项目的过程中,盈余分解能够持续提高盈余预测水平,盈余分解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幼稚模型和基本模型,结果显示,营业收益的持续性高于非营业收益,投资收益亦有一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