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是社会性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是文化,文化是组织结构的基石,约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及关系准则.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讲: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亲戚邻里朋友等关系是中国人第二重的社会生活.这两重社会生活,集中了中国人的要求,范围了中国人的活动,规定了其社会的道德条件和政治上的法律制度.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也讲:以“已”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相似文献   

2.
《乔家大院》折射的现代市场经营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宅院是历史中抹不去的记忆.宅院是一个人、一个家族事业成败和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志,也是家族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宅院是出口,宅院也是归宿.  相似文献   

3.
现在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是这样的吗?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发表文章指出,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 金融发展和城乡差距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甚至可以说这是我们中国社会所有人都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无论是上层人士还是平民, 大家对自己的收入都是极其关心的. 中国的经济体与金融在不断发展, 但是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被解决. 特别是那些农村的人和山区的人更是对此非常关注. 很多学者都认为我国的能源和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均是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发展产生差距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外很多的学者和经济学家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但是却得不到一个十分确定的答案, 因此这个谜就更加吸引人了.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金融的不断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笔者对此也非常着迷. 因此, 笔者想在这个文章上先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再把这方面的研究文献综述拿来看一下, 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0,(2)
<正>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礼仪","礼尚往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送礼"也就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在今天,礼品已经成为联络、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重要桥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礼品市场也在不断的变  相似文献   

6.
郝滨滨 《活力》2010,(20):98-98
现阶段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与这种转型、转轨相伴随的是利益结构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重新分化、组合,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出来,成为人关注的焦点。追求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开始十分关注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状态,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任何政策及理念的实施落实都需要一个过程.面对一个法制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的中国市场环境,企业家们该如何把握新时代的政商关系,仍是很多人的困惑.企业与政府之间,似乎总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一、独立审计职业道德的内涵解析 我国古代思想家苟况在<功学篇>中将"道"与"德"首次作为一个慨念使用,指出其整体含义即人的行为合于理、利于人.而在西方"道德"一词亦兼具社会风俗和个人品性,类似中国占代的道与德的含义.伦理学角度的"道德"概念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三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的一个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原因,就是中国社会目前缺乏必要的、系统的社会政策.不仅是贫富差距问题,中国现阶段其他的许多社会问题之所以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都与当今中国缺乏必要的社会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0.
题记: 世界给了一些人幸运,留给了我们不公,我们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但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平凡永远占据着主流,奋斗永远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既然生在了黑暗,我们只能选择做点缀的繁星.我们出生于平凡,归终以平凡,感恩于我们的父母赋予给我们的那片奋斗的天空,感恩于我的青春年华,感恩于爱我们的每一个人与我们爱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1.
谐趣园     
<正>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是《光明日报》一篇文章的标题,但是,成了20年改革开放中思想解放的"推土机"。以后中国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和它有关。2.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于穷困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句传递最快、最广的口号。相对于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而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最通俗的表达。3.只生一个好这是对"人多好办事"的彻底否定。1980年国家倡导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国策,已给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民幸福又创造了一个条件。4.时间就是金钱这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带来的是社会生活节奏的"提速"。随之而来的是与这句口号相配套的另一句话:"效率就是生命"。5.理解万岁它表达出一种对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渴望以及对多种选择的宽容,曾激励当代中国青年在历史转折时期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功能及其对公平和效率的影响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焦点所在。基于对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无论是从中国当前养老保险体系所蕴含的制度性缺陷和偏差来看,还是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中国都需要深化和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眼于当前收入差距较大的社会现实,进一步的改革应以缔造社会公正与安全为导向,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共济关系与合作精神为目标,构建一个公平与效率协调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引言 顺应着全球化分工的需要,逐步敞开胸怀的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迅速崛起了一个以现代工商企业为经济主体特征的"公司中国"(Corporate China).与此同时,"企业公民"也日益在中国企业军团中深入人心.企业公民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一个企业公民认为公司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因此,它会全面考虑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4.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内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状态.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高校内部的和谐,才能构成高校外部的和谐和整个社会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1、关系的概念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关系导向型文化,关系是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特征的一个核心概念,但是关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复杂的、动态的概念,学者们对关系的研究仍存在很大分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备受全人类的高度重视.过去,有些社会组织仅把公共关系当作战术来运用.现在,逐步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上来研究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难得的可开发的资源,也是一个营造出来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充分运用公共关系学为社会组织主体服务,是业界内外都关心的课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于企业中带有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1989年我国第一次出现"民工潮",迄今为止,"民工潮"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据统计,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数量已从80年代中后期的三四千万人,发展到2003年的9900万人之众.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就业群体.它们像一个巨大的候鸟群,每年在中国的版图上纵横迁移,这是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的现象.他们的出现与壮大在近年来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原有秩序,引起了人们在观念、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上的不适与紧张.这种不适与紧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的不适与紧张,比如农民工对城市交通、社会治安和市民就业的压力急剧加大,以致一些市政管理者与市民视农民工为"盲流",怨声载道;二是农民工本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低劣的生存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如何来看待这些不适与紧张?对于民工潮现象应如何评价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备受全人类的高度重视.过去,有些社会组织仅把公共关系当作战术来运用.现在,逐步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上来研究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难得的可开发的资源,也是一个营造出来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充分运用公共关系学为社会组织主体服务,是业界内外都关心的课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于企业中带有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三个字母迅速走进了中国人的话语体系与视野,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整整5年过去了,中国人抓住了入世的机遇,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消费行为中从众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受本土社会取向文化影响,中国消费者在消费决策过程中偏好于借助以适应为焦点的选择次级控制策略来实现维护与周围他人、特定群体以及环境中其他特定因素之间和谐、融洽之关系的目标,因此其从众消费行为具有主动调整自我、积极适应的特征.与之相比,受个体主义文化影响,西方消费者偏好采用初级控制策略,其从众消费行为具有被动、消极适应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变迁与中国人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非从众意识在不断加强,但是中国文化与社会的社会导向特征的存在决定了次级控制策略仍是影响中国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