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生产率、投资及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极限产出水平是在一定供给条件卜如生产率水平和劳动力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经济运行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水平,极限产出水平主要取决于生产率水平;长期来看,资本与产出存在一种稳定的比例关系;生产率的增长对产出和投资的增长具有一种乘数放大效应,而乘数效应大小取决于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一个经济实现消费最大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运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直接测算出我国的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并得出研究结论:我国的投资率增长1%,可促进实际经济增长约0.16%,我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增加1%,可促进实际经济增长约0.093%;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最近十几年将更加依赖于高投资率.结合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几点政策建议,以期对理论界及实务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长三角的政府公共投资(分配)过多地流向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等核心城市,使这些城市的人均公共资本拥有量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其边际生产率递减情况的发生。但它们的资本利用效率或技术创新水平没有明显提升(或下降),不足以抵消其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的趋势。对这些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说,公共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意义已经在数量上表现得不明显,但对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且资本边际生产率呈递增态势的长三角外缘中小城市而言,公共投资却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薛新红  王忠诚 《价值工程》2021,40(21):191-193
直接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生产率机制、就业机制以及社会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直接投资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增长,产生减贫效应的机理和渠道,并以几内亚、南非、尼日利亚、苏丹、阿尔及利亚和马达加斯加六个非洲国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减贫效果.研究表明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有效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乘数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近年来的投资与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因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不健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及供给的低效率等原因而持续下降。解决的主要途径或措施应为:1.通过收入分配的公平调节,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等提高社会消费水平;2.通过金融管理体制及资本的市场化发展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3.强化供给管理,通过产业倾斜政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框架,根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7年的数据,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和R&D投资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健康投资对产出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估算了我国总量的生产函数以及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此外,本文还将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化,进一步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对政府资助研发活动对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乘数作用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政府资助研发资金对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模型,提出了政府资助研发资金经济增长乘数和政府资助研发资金国际贸易发展乘数的概念,并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1991-2010年数据进行了实证,计算出了具体乘数,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资助研发资金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改进的STR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序列进行了拟合。基于该模型,我们发现:自建国以来,我国增长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要素投入的增长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这说明在绝大部分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都表现出了粗放型特征;除资本以外,其余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得到了持续的提升;资本边际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拉动,从而导致了投资过度;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最后,我们还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从高科技产业部门加大主高科技产业投资,进而促进资本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两个角度来研究高科技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论表明,高科技产业投资通过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步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物化性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化于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变量。本文对Solow的时期性增长模型进行了扩展,并据此分析了物化性技术进步在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中的作用。研究认为,要保持我国工业的持续性增长,必须改进资本投资结构,注重效率资本的积累,加大对物化有最新技术的设备投入,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率,也可以缓解资源供给限制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测度并分析物联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旨在为正确选择促进物联网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政策和制度提供依据。本文在借鉴菲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物联网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生产函数模型。同时表明:物联网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贡献的测度值相对较低,我国物联网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物联网对我国经济贡献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快的增长,物联网对经济增长的后劲巨大;物联网部门的边际要素生产率高于非物联网部门的边际要素生产率,体现出物联网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东西部区域差距;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优势,但是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正在不断下降,且经济规模效率极低,垄断等非市场化制度正在阻碍东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我国TFP增长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中部地区存在典型的俱乐部特征;各区域均存在显著地条件收敛趋势,从而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将长期存在。政府在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中,不仅要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本投入、促进劳动力市场繁荣,更应该注重市场化推进与法律制度的建设,破除行政性垄断,通过有序的市场化机制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  相似文献   

13.
颜敏 《集团经济研究》2006,(32):144-145
改革开放已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促进经济增长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尤其在十四大确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即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占利用外资总量的70%-80%左右.辽宁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发展省(市)之一,已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促进了全省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从而使辽宁经济走上了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但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给东道国带来了资本流量,给其带来了稀缺的无形资产,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短缺,这实际上相当于增加了一国的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会形成连带的乘数效应,从而推动东道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原有国内企业因机制障碍逾来逾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式,这样FDI就会减少或取代国内投资,也就是说FDI既可能产生经济增长效应,也可能产生挤出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本文以辽宁省相关经济数据为依据,运用大量的计量模型分析了FDI对GDP的各个组成部分:消费、投资、净出口、政府支出的影响,进而分析了FDI对GD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1979~2010总量和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纯要素生产率法和Solow余值法分别测算了中国总体和省级生产率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率变化趋势出现了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生产率提高促进了中国经济较快发展,但资本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来源,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主要是由资本投入贡献不同造成的。2000~2010年中国生产率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出现高资本投入、低生产率和高增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非稳态增长典型事实及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多事实"总结了发达国家经济稳态增长典型特征,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呈现非稳态增长,不符合"卡尔多事实"。本文按照王诚(2007)关于典型化事实研究的研究思路,提出中国经济非稳态增长典型事实,并利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加以刻画和解析。通过推导时变弹性分解公式,解释1995年以来资本弹性上升、劳动弹性下降,是由于资本边际产出指数大于资本生产率指数、劳动边际产出指数小于劳动生产率指数的结果。研究认为,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报酬的比重,关键在于劳动报酬增长不慢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文试图在建立中国经济非稳态增长典型化事实及解析方面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境外投资的增长.在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扩大境外投资、促进资本的流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对外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加剧了资本流动性过剩。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相对过热,外贸顺差过大,消费相对疲软,三者相互交织使得经济增长缺少稳定性。缺少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从长期看不可持续,只有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刺激有效需求,才能有效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技术外溢渠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85-2005年间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四种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采用国际R&D溢出回归框架实证分析了各种渠道的技术外溢对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的研发支出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渠道的技术外溢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但是以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国际研发溢出并没有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而这一过程不断强化了人力资源特殊的生产功能.根据西方理论界对人力资源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在物力、财力、信息和人力四大要素资源中,人力是惟一可以反复投资开发并转化为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要素,同时人力资源又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对人力的投资增加可以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因此在我国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下,从政府到理论界再到企业生产经营者各层面愈益重视人力资源的研究,包括引入国外人力资本测度模型、激励机制和将人力确定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原来的人事科更名为人力资源部,但真正调查后会发现除少数外资、合资企业有系统正规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大多数人力资源部仍旧从事原来人事部门进行的调动升迁、婚丧嫁娶的档案管理和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那一套,并没有采取科学的投资手段、先进的管理方法开发、使用、激励入力资本,以致出现了人才浪费、不合理配置和中国特有的"穷庙富方丈"和"59岁现象".概括起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与引进外资的差距呈逐年缩小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国际经济形势、外汇储备和汇率也是重要影响因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导致我国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根据邓宁的IDP理论,从我国人均GDP、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和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等方面判断,目前我国国际投资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但对外直接投资呈加速增长的态势,相对于引进外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这要求我国在对外经济工作中,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对外直接投资,注重吸引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