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处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交互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思  闫西木  王征 《中外企业家》2013,(2S):193-193
作为社会公共领域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人力资源的管理对公共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模式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真正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本文笔者从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着手,分析了当前公共领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缺陷,探讨了社会公共领域人力资源交互式模式,目的是为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进而充分发挥社会公共领域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也迈上了新的台阶。新时期下企业发展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企业也逐渐地开始重视管理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系统管理。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系统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系统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进行了探讨、简要分析了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及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的措施,希望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企业价值观管理是当代企业管理模式逻辑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西方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与新的竞争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与模式。这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对西方传统理性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与发展。西方传统理性管理理论起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济人"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人",是一个在理性的指导下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对自身利益的不断追求和满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理论与计量模式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理论的分析 人力资源会计是1964年美国密执根大学的赫曼森(Hermanson)明确提出了会计这个概念.美国会计学会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将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及有关方面使用".继后,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以及全国会计师协会(NAA)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并作出了积极的评价,推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但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从70年代到80年代直至90年代以来仍发展缓慢,陷入低迷的境地.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没有确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理论和计量模式,本题就是针对此问题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李心合 《会计之友》2012,(34):21-23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个全新的概念——"供应链"被引入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领域。迄今为止,学界和实务界尚未认识到的是,这一变化正挑战主流财务学理论的建构模式,并冲击业已成熟的营运资金管理实务规则。  相似文献   

6.
企业要在尊重个人理性追求自我幸福最大化的前提下,做出人力资源制度设计。当企业中人人为了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去做事情的时候,企业的发展目标会实现得更快。马云说:人才是企业唯一重要的资产。这话一针见血。然而,当今的中国是一个不缺投资人、不缺创业激情的年代,却是一个人才缺乏的年代,更是一个人才快速流动的年代,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头戏。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赵曙明 《人力资源》2005,(21):28-31
趋势篇 1.人力资源管理演变的简单回顾 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变的.近50年来,它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事务性管理阶段、分析服务管理阶段、战略性管理阶段.在大约1960年代以前的事务性管理阶段,人事部门主要从事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和流程处理,属于企业的事务处理中心.1960年代以后,人事部门开始为其他部门提供人力管理上的服务,比如为一线经理提供员工信息,开展就业调查,帮助招聘、培训,设计报酬和激励方案、绩效评估工具等.1980年代以后,随着员工工作模式由传统模式向高度负责模式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职能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参见下页表),其管理对象开始扩展到企业组织外部.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企业的绩效中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形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混乱现象,对综合性问题往往缺乏系统的思考和综合治理。本文通过对社会惰化效应影响及产生原因的剖析,指出人力资源3P模式是消除社会惰化效应,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从混杂走向规范,从相互之间的松散关系到紧密相连的最佳模式。社会惰化效应的消除,将使3P模式由一个理论的逻辑体系转变成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曾经进行过第一次创新即:即从"人事管理"开始走向"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独有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第一次创新相比,第二次创新无论在广度和深度将是一次对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等各个领域的"质"的飞跃,它将为企业获取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忠诚一词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频繁使用的流行词汇.企业要求员工忠诚,也追求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忠诚"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这两个领域形成了颇有影响力的研究热点和实践重点. 近年来也有文章批评企业的忠诚计划,认为许多时候企业的忠诚计划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收益,还会带来忠诚成本.这些批评者提出"忠诚"是有条件的,但始终没有人从根本上否定"忠诚".而笔者认为,无论对于员工,还是对于客户或是别的什么利益相关者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忠诚".管理者一味追求和依赖"员工忠诚"和"客户忠诚",只能将管理理论和实践引入误区.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针对不同的治理方式应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模式。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普及和对企业三重底线的基本要求,促进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生态和社会利益两方面因素的限制和约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权衡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条件下的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管理思想开始由理性模式向非理性模式、由崇尚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化。管理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美国《幸福》杂志强调指出: "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国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4P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价值工程》2014,(1):171-172
深化改革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升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中国现代酒店行业一直关注的热点。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4P模式,抓住HR管理的核心问题,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辟了新的道路。将4P模式运用到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帮助酒店建立起一个以素质管理为中心、以职位管理为前提、以绩效管理为核心、以薪酬管理为关键的健全管理体制,使中国现代酒店实现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外部化趋势,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形式的变化,而且引起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调整,从而使人力资源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项基本任务与内容凸显出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内容的深入分析,也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金融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集团在现行分业经营框架下蓬勃发展,通过控股或参股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的金融领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质上进行了混业经营。金融集团与单个金融机构的特性有很大差异,这决定了金融集团的财务目标不应像中小银行一样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应追求集团价值最大化,当财务目标既定之后,选择哪种财务管理模式为  相似文献   

16.
在现在这个"追求人才"的新时代,很多企业将会用所有的努力去寻求人才和留住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了,如何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的关键,成为二十一世纪企业组织领导者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在E时代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职能是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信息化在公司的应用,日益涉及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本文就问题进行分析,对信息化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提出对策,使信息化系统管理、作业人员能够顺利成长,公司能够在积极的人力资源政策中受益、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文化人"模式是"经济人"模式与"社会人"模式的辩证整合 "经济人"模式代表了理性管理模式,"社会人"模式则代表了非理性管理模式.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是管理学发展的两个维度.人类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已在这两个维度上作了较大振荡式的发展.正如西蒙在他的<管理行为>一书中所说:"在一个要端经济学家给经济人赋以一种全能的荒谬理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领域发展迅速,同时在公共部门实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政府和企业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人员行为取向、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彭杰 《企业导报》2014,(15):156-157
随着国家劳动用工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一方面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体现劳动用工的公平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用工风险和人力资源成本。本文通过分析电网企业的用工模式现状、用工模式优化的必要性,并对电网企业用工模式优化提出建议,包括:注重公平就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规范用工管理和收入分配结构性问题,促进员工队伍融合,大力提升整体员工队伍素质与能力,尝试在企业内部构建"内部劳动力市场",动态开展组聘和竞聘,增加员工的竞争意识,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