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国庆 《活力》2013,(10):36-38
高校德育学分制构建展现出了学分构成的组合性、德育载体的多样性、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德育客体的自觉性的新特点。在值得肯定的同时,也存在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工具价值与终极关怀脱节、外在规范与内化教育脱节的新问题。引导高校德育学分制的构建,要转变德育教学思路,提高德育学分制构建的实效性:要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提高德育学分制构建的针对性:要肯定学生主体地位,提高高校德育学分制构建的能动性:要健全德育管理体制,提高高校德育学分制构建的引导性。  相似文献   

2.
孙玫春 《数据》2023,(1):219-220
“双减”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初中德育课程教学中被赋予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初中德育课程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更加专业的教研活动,丰富农村初中德育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本文对“双减”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初中德育融合的制约因素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初中德育课教学的策略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农村初中德育课程提供多样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德育课程的创新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3.
德育与心育是亲姐妹,谁也离不开谁。心育、德育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一方面,建构起符合目前国情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运作的育人机制。另一方面,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育人工作中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所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我们争取达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的教育目的。关于德育心育一体化的例证研究尚无人关注,本文通过实际例证与理论对比研究,为广大一线德育心育教师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4.
和谐德育作为一种德育模式,提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渗透德育的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的和谐","德育的价值在于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和谐德育应体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佳莉 《活力》2009,(4):50-50
一、思想教育在重视德育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思想教育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观,是要科学定位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不是定在教育的具体目的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上,而是定在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上。要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必须将教育的视野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从传统的知识技能的教育伸展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6.
中职校学生人数众多,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时我国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重大影响.通过道德境界层级的具体分析,说明中职校德育工作需要全面创新,必须充分考虑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德育内容的人文性、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德行发展.  相似文献   

7.
德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说,德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文教化。德育具有人文精神的内蕴,人文精神又可通过德育得以传导。德育的人文精神与人的个性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德育的人文精神促进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体现为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肯定和弘扬。德育的人文精神要求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规范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学校教育管理中德育的重要作用.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学校教育依靠教师,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实现一定德育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其个人修养,从而教育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教化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9.
李洪莉 《活力》2010,(20):203-204
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形成学生能够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会自己进行判断能够进行自律的过程。德育的实效靠是一代人进入社会后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来衡量。因此,我们不能简单要求德育立竿见影。也不能把眼前的学生在我们的严加管束下,所表现的行为规范的水平简单地视为德育实效。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受到的教育影响是多方面的、多方位的。  相似文献   

10.
德育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专门的德育辅导员,加强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当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德育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专门的德育辅导员,加强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当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刘志伶 《活力》2005,(7):153-153
一、强化德育渗透,陶冶理想情操语文教材中有语言文字和典范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营养,语文教学既是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又是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坚持利用丰富的思想内容,向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孙井彦 《活力》2010,(12):311-311
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建构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从阅读、写作和德育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主题资源网站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语文新课标呢?我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学观察,有如下理性认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王岩 《活力》2009,(10)
一、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德育实践活动 传统的德育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在德育过程中倾向于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唯利主义、金钱主义占上风,社会上充斥着有钱就是成功的观念,加之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前那种钳制的德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学生德育的发展状况。如何有效推进大学德育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结合目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大学生生活角度入手,把高高在上的德育融入细微的生活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李华一 《活力》2014,(18):43-43
德育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稳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努力“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为学校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建设指明了方向。然而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不仅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机遇,还对学生的观念思想、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新的阶段,学校应紧紧把握正确的方向,努力拓宽网络环境下的学校的德育空间及深度,积极把网络建设成弘扬主旋律、开展德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9.
张全举 《活力》2005,(7):113-113
当代教育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新任务、新问题层出不穷,给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宽松、开放的社会环境,多元化而相对自由的社会文化,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应该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必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强化德育意识,优化德育机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地有针对性地深化德育实践,从学生的灵魂深处根本扭转以往德育工作的被动局面,创造性地建立和实施规范化德育管理体系。在社会大背景和学校特殊环境的双重要求下,成功教育理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刘爱平 《民营科技》2013,(3):140-140
初中语文做为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从语文教学德育培养的涵义出发,论述了初中语文德育的特点,并详细的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