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两权分离产生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内部审计既是委托人为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而产生的监督成本,又是高管层为满足外部投资者尤其是股东受托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守约成本。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缓减组织内部上级管理者和下级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并且通过提供服务为组织增加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也一直是政府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弱化是一种普遍现象。运用"委托一代理理论"对现行学校与审计部门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假设条件构建出委托代理博弈模型,进而分析博弈双方的行为选择。在得出的结论基础上,从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等方面就如何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内部治理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是对内部审计功能及作用领域的重新审视。是基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所形成的所有权监督,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石。基于治理层面的内部审计仍然立足于第二层或更低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管理层对下一级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的管理控制机制。如何协调内部审计在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全面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独立观察者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关系与内部审计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三大理论之一——委托代理理论,主要述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来考察内部审计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从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对国际内部审计师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金融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审计主体选择是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的权利,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金融审计主体不同。在股东与金融机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通常会自行建立审计机构,政府作为大股东时,会选择政府审计机关作为金融机构的审计主体;在金融机构总部与内部单位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金融机构总部通常会自行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在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会通过政府审计机关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审计。在这三种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审计业务外包的方式引入民间审计组织,相应地民间审计组织应该使用与该审计主体相同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由于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发展,财产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逐步实现了分离。在此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随着组织内部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委托代理责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委托代理责任”的发展,内部审计的涵义、实践、制度、职能、目标也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对公司治理环境对内部审计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接着以中石油公司为例讨论了中国上市公司面对国内外资本市场由关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到关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如何利用内部审计改进企业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降低企业代理风险和成本,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其结论对我国企业如何根据公司治理环境的变迁拓展内部审计功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实质上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集团,即财务资本所有与人力资本所有缔结的契约。委托代理关系中,人力资本所有往往居于代理方角色(即经营),而财务资本所有则居于委托方角色(即所有)。企业财务资本所有总是期望财富的最大化:经营则在实现委托人利益的目标下追求物质报酬和非物质待遇.他们期望以  相似文献   

9.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托责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构成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共同的理论基础,也体现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共同关注的利益群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它们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本文以此为基点,揭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并强调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关系,旨在寻找改进内部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与共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都是基于委托代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公司治理又影响着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文章指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系统中发挥了"内部职守人"的作用;对于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内部审计部分地消除或降低了代理冲突,并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相似文献   

11.
缪新 《企业经济》2002,(10):121-122
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来说,任期届满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除非是出了经济案子或领导指示,否则在很多方面是走过场. 目前国企委托、代理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利益目标不一致等矛盾,解决好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一环是审计.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评价和鉴证环节,提供了对企业领导人内外部监督的量化标准.现在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类似于财务报表审计,为几个年度的会计账项基础审计.这样的审计,停留在报表基础上,对资产、负债和权益没有充分的评估和披露.尤其对于几个特别重要的项目,如长期应收账款的余额和回收的可能性大小、存货固定资产的价值评定、长期投资的价值确认、公开和未公开的对外担保和抵押、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或有负债可能性的评估、收入成本利润的确认等许多重要方面,单靠报表审计是无法控制潜在风险的.  相似文献   

12.
委托代理关系,是某人或某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员、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责任  相似文献   

13.
《山东审计》2000,(5):22-22,21
为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青岛市有关部门、单位建立起由内部审计机构统一管理对外委托审计业务制度 ,把过去由财务、基建、人事等部门对外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的年度财务决算查证、基建工程预决算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项业务 ,纳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范畴 ,实行集中管理 ,统一委托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实行集中委托审计业务制度的由来1998年8月 ,我们在开展企业集团内审工作调查中了解到 ,海尔、海信等企业集团明文规定 ,集团对外委托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业务统一由集团审计处集中办理委托事宜。我们认为此…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内部审计的产生是基于所有权监督的需要,但在其发展中逐渐完成了从“所有权导向型”向“经营权导向型”再向“治理导向型”导向模式的转变,这可借助委托代理理论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内部审计一般尚未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机部分。对风险管理也不够关注,必须要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培养管理者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形成内部审计的需求市场,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内部审计的本质,本文支持以下观点:内部审计属于管理激励的范畴,内部审计人员是激励的行为主体,同时又是激励客体。一、内部审计:激励的需要激励问题是代理理论的中心问题。在现代企业的层层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事实。这种不对称产生的两类问题(败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即在监督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激励每个员工,使其服务于企业;在无法获得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出好的员工和好的行为来避免逆向选择以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都属于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而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激励兼…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离任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接受有关部门的委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经营目标,在企业主要行政负责人任职期满或工作调动时,对其任职期间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监督、鉴证和评价。离任审计具有权威性、政策性和统一性等特征,不是可有可无的例行公事,而是一项重要的审计类别。为使内部离任审计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笔者认为企业内部离任审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应遵循资、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是第一位的,是一种外在压力;“利”指经济利益,它是促…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以组织内部的受托责任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存在多级委托代理关系的情况下,是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和董事会进行公司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内部审计具有确认和咨询的职能,因而在服务对象上和服务职能上存在着潜在的冲突。本文认为,必须建立内部审计与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的良好关系、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客观性等,来化解这些潜在冲突。  相似文献   

19.
潘芹 《财会月刊》2011,(9):80-82
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分析,并基于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对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委托者需求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影响,并探讨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