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民生财政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公共财政的集中体现,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宝鸡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政策制度,健全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民生财政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财经要闻     
☆李克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优先方向 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挥好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完善管理的重要职能。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社会管理财政保障机制,确保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事业。  相似文献   

4.
民生财政是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模式。从2011年开始,财政民生支出被纳入中国地方政府工作目标任务考核范围。本文从量化的角度分析财政民生支出最优规模问题,主要以"巴罗法则"为依据,扩展了财政支出最优规模模型,对目前的财政民生支出最优规模进行估计,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财政转型的方向,公共财政自提出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历程.以此为脉络,回顾梳理这些年的财政工作,总结公共财政的建设经验,颇多令人鼓舞和值得深思之处.在中国千年未有的经济社会转型的探索中,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转型之路已经锁定在公共财政轨道上,尤其是十六大以来政府公共职能归位、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理财规范化等一系列重要理念的明确,不仅在不断丰富公共财政的理论内涵,而且被贯彻于指导和推进财政改革实践,为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政府财政支出导向和结构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关注民生成为重中之重;"以政控财"逐渐具备了更加规范的制度依托;"以财行政"的实力大大提高,调控市场配置资源偏差的能力不断加强;财政服务于改革与发展的努力,正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的60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60年,也是我国财政事业深化改革、蓬勃发展的60年。我国财政事业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改革与发展,财政体制不断完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财政支出的精细化、科学化程度和时效性不断提升,“公共财政”、“民生财政”框架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改革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公共财政公共的要求.我国地方财政开始全面的公共财政构建.但在公共财政构建的过程中.由于各地区域特点、经济基础、发展条件不一。遇到了不少矛盾和困惑.而经济发达地区的积极探索.为地方公共财政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本文以经济发达地区地方公共财政构建的个案出发,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区域功能化等公共财政改革和发展思路.从而实现公共财政的民生化转移.确保整个社会福址的提高和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8.
对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管理是财政工作良好运行和发展的前提。只有正确理解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含义,强化预算约束,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准确把握资金运行方向,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才能规范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从而使公共财政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财政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分别从效率的角度、正义的角度、社会生产目的的角度和公共财政建设的角度分析了用财政手段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基础,旨在提供中国民生问题的研究成果与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是指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财政收支活动模式。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框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财政职能的内在需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取向。顺应这种改革和发展趋势,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审计该如何定位,向什么方向发展,本文就此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特殊财政类型 ,如何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 ,建立和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我们就此谈谈一些想法。一、规范公共支出管理的必要性(一 )财政供给“越位”与“缺位”并存。长期以来 ,财政支出的分配格局与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 ,我们  相似文献   

12.
曹艳杰 《经济界》2012,(5):58-60
民生问题既是个人及家庭的生计问题,又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国家的发展进步。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告诉我们,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将有关民生的制度安排纳入社会制度体系的结构之中,其中一项带有基础性的就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各级政府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民生状况得到积极改善,然而,仍有很多地方对民生财政的理解只停留于数字化、机械的认识。建议完善与民生相关的立法,对基础性民生支出占政府预算支出的比例予以量化规定,推进政府预算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3.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思想作为对财政实践的思考和认识,是指导财政实现国家治理和构筑财政制度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梳理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变迁的演进历程,可以将其分为选择与初创、探索与分化、调整与重构、加强与改进等四个阶段。从制度延续的路径依赖来看,党的财政思想表现出坚定捍卫民生立场、维护财政发展与收支平衡、发挥集中财政力量办大事和激发财政活力的路径依赖。从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来看,“国家分配论”“社会公共需要论”“公共财政论”和“国家治理论”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财政思想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上海市政府明确表示,今后上海市公共财政的重点向民生倾斜,而不再是搞城市形象。2005年上海市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其增量的70%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以体现社会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5.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这是十七大报告对我国发展财税制度做出的强调。对此,财政部门表示将大力推进财税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加大民生投入,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财政发展史是社会经济发展史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财政改革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生产建设型财政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转型与发展的历程。宝鸡在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革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财政实力大幅提升,基本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宝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公共财政框架。  相似文献   

17.
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对国家审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要求国家审计在传统财政审计的基础上发展公共财政审计.公共财政审计是财政审计的一种新模式,是国家审计对政府公共财政活动进行的一种监督,在原则和职能方面与传统财政审计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但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重点及方式等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试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财政体制改革不可逆转的目标和方向。政府审计工作与财政体制密不可分。本就公共财政框架体制建立后,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如何应对,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吃饭财政”与“公共财政”是经常见诸报端的字眼,有的人认为目前我国正按公共财政要求构建的支出框架实际上是一种吃饭财政,其理由是公共财政要求财政应退出一般竞争性的生产领域,从而财政支出也应全部用于消费,这实际上是混淆了公共财政与吃饭财政的区别,将我国现行吃饭财政型的支出结构与我国改革目标——公共财政型的支出结构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20.
财政审计又称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如何有效发挥财政审计工作服务政府、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保护国有资产的职能,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